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人到中年>>『思想中版』>>个人文集>>个人文集N-Z>>ξwing5008(彼岸风)ξ>>关于中版几次大争吵的哲学思辩

主题:关于中版几次大争吵的哲学思辩
发信人: wing5008(彼岸风)
整理人: shee102(2002-10-18 19:57:34), 站内信件

中国人历代的哲学都倾向以于“仁”和“心”做为宇宙的本体


孟子说:仁者无敌;及近代梁启超:情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还有说:得人心者得天下等等吧。
仁:二人也,这个关系解释为一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价值要从群体中得以体现,所以中国人把一件事情价值的判断标准首先是把能否符合社群,而对这事情的价值的认知反而退居其次。


这种智力感情化的结果,就是连意志与判断力也加以感情化,也就使“个体”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只要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就必须以心换心,良知是可以用人情去颠覆的。


所以持不同政见的人被视为离心分子,也就是说,你意见上与我不同,就是一种伤害感情的“不友好”行为。
这和西方不一样,因为西方以“实有:为宇宙本体,力求权益范围和感情范围分开。所以就有了疯狂进攻的胡风和彭德怀之事,也有了:你再不听话要气死你老爸呀之言。

中外的差异被经典的概括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中国人的心是何其丰富,又何其脆弱呀,这其实就是中年人相对更经不起反对思潮,而年轻人传统的思潮少些,相对少了一些较真的执着。


中国人只能保持一团和气,一旦有了分岐,就会闹的不可开交,而这种将不同等同于不友好的观点,使国人对人对事的态度都容易是”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因为凡有矛盾就是对抗性的矛盾。


对事的辨论难免迅速转向对人,大肆甚至不惜夸大和无中生有地攻击不同观点的人的弱点和痛处。


这就是关于吵架的哲学思辨,看清了,也就释然了,所以许多人很少地吵架更很少与人辩驳


过去我称这种人为滑头、缩头、无能,岂不知原来他正是知史知事的大智之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