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挚爱慈亲>>诸子百家>>他山之石>>美文>>别不和七十年代的人交朋友(三)Z

主题:别不和七十年代的人交朋友(三)Z
发信人: acme627(独钓一江秋)
整理人: acme627(2002-09-07 18:51:16), 站内信件
人的日子好过了,就想弄点事儿出来,比如揪出一部分人,对着他们喊上一句“不和你交朋友”。揪谁呢?上个世纪里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都是血雨腥风里爬出来的“劳苦大众”;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又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弄不好就落一个不“尊老爱幼”的罪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最是可怜,长身体的时候遇上自然灾害,长学问的时候又赶上文化大革命,该提拔了,年龄又过了坝,当然不好再在这些人身上找茬;只有70年代的人了,该吃的吃上了,该学的学到了,该提的也提了,真是怎么看怎么不平衡。可惜批归批,骂归骂,不管什么人,只要还未曾“归西”,都还得生活在同一个地球。该相处的还得相处,该人情世故的也不能板起脸孔。如果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那也该承认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作家。文坛黑马余杰喜欢“反贪”,文章得罪了不少人。至于那些“不当处女主义”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刻画出了新旧文化交替的悲哀。像这样“一篙子打翻一船人”未免有些“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嫌疑。如果您实在不喜欢,大可以把它们当作是失败文化、垫底文化。但您绝不能说它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雪碧”何辜,就因为张惠妹推荐过?呜呼!不过往后你可以放心地喝了,因为推荐人改伏明霞了! 
   
   想起了一个趣事,偶尔到东北一个朋友家玩,大冬天的拉车的马眼睛上却盖着两个小薄片,我仔细观察竟不知原由。后经人介绍,是防止马拉车时到处瞎望影响行程。盖上小薄片之后,就只能看见前方几米的光景,也能一心一意拉车了。“马拉车”效应固然有它的道理,但主角毕竟是马,像我们这类被称之为“高等灵长目”动物的人,实不该和它们相提并论,人的辨别力、判断力直接关系到可否长久不衰地生存下去。又何必强给别人规定眼睛的视角与范围呢? 



----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