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ew_shock(无式·白发·神)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2:45), 站内信件
|
2002.03.12
--------------------------------------------------------------------------------
「嚴流島決鬥」之後,武藏便禁制自己再度開殺戒。其實,嚴格說來,二十五歲開始,武藏便改變了比武方式,不再輕易奪取比武對手的性命,通常是點到為止,要不然便是完全不給對方有出手的可乘之機。
「大阪冬之陣」與翌年的「大阪夏之陣」,是戰國亂世的終曲,德川家康在這兩場戰爭中,徹底殲滅了豐臣秀吉遺族。一般公認的說法是,當時三十一歲的武藏參加了「大阪之陣」,而且是敗軍豐臣派這一方。然而,有關這場戰役的紀錄文獻上,始終找不到武藏的名字。此外,武藏的另一養子三木之助,於「大阪之陣」四年後,到本多家任職家童,由此看來,即使武藏參與了「大阪之陣」,也不可能是敗軍豐臣派之一員。
本多家是代代臣服德川幕府的諸侯,三木之助的主君是姬路城城主本多忠刻,忠刻的正室是豐臣秀賴的元配妻子千姬,也是德川家康的孫女。大阪城陷落前,千姬被拯救出來,日後德川家康再命千姬嫁給本多忠刻。「關之原戰役」之後,參與西軍的武將仍有可能找到仕路,但是,「大阪之陣」時環境已變,德川家康想終結戰國亂世的意志非常堅定,猛烈追討豐臣餘黨,如果武藏是豐臣派一員,本多家絕對不會任用武藏的養子。因此,武藏很可能沒有參與「大阪之陣」。
二十九歲至五十五歲之間的武藏,形蹤無定,後人無法尋出他在這段時期的足跡。歷史學者們也只考證出武藏於四十七歲那年,曾經在德川家康九男‧尾張名古屋城城主前,同城主的家臣比武過。五十五歲那年,則與德川家康孫子‧出雲松江藩(島根縣)藩主實際交手過。可見,步入中年以後的武藏,已經知名當世了。
「島原之亂」爆發時,武藏正好在北九州小倉城當客將。「島原之亂」是農民和基督教教徒聯手舉兵的叛亂,武藏在這場鎮暴戰役中,不知為何,竟然衝到最前線,慘遭叛軍的投石攻擊,腿部受傷,結果未立下戰功便先退居後方養傷。有關這點,武藏曾寫了一封書簡給大名有馬直純。能夠和大名直接通信抱怨自己因受傷而沒有立下戰功,足以証明武藏在當時的確已是位名士。但是,武藏為什麼始終無法像柳生新陰流一族那樣,歸附將軍門下當劍術師範呢?或像劍聖上泉信綱那樣,擁有多數資優門生,且派生不少一脈相傳的劍術流派呢?
有關這點,京都藝術大學教授,也是日本國畫畫家的大野俶嵩先生,根據武藏留下來的水墨畫線條,推測出一個結論:武藏極有可能是左撇子。
簡單說來,武藏正因為是左撇子,才無法廣傳劍術給一般藩士。連其養子宮本伊織都說過:「其實我沒有學得養父傳授的劍術。」我想,這應該不是「沒有」學得,而是一般右撇子的人,「無從」掌握左撇子劍客的竅門吧?
從戰國末期直至德川幕府初期,武藏一直都在東尋西覓做官的機會,這可從各地大名都與他有過交流一事,略見一斑。然而,他那與眾不同的身軀與左撇子的特徵,令他無法傳授劍術給他人。於是,名聲越高,武藏反而越孤獨;年紀越大,便越是高不成、低不就。
武藏終生厭惡洗澡,披髮垢面,避諱女色,跣足科頭。「嚴流島決鬥」之後的二十八年間,他的人生,幾乎是一片空白。在這期間,武藏的內心世界到底有些什麼變化?武藏的身邊,又到底發生過什麼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團謎。只是,愛知縣以南到北九州那一帶,各地均留有武藏的軼事傳說,後人只能由此推斷,武藏的一生,就像是一片浮萍,隨水蕩漾,隨波逐浪。
武藏五十七歲那年,接受熊本藩藩主細川忠利的禮請,到熊本養老。晚年的武藏,雖然沒有任何官祿,但生活並不窮苦。此時,戰國時代已經結束,戰國大名均變成德川幕府掌管下的地方自治藩主,相當於現今的縣長。武藏的養子宮本伊織是明石藩(兵庫縣)藩主的家臣之首,官祿四千石,身份地位都相當高。武藏儘可以大模大樣地寄居在養子處,卻迢迢渡海到九州中部的熊本,實在令人不得不聯想到「嚴流島決鬥」的內幕。
細川忠利是五十四萬石大名,當然養得起武藏。問題是,武藏的俸祿,到底要給多少?按照當時的行情,劍術師範的俸祿頂多是三百石,否則會招引其他家臣不滿(柳生兵庫助也只有六百石而已)。細川忠利向武藏暗示,最高可以加到一千石。武藏抵達熊本後,為了避免一切莫須有的猜忌,乾脆親自提筆寫下「條件」,要點是:馬一匹、與身份相稱的甲冑兵器些許,其他什麼都不要。結果,武藏的待遇如下:
身份:賓客。
俸祿:十七人份,現米三百石。
寓所:熊本城城外千葉城舊址。
細川忠利小武藏兩歲,可以說是同一年代的人,他是唯一打心底崇敬武藏的大名。不但改造武藏的寓所,連放鷹打獵時,都召喚武藏相陪。武藏晚年最喜歡的句子是「士為知己者死」,而此處的「知己者」,指的正是細川忠利。這一段日子,大概是武藏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期。
遺憾的是,安穩的日子並不長。一年後,細川忠利病逝了。為了弔祭畢生唯一的知己,武藏執筆寫下《兵法三十五條款》。兩年後,蟄居熊本市西郊金峰山「靈巖洞」內,花費兩年時間,完成了《五輪書》。臨死前,又寫下自戒之辭〈獨行道〉。此外,亦留下恬淡畫風的水墨畫,以及各種簡樸優美的刀劍小道具。
嚥下最後一口氣前,武藏硬撐著身子起床,整衣斂容,配上護身刀,支起一條腿,以另一長刀當支柱,正襟危坐地離開人世。享年六十二歲。入棺時,依照武藏遺囑,身著甲冑,葬於細川家藩主往返江戶赴任時的「參勤交代」大津街道(舊東海道)旁,以便武藏於黃泉之地,也能護衛細川家代代藩主。
(晚年的武藏)
(武藏畫)
--------------------------------------------------------------------------------
---- 罪人~! 系我剑下觉悟啦~!
Ka Ta Na Cold ste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