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随笔小记>>杂文漫谈>>乡愁以外

主题:乡愁以外
发信人: gonebywind(子非鱼)
整理人: pi__zi(2002-09-03 19:48:29), 站内信件
今天的余光中,是个谦谦的长者,是个心灵依然年轻的诗人,人们还在怀念他的乡愁,他与乡愁有关,但绝非仅与乡愁有关。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有诗人一诗则声名鹊起,终生背上那一首诗深深的印记,余光中即为此例;有的诗人诗文俱佳,甚至散文成就与诗歌比肩,却仍被仅视为诗人,余光中亦为此例。

  笔者欲将余光中与"雨巷诗人"戴望舒相比,后者以《雨巷》成,也因《雨巷》难脱窠臼。当自身的个性被曾经的作品以及舆论强行定位,最终本人竟也分不清自己是自己,还是自己在"扮演"自己了。

  余先生对笔者此比不以为然。他评价戴望舒的诗阴柔美丽,但一生寡产,诗风也少变化,《雨巷》是他的高潮,也是他确实的代表作品。而自己的《乡愁》的流行,是必然,也是偶然。必然在于,余先生自称在作此诗时,故意将诗四段用同样的结构,只略微改了几个词;诗意也单纯易懂,读者读完的同时也记住了诗句;况且《乡愁》作于1971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这首诗正符合了大家的心境。偶然在于,诗竟然被选入了大陆的高中课本,从此余光中被烙上了"乡愁诗人"的记号。

  但他的诗歌远不止此,大陆台湾,美国欧洲,故乡与异地,孤独与陌生,"生活在别处"令余光中常常在各种情绪中辗转难定,诗歌的主题囊括了其游历中的种种;余光中又是与相当多大陆诗人内心煎熬如顾城者不同,他更多的生活化了,文章和诗中多透露出一直淡淡的哀伤,即便是狂野,也不完全属于深沉的痛苦,而总掺杂些了乐观的情绪,他的生活化使他描述了众多家常的故事,他的生活化使他有时更像一个父亲丈夫而非诗人,他的生活化令他创作力旺盛,不为存在的诗化意义所困扰。当年的余光中,写乡愁,也写妻子女儿,写异域,也写创作;今天的余光中,是个谦谦的长者,是个心灵依然年轻的诗人,人们还在怀念他的乡愁,他与乡愁有关,但绝非仅与乡愁有关。

一、青春,是一种必要的烦恼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故事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早期的诗中有许多"莲"的意向,都是献给爱人的含蓄的表达。他曾言一切爱情都是死结;生,不能解决;死,不能解脱。爱情和幸福在诗中是温柔的声音,是缱绻的低语。余光中当年在追求爱人时,犹豫着是否要在书的扉页上记下她的地址,但是后来不必了,因为"她的地址已经成了我的地址","她已成了我的妻子",只是这对幸福的追求"不知是幸福还是迷惘"。

  我问余光中青春到底意味着什么,他说,青春是一种必要的烦恼。青春美好的一面在于发现了世界的广阔,生命的刻骨;而烦恼却在于不能主宰自己的生命,命运的不自由。年轻时候的饱满的人生,来自于成长恋爱中经历的热烈与充实,但愚蠢却不可避免;但倘若没有经历了青春就成熟,便失却了生命中最高潮的阶段。人到中年,怀念青春,便只想到青春的好处,忘记了当年愚蠢的行径;老年虽然有了经验和智慧的极限,但却丧失了天真与纯真理想。

  青春与爱情一直是余光中的主题之一,年轻时为之迷惘,年长时为之思念和珍藏。余光中两次赴美,其间离别之苦,在其结婚30周年珍珠婚纪念时,他买了一串十八寸长的珍珠项链送给妻子,这串项链的珍珠温润圆满,就像与妻子有幸同享的每个日子;每一粒珍珠令他联想起,晴天的日子里的露珠,阴天的日子里的雨珠,还有两人分别时相思的念珠;这串靠在胸口的项链便是贯穿这30年日月的一线姻缘。这些感受最后成诗,名《珍珠项链》。此次在南京讲演,余光中先生的妻子范我存始终陪作一侧,余也当着众人与妻子面朗诵了这首诗,当被问及当年的迷惘今日安在时,余氏夫妻对视半晌,笑而不答。

二、我的四个假想敌

  看着我的女儿
  高跟鞋一串清脆的音韵
  向门外的男伴
  敲叩而去的身影
  就想起从前
  两根小辫子翘着
  一双小木屐
  拖着不成调的腔调
  向我张开的双臂
  孤注一掷地
  投奔而来
  ——《小木屐》

  余光中有四女,袁枚将生女儿比成"情疑重副车",大约有运气不好的意思。余光中自己说,照袁枚之意自己就一连中了四次副车了。因为爱女儿,才更提防着怕女儿长大,有朝一日被男朋友抢将过去,他们是他心里梦里的假想敌。

  余光中说,女儿年幼的时候,生命里唯一的男人就是爸爸,当爸爸呼唤她的时候,她就穿着小木屐啪嗒啪嗒投奔过来,什么也不顾的凛然。爸爸已经习惯了与5个女人为伍,把自己的家当成"女生宿舍"。可是一不留神,女儿身边多了目光灼灼心图不轨的男友。从此以后,再看不见女儿的正面,只看到背影,朝着门口以极快的速度奔去,这一次穿的不再是小木屐,而是踢踢踏踏的高跟鞋,奔去也不再是为了爸爸的呼唤,而是为了男友在按的门铃。

  可怕的是,妈妈早就站在女儿那边,"回头一看,我这个昏君已经完全失守了"。更为糟糕的是,现在的恋爱不再用情书,而是用电话。余爸爸虽私下表示用情书比较好,一来他可以及时了解到女儿恋爱的状况,二还可以让看看他的文笔如何,三可提高中文水平。可是,女儿的男友们无意于此"伟大的情书从此成为绝响"。粗粗算来,家里一共5个女人,每个女人每晚有3个电话,就有15个。电话装在余爸爸的书房里,自己就成了接线生。电话那头的话听不到,这头的女儿用粤语和广东的男友说话,语焉不详,更加了解不清状况。

  这些感触最后成一篇《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过成文时女儿尚未出嫁。今天,女儿们嫁到世界各地,家里血统混杂,像个联合国一样。余光中,写女儿走上红地毯时刻他的心情,写初得外孙的喜悦,生活里一点的悲愁都被他感慨得令人欢喜乍然。 

三、乡愁背后

  当然,再长的旅途也会把行人带回家,靴底黏着远方的尘土。世界上一切的桥,一切的路,无论是多少左转右弯,最后总是回到自己的家门口。然则出门旅行,也不过像醉酒一样,解忧的时效终归有限,而宿酲醒来,是同样的惘惘。

  ——《何以解忧》

  余光中年轻时在美5年留学,后来又在美教书2年。不但远离大陆,连台湾也脱离了。他描述他在美国的生活,在暮色中,沿着黄昏的高速公路行驶,载着搬家的行李,从一地迁往另一地。70年代,初到美国,初学开车,在从未经历的广阔的马路上奔驰,用速度去体验新大陆广阔的体魄,但暮色愈重,自己可以主宰时间空间的兴奋逐渐消失不见,带之而来的是一种日暮途穷的悲哀。余先生说这一番话的时候令我想到了阮籍,同样也是驾车狂奔到无路可走,大哭而回。所不同的是,余光中经历的更是一种异地的疏离。 

  "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渗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山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值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结果,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

  这种异地的孤绝无助却令余光中自知自觉,写诗越写越快,对散文也大有裨益。诗人的心灵渴望异类的撞击和孤独的洗礼,这样才能写得好文章。我问余光中是否如顾城一样,外表平静而内心狂野--生活的常态对于他更多而言是内心的躁动、怀疑、自问还是如你外表一般的谦谦平和。余光中说,是中国文化的底子和更多的生活体验救了我,所以我不会走顾城那样的路。"我的疯狂只在我的作品里,在我的想象世界里,在我内心的体验里"。

  异地的乡愁就像旅行一样,寻找与渴望。回到家乡那片旧大陆无望时,游历欧洲,发现欧洲的历史比美国这片新大陆来得深厚和久远,令他感到有如找到旧大陆一般的感受;90年代回到大陆,这旧大陆的令人咋舌的变化又令他恍如到了一片新大陆。这些新旧交错的感觉使他感情上难以接受,从前的家乡再也找不到,当地的人们也不会为你保持原有的风貌,但也正是此,使他最终走出了偏狭的乡愁。

四、诗人与不朽

  倘那人老去还不忘写诗
  灯就陪她低诵又沉吟
  身后事付乱草与繁星
  ——贝吉曼

  王尔德说,他这一生,过日子用的是天才,写作用的是本领,也就是说,他是生活的艺术家更多于写作的艺术家。

  余光中则正好相悖,他说,我过日子用的是本领,写作用的是天才。

  他说,天才应该留在作品中,但作为浪漫、热情、悲哀,所有情绪的高涨都必须用知性来约束才能成为艺术品,正像酩酊大醉的人就无法表现自我一样。 

  余光中说,他一生的诗中,"大半是等来的,一小半是追来的"。弗罗斯特说,一首好诗一定是你的意念(idea),找到恰如其分的意象(image),有找到恰当地音调(tone)。余光中向我描述"等诗"的状态,忽然心里一动,一个句子不请自来,思想像个线团一样,一抽则浑身惊动,扑滚而出。此种是水到渠成,但也是长期在心中积淀酝酿等方至瓜熟蒂落。但倘若要写有历史背景涵义的事件就不那么容易,往往要几个礼拜,三催四请,诗句方才现身。

  余光中又说,诗,对诗人来说只是生前的浮名,徒增扰攘;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千秋的盛业,诗柱一折,文庙岌岌必将倾。因此,诗是不朽。

  当他游历四方,看不厌堤上榆树与河间白艇,乡心如铁砧经得过三十载的锤打锤打。但乡心比不过诗心,后者令他垂垂老矣时仍勤写不辍,不落后头。

  他一直很欣赏一位诗人临终时的日记,我以为以此来形容他亦十分契合:这世界,来时她送我两样礼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语文。走时,这两件都要还给她,一件,已被我用坏,连她自己也认不出来,另一件我愈用愈好,还比她领我来时更活更新。纵我有千般不是,最后或许会被宽恕,欣然被认做她的孩子。
 



----
 欢迎来到子非鱼的路边社主页http://www.msnusers.com/oofqkf62t5houhhibqkob1ngs3/page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