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sese(b77行)
整理人: 2sinxcosx(2003-02-17 01:28:58), 站内信件
|
[转贴]Brane New World 膜的新奇世界
转自http://bbs.wz163.net/探索奥妙
原贴作者:yphysics
Can you hear me? I dont know.
我想在这次演讲中描述一个激动人心的新进制它可能改变我们关于宇宙和实在本身的
观点。这个观念是说,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更大空间的膜或者面上。
膜这个字拼写为BRANE,是由我的同事保罗 汤森为了表达薄膜在高维的推广而提出的
。它和头脑是同一双关语,我怀疑他是故意这么做的。我们自以为生活在三维的空间
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三个数来标明物体在屋子里的位置,它们可以是离开北墙五
英尺离开东墙三英尺还比地板高两英尺,或者在大尺度下,它们可以是纬度、经度和
海拔。在更大的尺度下,我们可以用三个数来指明星系中恒星的位置,那就是星系维
度、星系经度以及和星系中心的距离。和原来标明位置的三个数一到,我们可以用第
四个数来标明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把自己描述成生活在四维时空中,在四维
时空中可以用四个数来标明一个事件,其中三个是标明事件的位置,第四个是标明时
间。爱因斯坦意识到时空不是平坦的,时空中的物质和能量把它弯曲甚至翘曲,这真
是他的天才之举。根据广义相对论,物体例如行星企图沿着直线穿越时空运动,但是
因为时空是弯曲的,所以它们的路径似乎被一个引力场弯折了。这就像你把重物代表
一个恒星放在一个橡皮膜上,重物会把橡皮膜压凹下去,而且会在恒星处弯曲。现在
如果你在橡皮膜上滚动小滚珠,小滚珠代表行星,它们就围绕着恒星公转。我们已经
从GPS系统证实了时空是弯曲的,这种导航系统装备在船只、飞机和一些轿车上。它
依靠比较从几个卫星来的信号而运行的。如果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它将会把位置
计算错。
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是我们看到的一切。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我们不能想起不能观
察到的它的额外维呢?它们仅仅是科学幻想呢,还是能够被看的到的科学后果呢?我
们认真地接受额外维的原因是,虽然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我们所作的一切观测相一
致,该理论预言了自身的实效(还是失效?我觉得该是失效)。罗杰彭罗斯和我在讨
论广义相对论时预言时空在大爆炸处具有开端,在黑洞处有终结。在这些地方广义相
对论失效了。这样人们就不能够预言宇宙如何开端,或者对落进黑洞的某人将会发生
什么。
广义相对论在大爆炸或黑洞处失效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物质的小尺度行为。在正常情
况下,时空的弯曲是非常微小的,并也是在相对场的尺度上,所以它没有受到短距离
起伏的影响。但是在时间的开端和总结,时空就被压缩成单独的一点。为了处理这个
,我们学要把非常大尺度的理论即广义相对论和小尺度的理论即量子力学相结合。这
就创生了一种TOE,也就是万物的理论,它可用来描述从开端直到总结的整个宇宙。
我们迄今已经花费了三十年的心血来寻找这个理论,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已经有了个候
选者,称为M理论。事实上,M理论不是一个单独的理论,而是理论的一个网络,所有
的理论事物都在物理上等效。这和科学的实证主义哲学相符合。
在这哲学中,理论只不过是一个数学模型,它描述并且整理观测。(Positivist Philosophy
---A theory is just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describe and codifies the
observations)人们不能询问一个理论是否反映现实,因为我们没有独立于理论的方
法来确定什么是实在的。甚至在我们四周,被认为显然是实在的物体,从实证主义的
观点看,也不过是在我们头脑中建立的一个模型,用来解释我们视觉和感觉神经的信
息。当人们把贝克莱主教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实在的见解告诉约翰逊博士时,既然他用
脚尖踢到一个石头并大声吼叫,那么我也就驳斥这种见解。
但是我们也许都和一台巨大的电脑模拟连在一起,当我们发出一个马达信号去把虚拟
的脚摆动到一块虚拟的石头上去,它发出一个疼痛的信号。也许我们也就是外星人玩
弄的电脑游戏中的一个角色。不再开玩笑了,关键在于我们能有几种不同的对于宇宙
的描述,所有的这些理论都预言同样的观察。我们不能讲一种描述比另外一种描述更
实在,只不过是对一种特定情形更方便而已。所以M理论网络中的所有理论都处于类
似地位。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声称比其余的更实在。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理论网络中的许多理论的时空维数具有比我们经验到的四维更
高。这些额外维数是实在的吗?我必须承认我曾经对额外维持迟疑的态度。但是,M
理论网络配合得天衣无缝,并且具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对应关系,使我认为如果不去
相信它,就如同上帝把化石放进岩石去误导达尔文去发现进化论一样。
在这些网络的某些理论中,时空具有十维,而在另一些中,具有十一维。这是如下事
实的有一个迹象,即时空以及它的维不是绝对的独立于理论的量,而只不过是一个导
出概念,它依赖于特殊的数学模型而定。那么对我们而言,时空是显得四维的,而在
M理论是十维或者十一维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观察到另外的六或七
维呢?
这个问题的传统的,也是迄今仍被普遍接受的答案是,额外维全部被卷曲到一个小尺
度的空间中,余下四维几乎是平坦的。它就像人的一根头发,如果你从远处看它,它
就显得像是一维的线。但是如果你在放大镜下看它,你就看到了它的粗细,头发的的
确确是三维的。在时空的情形下,足够高倍数的放大镜应能揭示出弯卷的额外维数,
如果它存在的话。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大型粒子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把空间探测到非
常短的距离,比如在日内瓦建造的大型强子碰撞机。至少,迄今我们还没有探测到超
出四维的额外维的证据。如果这个图象是正确的,那么额外维就会被卷曲到比1厘米
的一百亿亿分之一还小。
我刚才描述的是处理额外维的传统手段。它意味着我们有较大的机会探测到额外维的
仅有之处是宇宙的极早期。然而最近有人提出更激进的设想,额外维中的一维或者二
维尺度可以大的多,甚至可以是无限的。因为在粒子加速器中没有看到这些大的额外
维,所以必须假定所有的物质粒子被局限在时空的一个膜或面上,而不能自由地通过
大的额外维传播。光也必须被限制在膜上,否则的话,我们就已经探测到大的额外维
,粒子之间的核力的情形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引力是所有形式的能量或质量之间的
普适的力。它不能被限制于膜上,相反地,它要渗透到整个空间。因为引力不仅能够
耗散开,而且能够大量发散到额外维中去,那么它随距离的衰减应该比电力更厉害。
电力是被限制在膜上的。然而我们从行星轨道的观测得知,太阳的万有引力拉力,随
着行星离开太阳越远越下降,和电力随距离减小的方式相同。
这样,如果我们的确生活在一张膜上,就必须有某种原因说明为何引力不从膜往很远
处散开,而是被限制在它的附近。一种可能性是额外维在第二张影子膜上终结,第二
张膜离我们生活其中的膜不远。我们看不到这张影子膜,因为光只能沿着膜旅行,而
不能穿过两膜之间的空间。然而我们可以感觉到影子膜上物体的引力。可能准在影子
星系、影子恒星甚至影子人,他们也行正为感受到从我们膜上的物质来的引力而大大
惊讶。对我们而言,这类影子物体呈现成暗物质,那是看不见的物质。但是其引力可
以被感觉到。
事实上,我们在自身的星系中具有暗物质的证据。我们能看到的物质的总量不足以让
引力把正在旋转的星系抓在一起。除非存在某种暗物质,该星系将会飞散开。类似地
,我们在星系团中观测到的物质总量也不足以防止它们散开,这样又必须存在暗物质
。当然,影子膜并不是暗物质的必要条件。暗物质也许不过是某种很难观测到的物质
的形式,例如wimp(弱相互作用重粒子),或者褐矮星以及低质量恒星,后者从未热
到足以使氢燃烧。
因为引力发散到我们的膜和影子膜之间的区域,在我们膜上的两个邻近物体间的万有
引力随距离的下降会比电力更厉害,因为后者被局限于膜上。我们可能在实验室中,
利用剑桥的卡文迪许爵士发明的仪器测量引力的短距离行为。迄今我们没有看到和电
力的任何差异,这意味着膜之间距离不能超过一厘米。按照天文学的标准这是微小的
,但是何其他额外维的上限相比是巨大的。正在进行短距离下引力的新测量,用以检
测膜世界的概念。
另一种可能性是,额外维不在第二张膜上终结,额外维是无限的,但是正如马鞍面一
样被高度弯曲。莉萨 朗达尔和拉曼 桑德鲁姆指出,这种曲率的作用和第二张膜相当
类似。一张膜上的一个物体的引力影响,将不会在额外维中发散到无限去。正如在影
子膜模型中,引力场长距离的衰减正好用以解释行星轨道和引力的实验室测量,但是
在短距离下引力变化的更快速。然而在朗达尔-桑德鲁姆模型和影子膜模型之中存在
一个重大的差别。物体受引力影响而运动,会产生引力波。引力波是以光速通过时空
传播的曲率的涟漪。正如光的电磁波,引力波也必须携带能量,这是一个在对双脉冲
星观测中被证实的预言。
转自http://bbs.wz163.net/探索奥妙
---- 包学行( [email protected] )
“微积开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