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书信日记>>《日记天地》>>ytqs-222(依潭清水)>>旅游记事(3)

主题:旅游记事(3)
发信人: ytqs-222(依潭清水)
整理人: snow8186(2002-08-31 15:55:43), 站内信件
    
    8月5日  晴转阴

    八点开赴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上路不久,雄浑苍茫又空旷无垠的戈壁平川就展现眼前。“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非常空旷荒凉的感觉。
    车在路上行进,左边远处是祁连山脉的伴随,右边远处是黑山的注视,戈壁上星星点点的散落点缀着一撮撮骆驼刺,偶尔还看到长着红柳。这地方年降雨量不到48毫米(后来知道越往前就越少,吐鲁番不到28毫米),哪里看到长着树的绿洲就证明那里有祁连山的雪水滋养。
    途中经过一处雅丹地貌(一些耸立于戈壁上的土堆),小个子姑娘薛导游照顾大家的兴趣,让我们下车拍照。
    途中经过安西瓜州,在这里买了甜瓜品尝,真比蜜甜。这一带的树还很奇特,因为是常年刮偏风,树的枝叶都向一边长,看到的是歪脖子树。
    在嘉峪关城的外围园区,我认识了早在书上熟悉而未能眼见的芨芨草、苜蓿花、马兰花(草)、沙枣树、弯弯柳、钻天杨等。摘了紫花苜蓿和红柳夹于书本中。

    中国长城“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始建于春秋时期,终止于明代。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东至辽宁虎山。南有祁连山,北有黑山,西面是茫茫戈壁滩,东面是田联阡陌的绿洲。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雄关隘口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是万里长城的一颗明珠。
    嘉峪关坐东向西,关门在正西。它是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总体布局都是根据战争防御需要设计的。关城的本身有两重城郭。城墙主体用黄土夯筑(顶部用砖块砌筑),高约9米,基阔25米。据介绍质量验收的方法是用箭射,以箭孔深浅来鉴定,不合要求的要推倒重来。城门用较大的石块和砖砌筑成高大的台基和拱形门洞,在台基上筑有砖木结构的高大城楼。
    我们直接从城内马道就可上到城顶浏览。城头有垛口、膫望孔和灯槽。城顶楼阁重叠,碉堡林立,四通八达。远望城楼纵横,森严壁垒;近看,雕梁画栋,巍峨壮观。
    嘉峪关建关600多年,过往名人颇多,无不吟诗作画赞颂之。我最喜林则徐作的《出嘉峪关感赋》中的一首:“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诗人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嘉峪关的雄姿。
    我们的先辈在建关中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事迹,留下了瑰丽多彩的动人传说故事,比如《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一块砖》等深深的吸引着我。
    嘉峪关自古以来就是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长安(西安)到西域各国就经过酒泉、嘉峪关。自从汉武帝开发河西后,东西交往甚密,嘉峪关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虽然现在眼前的景象已无法使我们将它和热闹繁华联系起来,但我们在城关进口看到大石砖砌成的路上深深陷落的车辙,深信它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忙。

    游完嘉峪关,接着驱车6小时往敦煌,前段途中到玉门镇吃午饭。敦煌城区很小,宾馆倒不少,也挺有规格气派的。晚上饭后上街逛了一会,购了几包敦煌特产“李广杏脯”,就打道回宾馆。
    晚上刷牙拿起先生放在桌上的小管挤出膏体就去刷,毫无泡沫,还有点化妆品的香气,觉得不对味,原来我竟把先生的小管刮胡霜当成牙膏用,闹了个笑话,也不敢对人言说。可气两样小东西外观做的一摸一样,粗心一点就会中招。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