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ane_wan(吹水堂*MD仔)
整理人: jackneng01(2002-08-28 09:34:50), 站内信件
|
老猿答复有关小箱的问题
小提琴有小提琴的声音,大提琴有大提琴的声音,小箱主要体现不在于大而在于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猿按。
史先生和安先生:
来信收悉,信中提到,就小箱的搭配,小箱的摆放等问题要我谈点看法,这个问题,说起来牵扯面比较广,也很不好谈,实践中,略有一些感触,就简单地说一说吧。我想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小箱有一个正确的,公正的认识。小箱是声箱家族里的一朵奇异的小花,她的特点是瞬态优良,声音恬净,动感活跃,精力充沛,声象准确,生动传神,是一类极具个性化和灵性化的小东西,她以许多大箱所不具有的特点脱颖而出,但是,她也不具备大箱所具有的特质,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在小箱的低频和动态上费尽心思,力求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更有甚者说某某小箱的动态和低频已经达到了能和大箱相抗衡的地步,似乎只有做到这样的,才是好箱,这里,我要反问一句,有那个必要吗?因为动态和低频那不是她的强项,在小箱上一味地追求低频下限和动态意义并不大,由于单元和箱体的物理尺寸限制,使得小箱的低频和动态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大箱的低频相比,即使两者的低频下限、频响曲线一样,在听感上也是不相同的,我始终以为,小提琴有小提琴的声音,大提琴有大提琴的声音,不是同一件东西,声音自然就不会一样,在小箱上中高频段和低频段的更是难以兼顾,一味地夸大小箱的低频,只能是越做越虚假,而且反而破坏了小箱特有的美感,越做越难听。林黛玉玉体娇弱,言语举止,确是大家闺秀之姿,农家妇女身强力壮,虽心不怀秀,但能架动小推车子,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更有体会,玩音响毕竟不同于玩音乐,玩音响艺术也毕竟不同于玩音响Hi-Fi,理念和审美不一样,追求自然不一样,走的路子也不一样。多数小箱是高Q的设计,人为地夸大了低频的量感,这样一来,稍微活跃了一下低频段的气氛,适量的夸大是有好处的,这是小箱特点上的需要,但不能太多,很多人抱怨Rogers3/5a低频不足,要知道,她也是一款高Q值的箱子,如果不是夸大了低频量感,其低频的量感更是少得可怜,我们说,Rogers3/5a是一款小箱成功的典型,知道在小箱上注重什么,不注重什么,而有些小箱,为了追求全面,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惨重的,国产小箱产品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就搭配而言,应当“量体裁衣”,宜用推动能力强,功率不大的功放去推她,忌讳大功率,声音粗的功放,风格上宜选用中性一点或者偏清淡的或者华丽一些的功放为宜,过于浑厚或者过于清丽的功放效果都不会见好,聆听环境稍小一些无妨,太大反而容易空,吸音宜干一些,亮箱的摆放距离宜近一些,听音距离也要近一些。听小箱主要是以听“小品节目”为主,比如人声、弦乐、弹拨乐等室内小型乐最见长,听大型的交响乐、阿姐鼓这样的节目显然是不妥的,重放时,音量也不宜开得过大,否则,音场也会走样。小箱主要体现不在于大而在于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三百七十年猿
2001/12/25
----
哎~~~
爱情~
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场心伤;
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种荒唐;
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场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