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醉爱红尘>>>>〖我为情狂〗>>论安妮宝贝

主题:论安妮宝贝
发信人: whanghp(妙迹轩)
整理人: email1983(2002-08-27 21:27:12), 站内信件
 
     
     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它带来的黑暗状态就如同自杀。但同时,它又是与死亡和麻木的抗衡。所以有时候我喜欢把文字比喻为毒品。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对它欲罢不能。”这是我最喜欢的安妮的一段话。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你会在文学史里看到众多把自己出让给了文字的人。他们依靠文字存活,依靠文字对抗死亡,创造出不同的美丽、相同的幻觉。    

                                         妙迹轩


     我十分青睐于安妮的写作,尤其作品《彼岸花》,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阴郁艳丽”、“飘忽诡异”的行文风格也发挥到了极致。就如她所说的“我会伤感地观望这个城市。它的肉体和心脏。更多时候城市只是一个背景,是一块黑色的底纹。那些被衬托着的神情淡漠的人群才是我所关心的。他们内心深处有潮湿茂盛的花园,隐藏在冷酷面具下,依然盛放着纯粹,唯美的梦想。即使一直在承受分裂和伤害。    

     在某种意义上,安妮和史铁生是类似的。年轻的在洞察之后的黑暗里放歌,歌声辽远、柔韧却爬满了冰冷的眼泪;年长的在洞察之后的晨光里微笑,笑容像洒在地坛历经岁月而坑凹的路面上的阳光。阴柔与阳刚,都是清醒的。    

     安妮宝贝的文笔一直以简洁,空灵,直指人心为个性化风格,妩媚处风情万种,凝练处洗尽铅华。她喜欢“卸掉面具”的“倾诉”,刻划人物心理的手笔也与其他作家迥然有异,通常运用心灵独白、白日梦境、心灵一刹的直觉来剖白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十分适合压抑而敏感的都市边缘人的叙述,因为这一群体的文化人都是“内省”的。安妮宝贝创造了这种形式的心理描写技巧,她的行风足令所有“新生代”“后生代”作家们自惭不如,在安妮派的眼里,鲁`郭`茅`巴`老`曹那是一堆顽石头,这种派别的人最擅长用忧愁感伤写作,用身体写作,因而他们描写的环境都是从寂寞上到寂寞下,没有一丝快活的内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安妮这样真正地生活,但愿不要太多,否则“安妮宝贝”就有可能成为“妓女”的代名词,那就不太妙啦。  :)    

     喜欢安妮格调的人都习惯与用安妮的文字来作为文章的点缀,我也不例外,文章《浮与生命的文字》完全是基于安妮行风写的,她的那套“文字公式”已彻底注入我的脑海,之所以在榕树下一炮打响。可以说,里面消融于我的思想,我的感伤,我的全部!    

     文章《失意时刻》是失败之作,没能击起浪花,是因为安妮的影子不够完整,需要商榷,有人说:你的文章第一段是安妮宝贝的前言,改编得很有味道,主题上下经得起推敲,只是文章中有快乐的欲动。不好!我笑笑地说:满街都是聪明人,<现场>文章不也是吗?她做的比我还好!    

     我本想很宽容地说:喜欢安妮宝贝的文章只是年轻人中一种有内逆心理与众不同的另类,模仿安妮文字的格调,不必大惊小怪。可是榕树不起有叶起,种种风言乱语使我越来越得出可能有些偏激的结论:《安妮宝贝》说好听一点是寂寞人类,贬义地说就是垃圾人类。当然,我是不怕你们骂的,“寂寞者无畏”,我早有思想准备,既是垃圾我怕谁?    

     想着安妮宝贝又忽然想起《红楼梦》里贾政那个清客卜世仁,这是“不是人”的通音。于是在佩服曹雪芹高明之余,自思一辈子从未做过暗剑伤人,装风雅打抽丰的勾当,在这方面大概算个过自己故事的人,便有了好心情,可不多,一丝儿... ...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