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hshanhome(咩咩花)
整理人: juhm(2002-10-21 19:12:38), 站内信件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 自觉性和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这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课堂 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江苏省溧阳市南门街小学实施的“互助互动教学”改革,正 是这种精神的反映,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何为“互助互动教学”?
所谓互助互动教学,就是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动机理论,把课堂教学活动看 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形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使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以往课堂教学的弊端突出表现为:1.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 受到压抑,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被剥夺。2.课堂上的信息交流大都为师 生之间的单项交流,而且大都是认知性信息,缺乏情意方面的信息交流。3.课 堂上存在严重的“马太效应”--学习能力强的,发言机会就多,而发言机会愈 多能力愈强,学习能力弱者反之,造成两极分化。4.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 个人间的竞争,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作用,制约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 协调发展。5.教学活动应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 递活动,而以往的教学却低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启动--互助互动的前提。教师主要做好前馈、铺垫、引导工作。
个人自学--互助互动的基础。授课伊始,教师先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 标和自学的方法与要求,然后由学生自学,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 识。
小组讨论--互助互动的主体。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 讨论。每隔一定时间,小组要重组,但要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大组交流--互助互动的关键。在小组讨论后,进行大组交流,即全班交流。 各组代表发言,相互评价和补充,提出疑难问题、讨论解答。教师要注意启发引 导,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练习评定--互助互动的检验。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在学生自练的基础 上,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出现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讨论解 决。
“互助互动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能力
互助互动教学模式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把以往那种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或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过程改 变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过程,使得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质疑、交流、解惑的 探索发现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它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理 解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意 识,训练了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2.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互助互动教学模式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突出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教学形式,它确保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据测试和统计 分析表明,实验班学生整体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平均分在低中年级对相差 不是很大,但到高年级时差距却明显拉大,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同时,实验 班学生表露出来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开阔程度等,也都明显强于对照班。 特别还应指出的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在评价学生行为时,不仅只看个人的表现, 还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因此在学生中形成了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 好人际氛围和“团队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