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人到中年>>『思想中版』>>个人文集>>个人文集A-M>>ξfansic(闲云一鹤)ξ>>东莞情结(一)

主题:东莞情结(一)
发信人: fansic(闲云一鹤)
整理人: shee102(2002-10-18 20:11:05), 站内信件

东莞对我而言,是这样一个地方:文化品味的荒漠、城市的凌乱、公交设施的落后令人厌恶,但是住在东莞却拥有高收入、低消费的实惠。最要命的是,这个地方,渐渐摆脱了刚“洗脚上田”的那种土气和俗气,越来越走上城市化的成熟模式。这对我们而言,就有了一个美好的憧憬,这是很重要的,这个城市没有让你感到绝望,并且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这样便有了另一角度的骄傲。这就是我住在东莞的一个矛盾情结:不安而难舍。

在几年前,很多人知道中国有个虎门,却不知有个东莞,并且虎门还是东莞的一个经济强镇。这不奇怪,东莞由于其的经济发展迅速,从一个县迅速蜕变为一个地级市,很多人还来不及在地图上找出她的名字。东莞的街道很多仍可觑见昔日小县城的规模。了解了东莞的展史,你才会理解东莞的文化品味低下有其苦衷。东莞人曾有一段尴尬的日子,打个比方,就是坐在田埂上数着一大叠一大叠的暴发户,有了钱,底气足,但自身的打扮却与城里人格格不入,下馆子吃山珍海味还看到老板怀疑的目光。有钱而缺乏尊重,那便是很多东莞人的境地。


实际上,东莞曾有过划地为盘的封闭时光。首先是语言,东莞方言象粤语却又不是正统的粤语,有些方言非但外地人听不懂,就连广州人也听不懂。东莞人的普通话讲得差,一讲就闹笑话,也就不愿讲,不愿与外地人沟通,甚至是排斥。这是极其错误的,实际上一个城市的文明,很大程度上受移民化程度的影响。比如深圳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东莞还有一个闭塞的方面就是漠视周边城市的先进模式。无论是文化、商贸和公共事业都能找到不少典型例子。比如商贸。东莞运河商场曾是全国十大销售额商场之一,其实是运河商场无论在规模上、服务上都远远不如广百、南大这些商场。运河商场挤进全国榜,其实是赖于垄断效应。全东莞就这么一家象样的,你爱买不买?那时候运河商场风光无比,当然是因为赢利大,服务员都是关系户,对消费者这种“上帝”也敢摆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高姿态。比如文化娱乐。一个地方的文化品味其实可以从地方报地方台就可以判断。东莞目前还没有一家报刊是极有可看性的,说句笑话,咱们偶尔翻翻东莞日报,只是想看看广告,瞧瞧哪里有好吃的,好买的,如此而已。东莞电视某个频道经常播放大片,遗憾的是不合我口味,不是没好片,而是受不了配粤语的丁片。当然地方媒体办成这样,有其苦衷,文化大环境不行,曲高当然和寡。

不可小觑的是东莞经济发展速度。东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成为三来一补最多的城市。出口贸易位列全国第三。东莞经济增长速度这些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遥遥领先全国众多大中城市。来到东莞,你首先感觉的是这里的人气。由此你可推断东莞人潜在的消费市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发现了东莞。

首先是运河商场上市的计划只能是一个梦想了。沃尔玛杀入东莞,运河商场一派萧条景象,这就是保守传统营销方式的报应。一个沃尔玛远远不能满足东莞人的消费欲望,于是家乐福来了,百佳来了,吉之岛来了。四大商城齐集弹丸之地的莞城,这真是个奇迹。事实上,往全国所有城市里头找,你也很难找得出多少家四大商城齐集的城市。另一个奇迹是,每一家商城的买单前台仍是排成长龙。人们至今无法估算东莞人的消费能力。


东莞当局开始摆正城市发展策略。不再喊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建大城市”的空洞口号,而代以“三个现代”,意欲在制造业上再上层楼。专家也指出,光制造业就是一个巨大的馅饼。东莞拿了五百个亿来一次大换血。包括可以再造一个东莞的“松山湖科技园”,景观道路,政治文化先进设施等等。五百亿是人什么概念?偌大一个广州的中变也就是这个数,东莞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这个数。所以东莞无法不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优越的地理交通位置、廉价的生产成本,潜在的消费市场、政府许诺的良好投资环境都是一种强大的诱惑。

东莞人也开始对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有了深层的理解。本地后生渐渐淡了本地方言,取而代之较标准的粤语和普通话。较大规模的东莞书城开了,令不少读书雀跃。而2002年8月18日开张的永正书城更是一磅重弹。12000平方米的规模不仅超过了东莞书城,并且是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民营书店。永正老板用了两年的准备,与全国四百多家出版社建立联系,可谓雄心勃勃。永正老板甚至敢狂言:“我看还有谁敢在东莞开书店!”,开张当日,市委书记剪彩,凤凰卫视主持人作了嘉宾。可谓空前。

商场上的血腥厮杀,最终得益的是大鱼,还有眉开眼笑的消费者。

东莞的楼市价格由于近两年政府的蓝图而有所上升,但相比深穗仍是偏低。可以预见的是东莞的发展潜力和文化环境的改善,楼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需要时间去证明。

人们说,住在北京是一种高贵,住在广州是一种时尚,而住在东莞更多的是实惠。这至少是我目前的东莞印象。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