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illtrue()
整理人: imstella(2001-01-09 02:46:10), 站内信件
|
东西方思维方式冲突
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界定
东西方这几个字, 范围很广, 比如说东方, 包括很多国家, 我这里所讲的东 方主要讲我们中国。其实, 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跟日本是有差异的, 但是亚洲作 为整体, 相对欧洲, 又有它的共性。
其实欧洲如果细分, 许多国家的思维方式亦有差异。比如, 东欧跟西欧, 南 欧跟北欧的思维方式就不同。同样一个国家, 德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南德和 北德也有差异。但我今天不可能那么细的讲, 只能把欧洲同中国来比较, 说他们 之间的差异, 细的就不说了。
德国人有时跟我开玩笑说, 你知道我们跟法国人有什么不同吗, 比如说一个 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 你问法国人, 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 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又问德国人, 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说如 果我还有力气的话, 我想再作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 喜欢作报告。
思维方式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特点, 思维方式有它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也就是说, 一种思维方式渗 透在各个领域, 甚至于我们平常经常见到的现象, 往往也反映某种思维方式, 比 如一个美国人给日本人写信, 日本人看美国人的信, 他一看马上就上火。因为美 国人在信的开头, 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 开门见山, 后面才讲些客套话。日 本人为了保持心理的平衡, 把美国人的来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日本人的信, 开始越看越糊涂, 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 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 问题, 前面都是寒暄等等。美国人读日本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 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个特点, 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以后, 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德国人, 一个 日本人, 一个中国人, 三个人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 这三个人坐在一 个车厢里。突然上来一位客人, 因为车厢有4个位子。这位客人拿了一个鱼缸端上 来, 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 “您能告诉我一下, 这鱼是什么名 称, 在生物学上应该如何归类, 有哪些特性?它们在科学上有什么意义?”这是 德国人向这位客人的发问。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以后就问, “请问这位先生, 这个鱼我们日本能不能引进?如果根据我们日本的气候和水温、水质, 这个鱼能 不能生长?”问完以后, 轮到中国人来问了, “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 吃一点?”这表明三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特点。
第三个特点, 思维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不断发展的。比如说, 我们现 在不少年轻人已经具有了竞争的意识, 效率的意识, 时间的意识, 务实的意识, 比较讲究实际。这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社会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必然反映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
第四个特点, 思维方式的差异有时感觉得到但很难说清楚, 也不容易反馈给 对方。一次, 我们有一个代表团出访以后, 举行告别宴会, 准备答谢一下接待的 主人。答谢宴会的气氛非常热烈, 双方都认为, 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签 订了合作的协议。但当代表团走了以后, 主人跟我讲, 我跟你是老朋友, 我告诉 你实话, 我非常讨厌这位团长。我说, 你们刚才不是谈得很好, 双方都很满意吗 ?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你不满意的地方?他说, 这是无法说的。我说你告诉我是什 么问题。他说当我进来的时候, 这位团长握我的手的时候他的眼睛看着站在我后 边的一个人, 竟然还跟他讲话, 可是却握着我的手, 这是对我的人格的侮辱, 他 为什么蔑视我呢?因为他们国家的习惯, 握住谁的手, 必须眼睛看着谁。可惜这 位团长没有机会, 也永远不会有机会听取这个主人对他的意见。
还有一件事也是无法反馈的。有一年, 荷兰有位高级的贵宾到中国来访问, 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 那天下着毛毛细雨, 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 看见一群 孩子站得笔端笔正的, 在园门口迎接她, 她看到这些感觉到心里不舒服。然后参 观幼儿园的教室, 进去以后, 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们都背着手, 面部表情非常严 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 她请我到家里观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 , 她说这是我这次访问心里感到最不舒服的一场, 天下着毛毛细雨, 为什么让孩 子到门口来, 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笔端笔正地坐着, 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 皮的, 吵吵闹闹是正常的, 这才像幼儿园。
我们出访的代表团, 在活动最后一般都是交换礼品, 交换礼品的时候, 我们 送给德国人的礼品, 对方立即打开并表示感谢。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代表团 的人就跟我说, 为什么他们都急不可耐地看礼品, 是不是对我们送的礼品不放心 , 我说, 不是, 这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反过来, 德国人也对我提意见, 我送给中 国人的礼品, 他们为什么不打开看一看, 是不是对我的礼品不感兴趣。我说, 不 是的, 他们到了旅馆以后, 绝对会打开欣赏。这些都是很小的问题, 但反映思维 方式的差别。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第一, 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 西方人重利轻义, 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 利兼顾。有一件事情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印象很深。1967年文化大革命高潮 的时候我还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工作。当时使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散发《毛主席 语录》, 西方称其为当时中国的“圣经”或“小红书”。有一天一个荷兰人进来 说, 要一本毛主席“小红书”, 我就给了他。他说这种式样的小红书我也有一本 , 不过内容不一样, 我说是语录吗?他说我不告诉你, 明天我寄给你看看。后来 我收到了, 跟毛主席语录大小一样, 但是封面上写着“跟中国人做生意的秘诀” 。这个题目很吸引我, 我一口气读完, 使我大为吃惊。
这本书开始讲,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就是政治高于 一切, 一切都是算政治帐, 不算经济帐。你现在不是参加广交会吗, 必须注意要 通过你的行为表明你是坚决拥护文化大革命的, 这样你就被列入广交会组委会里 的国际友人, 这样你就能财源滚滚。你千万不要以为价格和质量是最重要的, 最 重要的是要算政治帐”。接下来一段就指点你应当如何表现。“第一, 你到了广 州以后, 无论多晚, 都应该告诉组委会, 说我已经到达了, 而且要表达这样的愿 望, 就是我非常愿意欣赏你们的样板戏, 尤其是《红灯记》, 麻烦你们千万给我 安排一场;第二, 手提包里要放毛主席语录, 而且跟中方谈判的时候, 拉开提包 的时候要轻轻的, 不露声色地把这本语录似乎不经意地露出来, 让中方的主人看 到以后再把提包拉上。第三, 在你西服里的衬衫上面必须要戴上毛主席像章, 这 个像章现在中国大使馆在广泛散发, 你完全可以免费领到。”最后结论是:“这 一切, 在当时的中国人都认为是绝对重要的原则, 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手段, 你 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第二, 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而西方人则重 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 西医不一样, 从解剖学的角度 来说, 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中西医在哲学思想上是有不同的。
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 例如中方代表团到了德国以 后, 德国接待的主人问今天晚上你们喜欢吃西餐, 还是去中餐馆吃中餐?我们有 的代表团的答复往往是“随便”, “客随主便”。翻译成英文是“up to you”, 德文是“Wie Sie wollen”他们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 他们说一听到“随便” 这个词就头疼, 不知道怎么弄好, 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 认为客随主便 是礼貌的表现, 是对主人的尊重, 可西方人不这样看, 这就是区别。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 欧洲的代表团到中国来, 你问他今天干什么, 他一定不 会说“随便”, 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 或者就吃中餐, 而 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 比如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 对方问, 各位想喝 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 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 怎么一个说 Tea , 就Tea, Tea全下去了。
第三, 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是在哲学上强调“天人合 一”, “和为贵”, “求同存异”, 或者”求大同存小异”, 而西方人比较主张 标新立异。
另外, 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 你们人 民很友好, 你们接待很周到, 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 难道没有 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 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 候, 除了三句话以后, 他说, 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 想听 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 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 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 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 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 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 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 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我讲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在卢森 堡当大使的时候, 正好国内送来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怕他们看不懂, 就 把故事梗概译成外文, 预先发给他们看, 放映前又请人介绍了一下。我觉得他们 一定看得懂了, 电影结束后搞了一个招待会, 就问他们看懂了没有。他们说, 看 懂了, 但看得很累。我说为什么觉得累?他说十八里相送, 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暗 示我们听来很累, 用那么多的暗示来表达爱情, 为什么不直接说一句“I Love Y ou”呢。他们说, 故事的年代、情节同《傲慢与偏见》基本上一样。而伊丽莎白 和达西可不是这种表达的方式。我说这是中国人表达感情的细腻, 我们认为这是 美, 你们可能认为外露是美。他说他不能理解。
第五, 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 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 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 所谓此处 无声胜有声, 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
最后再讲一下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一个是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 一样, 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 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 一种乡邻的情谊。我们不是说, 人生有四 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 ”这在德国很淡漠, 他们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 不会很激动, 而我们的华侨 , 在外面有很多同乡会, 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我们经常讲本土本乡, 甚至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这些跟我们的长期农业社会都很有关系。还有落叶归根 的思想, 这都带有很浓厚的情, 这种情的因素恰恰在西方很淡泊。
另外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说, 我们受影响深的是儒家哲学, 而他们是基督 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 位, 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 这种道德文化里恰恰强调的是一种义。另外还有君子 之交淡如水, 也强调的是义。当然现在有些变化, 现在有的主张义利兼顾。再加 上我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综合, 他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 就分别形成了侧重 整体思维或个体思维的差异。
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 这是客观形成的, 我们讲这些是为了 了解对方, 而且应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 茄子 Ph.D
-----------------
茄子思维主页的斑竹
www.茄子.com CEO
e-茄子地首席耕种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5.108.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