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oolbull(牛宝宝上市)
整理人: aaa234(2003-10-08 06:45:50), 站内信件
|
这几年,我对金融问题保持着不减的兴趣。可是我很少去写一些关于中国金融改革方面的文章,因为我在金融问题上没有过理论和经验的研究工作,自然无法发表什么结论。《上海金融》杂志的编辑这些年来几乎每年约我撰写中国金融部门改革的分析文章,我虽然没有完全谢绝,但实际上则是一拖再拖,以至于杂志方羞于讨债,让我就这样年年赖了下去。可我还是“偷着”思考一些我所关注的金融问题。
我记得两年前,我的同学和他们的朋友在西北联合发起一家民间的金融研究机构,想在一些地区大胆实验“私人”银行。后来不久我就去了哈佛,几乎失去了与他们的联系,不知道后来的“故事”如何的动人。但我听到,他们的方案并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真正的批准。有意思的是,几乎与此同时,一个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成股份制银行的平行计划却很快就在五个县级市推出了。我对这两种方案之间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知之甚少,不敢妄加评论。对于我,这些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弄懂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变成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为了解决我们金融部门的什么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上周我去了被选为农村信用社改制试点城市之一的江阴。在江阴,人们对信用社股份制改造有不同的评价。肯定方的主要依据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者更一般地说,民营银行比官办的国有商业银行“更有效率”。所谓“更有效率”,他们是指银行的信贷决策更直截了当,不象现在的国有专业银行那样的官僚化和科层化。这当然也是一个经济学家一般都不怎么怀疑的结论。的确,我们现在的国有银行一般都根置在一个复杂的(行政)组织结构和决策体系中。不过,对于一个正规的商业银行来说,总行、分行到支行之间的组织官僚化并不是中国的专业银行所特有的东西。而且,在技术上这些问题似乎并不是不可克服的。过去,我们的专业银行的分行和支行深受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影响,决策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所以,由农村信用社改制出来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有决策上的什么比较优势的话,这个优势也曾经存在于我们的国有专业银行,只是这些年来金融管制的加剧暂时收回了分行和支行的权力而已。
当然,我们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有那么多的不良资产,怎么能说他们是有效率的呢?我根本不认为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是“有效率的”,但我更不认为中国金融部门当前的问题主要是银行的低效率。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已经积累起来的庞大的“不良贷款”,与20世纪90年代初那段特定的“投资狂热”时期有很大的瓜葛,并不总是国有专业银行的“专有名词”,现在新增贷款的坏帐率已明显下来了。说到底,不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国有专业银行,他们在中国面队着的贷款对象最终都没有什么两样,都还是以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所属的企业为主。事实上,我们在江阴的调查发现,与很多学者的良好愿望相反,新改制出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并不愿意向私人企业放贷。在我看来,不愿向私人中小企业放款并不证明银行没有效率,只能说明我们的想法太情感化了。有什么理论证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由银行来解决?其实并没有这样的理论。所以,靠改制或组建新的股份制银行并不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也就是说不能真正改善中国的金融资源的分配格局。
有意思的是,如果是这样,那么,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就只能理解为正规银行部门的再一次扩大罢了-- 我们现在只不过又多了一家“正规化的”银行。于是我的问题紧接着就变成了这样子:中国金融部门的问题难道是因为正规化的银行太少了吗?本来,我们农村的信用社已经被正规化的银行部门同化很久了,早已失去了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民间性和本土化的品质。将农村信用社组织回归本土可能是我们乡村农民本来的“理想”,但现在的股份化反而强化了原来信用社的正规化。
我总认为,我们在金融部门所缺少的不是银行,而是金融的多样化,缺少的不是正规部门,而是现有的部门太固定化。这使我想到钱颖一教授曾经与我在哈佛一起吃饭时谈起的一个“概念”问题。他说,我们国内对“金融”的理解是非常有趣的。国内所说的“金融”往往是指“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而这两部分在西方恰恰都不叫做“金融”。西方所理解的真正的金融是指公司理财,这包括股权、债券以及收购兼并,也包括公司治理和激励结构的安排等一系列属于我们国内所理解的有关“企业”的学问。一谈到金融部门的改革,大多数人就把注意力固定在了银行身上。一讲到银行改革,又会抓住银行的坏帐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放。难道我们真的相信能魔法般地将银行改出个非银行的东西来吗?冷静地思考一下,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东亚工业化经济里的银行问题其实不比我们少!这些问题更多的是银行的问题,不总一定是我们的问题。而真正的称得上金融改革的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关于“企业重组”的学问。
“企业重组”的问题是发展金融的问题而不仅仅与银行有关。金融的单一化和银行化是中国金融部门的最主要的问题。从企业重组视野来看中国的金融部门的发展,我们的眼光就更宽广和长远。股票交易、企业债券的发展、自有资金的形成、管理者收购、买壳上市、兼并收购、雇员集资、股份化以及私幕基金(包括风险投资基金)等等,这些都是金融。民间借贷也是金融,而且是更平民化的金融。容忍了金融的多样化,才能发展我们的金融部门,也才能推进我们的企业改革和企业重组的进程。而今天的金融部门改革似乎正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希望我们的银行能发展出一套保持“零”风险的管理体制,能解决我们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正在成为我们银行改革的目标,这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原载《上海金融》
---- 《中国财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