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mlydia()
整理人: roy_young(2001-12-07 14:39:46), 站内信件
|
【精华文摘】【考试指南】最后一次GRE笔试纪实 原文刊载于《北京青年报》
1993年,当校长俞敏洪独自一人提着浆糊桶,满大街刷招生广告的时候, 没有人意识到今天的新东方会如此辉煌。
老师宋昊认为:“什么叫做机会?每个人都能看出的就不叫机会。当年 老俞敢从北大辞职,创办新东方,这是需要勇气的,他抓住了机会所以他成 功了。”
教员们有一个共识,他们反复强调新东方只能提供一定的技巧,让考生 少走一点弯路,但成功的关键还是在考生自己。
新东方的教员往往在教托福、GRE的同时又对这些考试嗤之以鼻。一方面 因为GRE的确是门熟练功,是件体力活(有极端看法甚至认为GRE成绩与英语 实际能力无关);另一方面,据宋昊说,也是为了让考生们在战略上藐视敌 人。写《托福听力的弦外之音》的吴聊(笔名,该书的另一作者取名梅劲) 在他的书中更是义愤填膺地写道:“整个TOEFL考试是毫无价值的,绝不值得 当今中国受过最好教育的人们为之耗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上大课的场
景异常感人
4月4日,新东方考前最后一次大课,中关村礼堂早早的就挤满了人,每 个人都手捧一本单词书。已就职于某公司的王京说,尽管已经背了半年,还 是有几百个单词“漏网”,没办法,只有在最后一周拼了。
上大课的场景异常感人,新东方校长俞敏洪一人站在偌大的舞台上,下 面围坐着上千名孜孜不倦的学子。有来迟的就摊张报纸坐在地上,每个人手 中都是一支笔、一本笔记本,舞台前更是摆满了各种型号的录音机,场面之 大有些类似于盛行一时的传销会。
考完GRE和托福的价格大约需要3000元,从备考到登上赴美的飞机,大约 需要30000元,其中要过考试关、申请关、签证关,风险极大。话虽如此,人 们还是前赴后继。
在京城“出国族”里面,王京和彭东波的经历颇为典型。
王京1997年毕业于一名牌大学政治系,北京人氏,为了出国一不做二不 休当了“无业游民”,一心备考。去年5月考完托福,8月参加新东方的培训 班,准备11月的GRE,一切顺利可以在1999年夏天登上赴美的班机。对王京来 说,原本有更为便捷的路径,即陪读,是她拒绝了。她觉得自己的路得自己 走。为了专心,王京从家里搬出来,在北大附近租了间小平房,每天早上8点 起床,晚上12点入睡,中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全都在啃“万恶”的GRE。但是 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突然完全丧失了自信心,模拟考试的分数连 1800分都没到。11月11日,当GRE中国考区的学生正在奋笔疾书的时候,王京 悄然去了一家公司,结束了她长达一年的无业生涯。
不过她又报了1999年4月份的考试,据说这一次能上2000分了。
彭东波,某高校计算机系本科生,1997年毕业,户口已经打回老家,和 王京比,他不仅是无业游民,还是一个“黑户”。彭东波在大一的时候就考 了托福,分数是630,此后把TSE、GRE、专业GRE全考了。用他的话说,大学 四年,没干别的,全考试了。彭东波后来又考了一次托福,得了655。申请奖 学金的过程也很顺利,所有的手续全办完了,结果在签证的时候被拒签了, 而且连拒了四回,每一次的手续费是400多元。无奈之下只好找了家计算机公 司上班。直到现在,彭东波仍在等待着出国的机会。
考GRE,单词是一道“坎”,6000多必考单词要在两三个月内记熟,还要 了解它们的精确含义,真让人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单词 书不下十几种,不过“八荒六合,惟我独尊”的还属俞敏洪的《1995年版最 新GRE词汇精选》。由于这一版的封面是红色的,所以又被广大考生尊称为 “红宝书”。据有经验的考生介绍,这本书所选的单词基本可以涵盖GRE考试 中可能出现的单词,每一次的漏网之鱼不超过一两个。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szptt.net.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