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 心理工作室>>〓心理学基础〓>>关于心理学

主题:关于心理学
发信人: moodie(蓝色烟灰缸)
整理人: xiao_lun_xun(2002-11-28 17:35:45), 站内信件
    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我认为也是这样。无可否认,日常生活里,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在运用一些技巧,那就是心理学,只不过可能大多数人都未曾想到而已。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我的说法可能会有点矛盾,但确实如此,我们能运用心理学的技巧,但是我们却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后天学习的本能——一种我们不知其本质为何物的技巧。
    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应该是人们把心理学想象得太神秘了。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心理学仿佛就是看穿别人在想什么。这一点我感受最多,因为每次我跟别人说我是读心理学的,对方的反应一般都是:“啊?!那你不是很容易知道我在想什么。跟你说话要小心点。”呵,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公园里算命的。其实,如果你不说,永远也没有人能真正知道你心里想什么的。虽然弗洛伊德说,人的每个行为都是有目的的,都受潜意识的影响。但是,就算他说的是真的,他给咨询者做心理咨询(治疗)也需要双方的交流,也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甚至是好几年都没有任何效果。原因何在呢?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特的,而且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刺激,就算是同一个体,他的反应也往往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你能在一瞬间猜到别人在想什么,靠的是什么?经验而已。但经验在对人的心理分析上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又有多高呢?所以,心理学只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的学科而已,不是看穿人的心理的学科。诚然,懂得多一点心理学知识,对于为人处世确实是有帮助的,但要记住那是因为你会更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而不是看穿人家在想什么而见招拆招。
    心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再加上她的不普及,所以人们对她都充满了好奇。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乎市面上到处都是什么心理小知识,心理小测验啊之类的书刊。但其实这些书刊真正由专业认识撰写的少之又少,大多是处于商业目的胡编一通。这种书当作消遣看看也就算了,可怕的是很多人把他当真,看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整个是专家了。不过这个也是另有根源的。其实一直到现在,心理学给人的感觉都还是一门不大科学的科学,原因在于他的不可验证性。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不说,因为他们强调的是意识,更是无法验证,所以一直以来都为学院派所不齿,这也是精神分析学派日渐式微的原因之一。不过就算是学院派门所标榜的严谨实验(测验)分析下的出来的结果,也是很难验证的。首先,问题就出在实验环境的“严谨”,试问这样的环境跟日常环境的差别有多大,这样的结果如何与现实因果对等?其次是心理学实验对象的特殊性,研究人的心理现象那么对象肯定是人了。但人不是白老鼠。所以在动物身上的实验结果,等同到人的身上也要大打折扣了。当然原因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说了。当然也有跟现实生活相接近的实验方法,叫做自然观察法。这种研究方法的好处是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与现实,但缺点就是他的控制性不强,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可能等上一年也无法等到预期的行为出现,因而他的成本往往是非常高的。
    上面这些可能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接触的太少了,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OK,就说说人们接触的最多的心理测验好了。其实怎么说呢?心理测验具有的也只是参考价值而已——当然不科学的心理测验是狗屎。心理测验的结果同样也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对测验的重视程度,环境的温度、湿度,练习效应(对问题的熟悉或者对回答类似问卷的技巧的把握),环境是否安静、是否熟悉等等。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我曾经帮我的导师给某间全国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在智力测验结果里,我们竟然发现了好几个是智力低下的60。这是一个笑话,事实上他们聪明的很,但他们也很反叛,做测验的时候根本只是乱描一通而已。归因以上种种,在心理学实验分析上从来都只有相关分析,而从来都没有人敢做因果相关分析。
    另外一个问题相信大家更感兴趣,那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什么?严格来说,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奇妙的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劝说,更不是跟人出主意,所以他有他一套独特的谈话方式,一套异于日常聊天的方式。好为人师是人类的一大弊病之一。日常中,朋友向自己倾诉的时候,人们总是安慰一通,然后就开始跟人出主意了,什么你怎么这么傻啊,你应该怎样怎样啊,看开点啦也就开始冒出来了。这些人往往都忘记了一件事情,当事人就是看不开啊,你叫他怎么看开点啊?!对,你怎么叫他看开点,才是问题的关键。某种程度来说,心理咨询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咨询者引导当事人思考,给予适当的总结,最后让当事人自己给自己做决定。试试换个位置吧,其实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很彷徨的问别人怎么办的时候,其实我们在心里不知道想到了多少个怎么办的方法了,每个方法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也想得很通透了,我们不过是希望对方告诉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我们不过是怕做错决定,在逃避而已。不过当别人给我们建议的时候,我们的反驳意见就开始滔滔不绝了。当然啦,你想了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问题,别人难道在一瞬间会想得比你还多吗?只要你不笨的话,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同样劝说也是没有意义的。人都有逆反心理的,常常我们都会想“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所以劝说的时候,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总之真正的心理咨询不是读几年本科就能做得到的事情,读几年本科只能象我这样纸上谈兵,更不是说参加什么培训就能上岗的。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者无论从专业技术、学识、生活经验都应该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心理咨询的操作也有他的特殊性,例如心理咨询要收费,咨询者要糊口是一个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如果不收费的话,当事人就会质疑,他为什么要帮我?他会不会把我的事情说出去?一旦收费了,当事人的想法就会完全两样,他收了我的钱,应该是全心全意为我服务的。也恰如刚才说到的关于私隐问题,所以一般来说咨询者跟当事人的关系就只能是咨询者跟当事人的关系,有时候当你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你的话可能会特别多,因为你不用担心陌生人把你的事情说给你的朋友听,不会对你存在威胁,这就是匿名效应。所以,你可以说心理咨询是聊天,但绝对不能说他就是聊天。
    说了那么多,好象心理学无处不在,很重要是吧。我不敢肯定心理学很重要,但可以肯定他无处不在,然而这也恰恰是心理学尴尬的地方。什么都粘上边,结果却是什么都沾不上边。特别是学正统哲学的人对心理学尤为不齿。心理学原是哲学的一部分,是从哲学分离出来的,但这不是心理学愿意的,而是他研究的东西让他的父亲哲学搞不懂:“这个孩子事情怎么特多?!”然后一脚踢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