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Boy>>☆如数家珍(个人篇)☆>>牛坤智语(jeffary_2001)>>体育的人文内涵(我们为什么需要体育一)

主题:体育的人文内涵(我们为什么需要体育一)
发信人: jeffary_2001(牛坤)
整理人: kados(2002-07-25 00:03:44), 站内信件

    悉尼奥运会是人类体育的盛典,也是人类文化的盛典,它把现代体育的各个方面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奥运会期间,我一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奥运转播节目,一边思考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发挥着什么作用等问题。当读到李洁非先生在《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1日)上发表的文章《体育何为》时,我感触到人们之间的思考具有某种共同性,觉得该文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也模糊地表达了一些有意思的想法,但似乎有欠深入,有些东西没有说透。在本文中,我打算接着他的话题来谈,着重分析和揭示体育的人文内涵。

一、自我实现与自我肯定
    首先,体育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需要。 
    人是自然之子。但自然为人准备的并不只是鲜花、美食、坦途,同样也给人提供了艰难、困厄、险阻。为了生存,人必须具有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钢铁般的意志。因此,越是较为原始的部落,越注意身体的强壮,使之能够适应复杂、恶劣的生存环境。在现代社会中,来自生存方面的压力可能不像原始部落那样巨大。相反,过于优裕的生活却对人的健康构成了另一种威胁:长期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使人体的物理、生理付出过少,导致人体机能的下降甚至萎缩,因而使人显得身体孱弱和精神萎靡;而且,各种美食的大量摄入,导致营养过剩,使人体显得臃肿肥胖,并由此造成各种疾病,威胁人的寿命和有质量的生存。避免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体育锻炼。

    另外,人本质上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物,而“色”乃其本性之一。从电视台播放的大量动物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雄性动物求偶时,它们之间常常要决斗,强壮、健美、获胜者赢得雌性动物的青睐,获得性和传宗接代的特权。这几乎是出于动物的本能,也是自然界盛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逻辑,它使自然界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性在人的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远比在一般动物那里重要得多:在人这里,性的传宗接代意义极度萎缩,而男女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情感、快乐、释放等功能则凸显出来。性成为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和表现方式之一。特别是在西方文化中是如此,用稍嫌夸张的话来说,西方人嗜性如命。而健康的体魄、优美的体形,是获得异性青睐的重要条件。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西方人为什么都特别注意体育锻炼,体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在国外,我与一位外国朋友谈起,你们西方人特别注意锻炼身体,他告诉我:主要是为了对异性有吸引力(to be attractive)。中国的男男女女现在也能够理解这一点了。 
  
    其次,体育本身从古至今就兼有表演和娱乐的功能。 

    古希腊人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躯体之中”。他们把具有健、力、美的躯体视为神与大自然的馈赠,是值得为之骄傲的东西,因此成为追求和崇拜的目标。奥林匹亚竞技就是古希腊人崇尚健美的审美趣味的产物。他们认为,谁具有宽阔的胸部,虎背熊腰的躯体,能掷铁饼的结实胳膊,善跑善跳的矫健腿脚,谁就是最美的人。于是,最初的奥运会就成为了展示和炫耀人体的盛会。运动员个个赤身裸体,参加赛跑、赛马、拳击、摔跤、格斗,优胜者获得最高的荣誉。对人体健美的这种狂热追求,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参见胡小明:《体育美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56—57页)我们今天见到的古希腊雕塑作品,其中的人物无论男女,一个个都高大、匀称、健硕,充满力量感。 

    现代体育更趋于表演化和娱乐化。走进现代的足球场,满场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的气氛,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大的表演场,不仅场中踢球的运动员是演员,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观众也是演员。观众们自觉地支持某个与自己有特殊关联的队,如果没有这样的队,就主观地选定一个,然后把自己的立场、精力、热情投放进去,甚至把自己的身体也投放进去,脸上画着他或她所支持的队的队旗或国旗,手中拿着喇叭或旗子,随着比赛进程而大呼小叫,赞叹声、惋惜声此起彼伏,一时急了,也可能骂骂咧咧,甚至扔杂物、烧汽车、打群架以发泄情感。这是一种群体性的表演,也是一种群体性的癫狂,一种群体性的发泄。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种表演、癫狂和发泄都是必要的,它使个体和社会的能量得以释放和宣泄,并带来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当然,对其中的癫狂和发泄因素需要加以引导,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再次,体育中当然含有竞争和对抗性因素。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凡只是在内者,亦只是在外;凡只是在外者,亦只是在内。一个物或一个人的内在特质必须外化,在他物或他人身上表现出来,并且只有通过这种外化和表现才能得到确认。而比赛、竞争、对抗,特别是在强者之间的比赛、竞争、对抗,是一个人证明自己、从而获得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的最好途径。 

    对体育比赛作如是观,运动员就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过程本身之上,把比赛当做实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机会,当做挖掘和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顽强进取,奋力拼搏,不到比赛结束绝不言败,赛出自己的气势、风格和水平,而不要过多地考虑比赛输赢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或影响。每当我们看邓亚萍比赛时,尽管她个子矮小,但我们常常会被她的那份自信、那种气势所吸引、所感动和震撼。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军团从总体上赛出了气势,这种气势在羽毛球队、乒乓球队、举重队那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占旭刚的奋力一举,张军、高棱的超常发挥,吉新鹏的冷静机智,瘦弱的龚智超的满脸热泪,都令人荡气回肠,过程本身的美比最后的结果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相反,有些建立在对手失误基础之上的金牌却并不那么令人激动,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中国女子足球队虽然输了,但孙雯在场上的出色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瓦尔德内尔在决赛中最终输了,但他通过自己在乒乓球坛二十多年的征战履历,通过在0:2落后时连扳两局,证明了自己这棵乒坛常青树的实力和英雄本色。真正的英雄应该能够坦然接受失败,并且有的英雄正是失败所造就的。例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就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英雄:一位老人在海上费尽周折,捕获了一头大马林鱼,在拖着它返航的过程中,又遭遇到无数条鲨鱼的轮番攻击。当他最后伤痕累累地到达岸边时,小船同样伤痕累累,而那条大马林鱼则只剩下了一个白凌凌的骨架。在某种意义上,他失败了;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他又成功了,他告诉我们:人不应该那么容易被打败;即使打败了,也不应该那么容易被消灭。 

    战争和体育比赛中都有争强好胜,都有竞争和对抗,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是,它们之间也显然有别:如果说战争是残酷的比赛,那么体育比赛则是文明的战争。战争的驱动力首先是政治和经济的利益,体育比赛的驱动力首先应该是荣誉;战争的后果是惨烈的,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体育比赛并不对参与者构成重大伤害;更重要的是,战争的逻辑就是不讲逻辑,其过程和结局是当事者所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而体育比赛始终是在有明确的比赛目标、严格的比赛规则和公正的裁判监督下进行的。体育比赛自始至终贯穿了严格的理性精神,尽管其中也有裁判不公、兴奋剂丑闻等问题,但就体现“公正、平等、正义”的人类理想而言,体育比赛是在所有人类事务中做得最好的,它为处理其他人类事务树立了榜样。如果在人类其他事务中,其公正、平等、正义的水平能够达到体育比赛中的一半,人类社会将会减少很多的麻烦和冲突,将会更加趋于合理化。(待续)
 



----
野风流です.よろしく
从前,有一个和尚建了一座寺庙。
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座庙起一个比较意义的名字。
突然,一阵清风吹过。
和尚发现这阵风让他感觉很好。
可惜,流动的风终究是抓不住的。
为此,和尚灵感一动,就把寺庙的名字改成了“风流寺”。
然而,正巧路过此地的一休大师却跟和尚说,这样的风流不算真风流。

后来,在一休大师就在“风流寺”的前面加了一个野字……

弃我去者作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我的QQ:783050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