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ormyboy(往事随风)
整理人: stormyboy(2002-07-23 09:29:35), 站内信件
|
★原文转载自greentea_h版beinan9999的《历史啊,你兜了一个圈子------两个老人一个观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艰难时局,是中西方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站在历史的这端再来审视一百多年前的风云变幻,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抗争不过是我们不肯正视现实、拒绝文明的幼稚举动。在西方突如其来的文明浪潮冲击下,失落的国人撕不下自尊自大的面具,幻想以落后战胜先进,以愚昧战胜文明。我时常在想,如果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能主动打开国门,接受世界文明的洗礼,中国又如何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晚清政局中的李鸿章是清醒的,但也是孤立无助的。他的一些治国之策直到下个世纪的末期才开始得到施行。1896年,李鸿章开始了他的欧美之旅,在英国汇丰银行的招待会上,当英国商人们表示要到中国去开拓市场时,李鸿章说:“实具同心。”在美国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对于美国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已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问及是否赞成将美国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中国时,李鸿章说:“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是非常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一百多年后的中国在李鸿章这番话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
对于中国的出路,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世界发展至今日,一国已不可能关闭国门而安然生存。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超过了物力,整个地球便可“胥聚于中国”。
虽然曲高和寡,但这些声音依然穿透了百年时空,震得我们的耳鼓阵阵发痛。当代诗人徐晋如在《胡马集》卷一的序中写到:当我步履蹒跚地从“文革”后的荒漠中走出人之初,走完我的少年之时,蓦然回首,恍然惊觉由祖辈到我们,只是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原处。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的痛苦,我们居然理解的无比深切,无比透彻:这是当代人的骄傲呢,还是当代人的耻辱?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用血泪换来了教训,可这教训在半个多世纪之后被后人束之高阁,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刚刚打开的国门又被关上了近半个世纪,在紧锁的国门里面,我们继续演绎着自己的愚昧和落后。
中国啊,中国,你何尝又不是兜了一个圈子呢?!
---- 睁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