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Boy>>☆如数家珍(个人篇)☆>>牛坤智语(jeffary_2001)>>变与不变>>变与不变——中国历史之宿命(三)

主题:变与不变——中国历史之宿命(三)
发信人: jeffary_2001(牛坤)
整理人: linjianglong71(2003-11-09 11:52:19), 站内信件
    中国人为这一系列“不变”付出了巨大代价。司马迁说:“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欧阳修说:“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苏轼说:“自古在昔,治少乱多”、“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罗贯中说:“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现代的每一场灾难几乎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出其夙因,每一个愚蠢的举动都从“不变”的惯性中汲取了足够的力量,每一次大屠杀都被冠以了“好人杀坏人”的名义,然而过后就会发现“好人”并不那么好,坏人自然也并不那么坏。葡萄牙一传教士曾向康熙建议用火枪取代短兵器,被康熙婉拒了,他可能在想:狄夷蛮貘也要在我中原正统的国君面前说三道四。一百多年后,中国的短兵器抵挡不住洋人的火枪,不得不忍受城下之辱。戊戌变法给中国带来一线曙光,但在西太后阻挠下仅历百日,希望便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1958年共产风,其实就是中国式乌托邦理念在现代社会的沉渣泛起。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维方式从孔子一直传到陈伯达(此人提出过取消货币的建议),没有些微改变。不考虑人的基因是自私的,其基本冲动就是最大限度地复制自身(这一点现在已被科学证实),无论构筑什么制度都必须尊重这一现实,否则就属于“在地上硬造天堂”(顾准语)。1958年,中国几乎全民都在造这个天堂。结果把数千万无辜者赶进了地狱。

    中国人的种族基因,第一是黄皮肤,第二就是“不变”。“不变”把亘古的野蛮带到了现代。以“吃人”与“贪污”为例。仅汉朝就发生过数不清的吃人事件:
    汉高祖二年(纪元前2O5年)--“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高祖二年(纪元前2O5年)“六月--关中大饥……人相食。”
        汉武帝建元三年(纪元前138年)--“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汉武帝建元六年(纪元前135年)--“河南……父子相食。”
        汉武帝鼎元三年(纪元前114年)--“关东郡国十余,饥,人相食。”
        汉元帝初元元年(纪元前48年)--“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
        汉王莽天凤元年(纪元14年)--“缘边大饥,人相食。”
        汉王莽地皇三年(纪元22年)--“关东,人相食。”
        汉王莽时--“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纪元25年)--“民饥饿,相食。”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纪元26年)--“三辅大饥,人相食。”
        汉安帝永初三年(纪元1O9年年)十二月--“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载《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

    历代都有吃人的记录,明末犹甚。而且某些场合,并非因饥饿而食人,吃人完全出于癖好。文革中贵州等地的吃人,就属于癖好。癖好当然是不变的。关于吃人,钱理群等学者做过专门论述,这里不赘。

    贪污是中国官场上永恒的风景线,原因就在于鼓励、刺激贪污的吏制是千古不变的。贪污是维持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一种必要机制。对于统治者来说,它的作用最少表现在三个方面:1、让所有的官吏都有把柄可抓,促其服服贴贴、惟命是从;2、转移老百姓对最高统治者的怨恨,让老百姓把怨气撒在“贪官污吏”身上;3、让所有的官吏都死心塌地地踏上最高统治者的战船,同舟共济,共赴国难。具体的鼓励、刺激贪污的方法就是低薪、宽刑与纵容。大贪严嵩与和珅所贪款项足抵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国库预算,这种现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后巍根本没有官禄俸银,官吏的生活费“自谋出路”,不贪则被饿死。清朝的总督年俸不过区区一百八十两白银,巡抚不过一百五十两白银,下层官吏更少,仅凭俸禄,生活无以为继。这成为“无官不贪”的社会基础。这种咄咄怪事竟然一延续就是数千年,没有改变,也没有人提出过要改变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哀。

    “不变”像个幽灵,回荡在我们的上空,我们无法把它驱散,就像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然而皮肤颜色与“不变”终究是两回事情,前者并不需要变,而迂腐的传统,实在是太需要变易了。



----
曾经柏拉图对人定义为“双脚直立的无毛动物”
两只公鸡听后不禁暗自窃喜
它们忍痛拔光羽毛
自以从此跻身于人类
它们四处嚷嚷“看哪,我是人了!”
却迎来真正人类的冷嘲热讽
公鸡非常气愤,“人只有两只脚,我们也是;人直立行走,我们也是;人没有羽毛,我们现在也没有了羽毛!”
无言以对的人们请来了苏格拉底
只间苏格拉底一言未发,抓来一把稻谷撒在地上
两只鸡因为拔光羽毛耗费了大量力气
因而饿得争抢起来
不过鸡多稻谷少,两只鸡吃到最后还是打了起来
最后两败俱伤,鲜血淋漓
苏格拉底笑曰:“为了区区几粒稻谷弄成这样,也配叫人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