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Boy>>☆如数家珍(个人篇)☆>>牛坤智语(jeffary_2001)>>学问家与思想家(三)

主题:学问家与思想家(三)
发信人: jeffary_2001(牛坤)
整理人: kados(2002-07-13 13:04:59), 站内信件


                                                3

    学问家靠的是功夫积累,思想家则常常靠“天纵我才”,可遇而不可求。

    学问家显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成就的,靠的是数十年头悬梁,锥刺骨,寒窗秉烛夜读书,慢功出细活,最终达到“学问大、见识广、知识专深”的境界。而思想家则更多的靠的是一种素质,一种品格,一份天才。尽管思想家的成才途径也互有差异,但其中不少人往往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对后世造成很大影响的思想或理论。例如,英国哲学家休谟于21岁时开始写作他最重要的著作《人性论》,至该书于1739年出版时他也年仅28岁。正是在这本书中,他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以及从感觉经验中得出普遍知识的归纳推理提出了根本性质疑,从而对普遍必然知识如何可能提出了根本性质疑,导致后世许多大哲学家前仆后继地去回答他的问题,迄今仍无公认的答案,以致有人说:“休谟的困境就是人类的困境”。莱布尼茨在孩提时代就产生了“思维就是符号的组合和运算”的思想,20岁时写成博士论文《论组合术》,提出要创立一种通用语言和通用数学,以便把所有的推理都化归于计算,使推理的错误成为计算的错误,以致当两个哲学家发生争论的时候,他们互相说:我们别争了,还是坐下来算一算谁对谁错吧!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后人创立了数理逻辑,并进一步导致了计算机的发明,造成了现在所谓“网络时代”的来临。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哲学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据说他并没有读多少哲学书,至少没有特别认真、系统地阅读过哲学方面的许多经典著作。因此,几乎可以这样说:思想家是人中的异数,是人类中的天才人物,可遇而不可求。



----
野风流です.よろしく
从前,有一个和尚建了一座寺庙。
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座庙起一个比较意义的名字。
突然,一阵清风吹过。
和尚发现这阵风让他感觉很好。
可惜,流动的风终究是抓不住的。
为此,和尚灵感一动,就把寺庙的名字改成了“风流寺”。
然而,正巧路过此地的一休大师却跟和尚说,这样的风流不算真风流。

后来,在一休大师就在“风流寺”的前面加了一个野字……

弃我去者作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我的QQ:783050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