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effary_2001(牛坤)
整理人: linjianglong71(2003-11-09 11:45:32), 站内信件
|
什么是思想者?他的品性和特征是什么?我的几个学生在一次对我的访谈中曾问了类似的问题。我当时想了一想之后回答说:自己独立思考,并容许别人独立思考,后者也可以说成是宽容和理解。因此,独立思考、宽容和理解,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位真正的思想者或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品质与特征,也是我将努力去追求的事情。
社会为什么要尊重思想者?思想者有什么权利去要求过一种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思想者何以回馈社会?我的回答是:以他独立思考所获得的成果。宋代的张载曾谈到他的宏伟志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后来的许多中国文人也这样自期自诩。在我看来,这样的抱负实在是太宏大了,把文人、学者和思想家的作用也拔得太高了。这注定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理想,一个不能兑现的诺言,也是造成许多知识分子“志难酬”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学者的使命、思想者的使命只能是:传承文明,并且作一些自己的些许添加,这种添加必须是他对往圣和现世作独立思考的结果。我记得周作人在某个地方说过,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深秋的午后,就着炭火,坐在临窗的书桌前,喝一杯苦茶,吸一支纸烟,读一点闲书,想一些问题,写一点文章,偶尔也品一点不求解渴的酒,吃一点不求饱的点心,(表面上)悠闲度日,(暗下里)凝思苦想。我以为这是典型的学者生活,思想者的生活。他们思考一些常人往往不去思考的问题,在常人觉得无疑处质疑,在常人认为理所当然处指出它暗藏的玄机和陷阱,在常人兴高采烈时兜头泼一瓢冷水,以免他们头脑发昏;在常人觉得“苦海无边”时,提醒他们“回头是岸”、“柳暗花明又一村”。思想者的作用无非是给常人“出个招”,“提个醒”,让常人在忙忙碌碌之后的夜晚捧读他们的书卷时,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反省,如此而已。
但正因为思想者坚持独立思考,思想具有某种超前性,养成了一身倔脾气,往往为权势、流俗和大众所误解甚至是不容。这就是造成“文王拘”、“仲尼厄”、“屈原放逐”、“司马迁受辱”、“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顾准被当时的社会甚至家庭所弃”的原因。所以,思想者的思想和他的不幸遭遇究竟谁先谁后、孰因孰果,并非如通常所说的那样简单,我倾向于认为,更多的情况下是思想者的思想造成他的不幸与苦难,即所谓的“因思想致罪,因言论惹祸”;而这种不幸与苦难反过来又养育了他的思想。一个时代、国家、民族最优秀的儿子往往不为那个时代、国家、民族所容,思想文化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哥白尼、贝多芬、梵高、李白等等,不胜枚举。历史和文化的进步甚至常常以血与火为代价。
---- 曾经柏拉图对人定义为“双脚直立的无毛动物”
两只公鸡听后不禁暗自窃喜
它们忍痛拔光羽毛
自以从此跻身于人类
它们四处嚷嚷“看哪,我是人了!”
却迎来真正人类的冷嘲热讽
公鸡非常气愤,“人只有两只脚,我们也是;人直立行走,我们也是;人没有羽毛,我们现在也没有了羽毛!”
无言以对的人们请来了苏格拉底
只间苏格拉底一言未发,抓来一把稻谷撒在地上
两只鸡因为拔光羽毛耗费了大量力气
因而饿得争抢起来
不过鸡多稻谷少,两只鸡吃到最后还是打了起来
最后两败俱伤,鲜血淋漓
苏格拉底笑曰:“为了区区几粒稻谷弄成这样,也配叫人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