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被人遗忘的角落>>原创连载>>胡言乱语>>我对妻妾成群的一点看法

主题:我对妻妾成群的一点看法
发信人: kool163(爱是一种幸福)
整理人: xh5658(2002-07-17 15:28:29), 站内信件
读了朱碧姐姐的文章,我觉得她的理论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是从女性自身的很多问题考虑,比如提到传统对于女性角色的限定、比如女性在40-50岁之后面临离婚所承受的压力、女性所面临的强大社会竞争以及就业分配问题。 
最后很多归结于一点,为了保障自己,是否可以考虑纳妾(如果不是玩笑的话),但是最后朱碧姐姐也提出,多半男人是不答应的。 
似乎只要男人答应的话,女性成为妻妾中的一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我要提出的问题是: 
回到家里是否就是女性最后的归宿与职业,朱碧提到,很多女人天生安于相夫教子,出去竞争能力也不大,呆在家里似乎是最合适的。 
其次,妻妾成群是可以和睦相处的。 
我觉得值得商榷。 

一.妻妾成群是否和睦相处。 
我看不见得,从历史的记载,当然小民的事情历史上记载的没有那么具体,就以帝王为例。帝王也是人,多妻的男人,看看他们妻妾是否可以和平共处。一般的小民糊口都成问题,哪里来三妻四妾。 
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年龄比汉武帝大,多年未生育,后汉武帝喜欢歌女卫子夫,她施以巫术害卫子夫,被剥夺后位,迁入长门宫。虽有司马相如感人至深的长门赋期望打动君心,但是没有奏效,阿娇终于死在冷宫。好一个“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独擅专宠,善跳艳舞前者使成帝废许皇后而立之为后,爱洗澡的后者使皇帝出巨资造昭阳宫。为了生育巩固地位,二者与壮年多子的宫中侍郎官通奸,不许其他妃嫔生子。曹宫女与与许美人生子被赵合德杀死。后来,两人事情败露,合德被杀,飞燕自杀。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十四岁与杨坚成婚,洞房之夜要杨坚保证此生不爱别的女人,此后一直限制隋文帝与宫嫔来往。隋文帝于仁寿宫临幸尉迟氏,独孤氏将之处死,害隋文帝王出走入山谷迷路,感叹:“朕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唐高宗昭仪武媚,自尼姑庵返回宫廷先帮王皇后除去萧淑妃,其后扼死自己的幼女嫁祸于王皇后,使之被废。萧、王二人被囚,高宗探望与之闲话,武后知悉,将二人打二十大板,斩去四肢,浸入酒瓮中,令二人醉骨。(我看就是最残忍的麻醉法,生不如死。) 
辽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贵为一国之后,30守寡,后于自己年轻时代的情人韩德让同居,为得韩德让专宠竟然毒死他的太太李氏。 
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善妒,光宗摸了一个宫女的手赞其香软白皙,李凤娘将之斩下放在食盒里献给光宗,光宗当场吓晕。 
虽然是帝王家事,但是反映普遍的人性,也许其中的女子确实是善妒,有些作法甚至是毒辣与过分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对于配偶的专一性的要求,即使对方贵为君王也不例外。因为这里面涉及的是一个物质分配问题。 
作为古代女子,仅有年轻美貌是不够的,保有子嗣才可以得到专宠,她的配偶是君王(换作现在如果可以允许多妻的一定是才雄势大的什么老总),所以女子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分配:当皇后当皇太后、有大宫殿住、有金银珠宝戴、绫罗绸缎穿、娘老子封官进爵、兄弟权重一方……,为了这些美好的梦想,她的作法一定是排除异己,或者打一个拉一个,对于敌人的攻略:施巫术、堕胎、下蛊、诬陷、切手剁脚、砍头……到最后剪除所有的敌人独擅专宠,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 
那么可以试想那些被男子收编的诸位太太们,她们会不会和睦共处。首先是她们似乎都不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只有先生的钱可以花,谁多谁少,分配一定公平么?和平共处谈何容易。试想想,几个女人不工作,呆在家里,可以安安分分打麻将度日么,暗地里大约是早早算计开,大概她们的先生会觉得非常烦恼,不会出事就怪。 
按照波伏娃的理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有了这样的物质分配原则,女子之间的斗争就必不可少,她们不是天生毒辣善妒,是后天形成的。盖不斗争就灭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萨特也说“他人即地狱”,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人和社会是限制这个自由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充满矛盾冲突。整个人的范畴当然是包括女人男人的。 

办公室政治可怕,家庭政治若如此也不会安定繁荣。只怕自家一圈麻将打下来,各个恨的乌鸡眼似的。 


可怜的先生首先要赚很多的钱才可以养家,其次任何分配要公平才可以安家,从买首饰分房子到送子女流洋直至性分配,日日养精畜锐、大红灯笼在老大老二老三那里点都要分配好,不然就会内乱。象王熙凤打多姑娘、挑唆秋桐骂尤二最后尤二吞金自尽、掌掴平儿,不是古代才有,现代 一样有。而今的女子有才,不会混沌的搞姐妹一家,总归是长幼有序,既然才不外现,就用在家里的合纵联横。 
实际例子就是赌王何先生,他是够有钱了坐拥四个太太,太太们的花边新闻钩心斗角日日轮流上港台澳娱乐版,彼此之间互不相让别苗头比排场都可以写小说,什么叫做家庭政治,真人真事里充满了斗争。赌王常常笑不作答有苦自己知。 
各位先生想清楚,努力赚钱方可充当齐人坐拥娇妻美妾。 
郁达夫的感慨倒是真的:最难消受美人恩。 


二.呆在家里不工作的危险 
没有工作与社会脱节,最后什么也不会,被抛弃就怨不得旁人。现在的女子真的是很辛苦:出得厅堂入得厨房XXX,但是一样也不能少,只会烧一两道小菜以为笼络主老公的胃就万事大吉最可怕,万一见到能干精明的职业妇女,在家安心打小牌的美好日子就告终。 
亦舒有两本书写的就是这样的例子,虽然是小说,但是不无警世意义。小资的亦舒是我的偶像,虽然她年轻时写的小说要男主人公有房子有汽车,但是女子也是受过高等教育出来打拼的扬眉女子。绝不象琼瑶,男男女女不用吃饭,光是谈情说爱晒月光走沙滩。 
亦舒是爱与面包二者不可缺,女子为爱不要面包是愚蠢,得了面包没有爱是遗憾。当然自己的面包自己挣,如果白食,代价加倍。 
《两个女人》美眷是单纯善良的发妻,但是她不肯读书进取以为养着孩子守住老公就是幸福,先生工作时认识了能干的女上司思龙,为之吸引觉得从前人生枉过于是蠢蠢欲动,和妻子办离婚手续打算和思龙在一起,但是他发现自己无法提供思龙充裕的物质生活,最终回到美眷身边。美眷其实并不快乐,但是她会自娱,“狐狸精不过一时迷惑丈夫的心,最终总算摆脱魔障,夫妻破镜重圆”。美眷的幸福并不长久,好在丈夫没有经济能力坐享齐人之福,否则她就是秦香莲。 
另一个是《我的前半生》里的子君,子君前半生嫁与西医涓生过着舒适的太太生涯,涓生最后与女艺员勾搭上,声色俱厉要和她离婚,痛陈其妻的种种不是。子君求也求了哭也哭了,盖男人要离婚天蹋下来都挡不住,只好被迫找工作一天到晚受气,但是最后还是熬过艰难时事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在社会的大熔炉里成为坚强的职业女性。 
我引的故事目的在于说,回到家里作配偶(无论妻妾)而不工作,最后你的唯一工作就变成了取悦丈夫,他就是你唯一的老板,那么哪一天老板不开心不发饷你就要卷包袱走人,这比失业更可怕,或许那时候“重新就业”更加困难,人老珠黄的欧巴桑怎敌青春年少的小妹妹。 
--如果仅仅是失业总算是在工作中学会一技之长还有工作资历经验,当然肯定受气,也会辛苦,但是可以籍此重新寻找新工作,我觉得新工作的寻找机率总会比新丈夫来的高。 
工作是暂时的,不涉含情感因素的,但是婚姻里既有深刻的情感因素也还包括物质因素,说到割舍,真是相见时难别也难。 
退回家里最后就是无路可逃--没有工作阅历又耗尽时日,得不偿失。 
日本、韩国的女子是出嫁从夫,这是他们的国情,因为丈夫的工作压力大,但是薪水足以养活两口子。但是男人因此也会常常迟回家,喝点小酒,和歌舞妓调调情,也有间中上床的,当然不代表他们不爱家庭,但是一定是觉得生活压力大太太和他的话题无外是孩子煮饭之类,论得风情怎么也比不上风华正茂的欢场女子。妻子们就死忍直到生癌。 
比不得台湾的阔太有了钱就到东南亚找牛郎,精神损失有物质弥补。 
泰国的女子不少出来卖春补贴家用,赚到钱回到家乡再作贤妻良母。 
中国的国情,怎么说: 
“追究其背后的原因,从1949年以后在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里,一方面要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做最彻底的决裂,另一方面又无可奈何的承继着传统;在女性的地位上,一方面社会制度使得她们毫不费力得到西方女性历经十几年才得到的诸多权力;另一方面女性自我、女性意识等妇女解放的实质所在与主导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几十年来始终受到强大的压抑与排斥,广大的女性除了做与男性同样的人之外,不能有任何女性意识、特质或特点的流露。到了文革后期,这种倒退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境地。那个已经局部获得解放的“人”,又一次被纳入了代表着唯一“男人”的巨大群体意识之中。在这样的语境中,“女人”这一称谓是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与另一性别力量相抗衡的独立的社会集团利益。” 
所以有一段时间“半边天”的说法误导女人,让女人“雄化”,象男人一样。 
后来,游走到了反面。抛弃“雄化”的阴影,散发“女人味”,所有的媒介都在教导女人如何为女人,这种女人恰恰又一次掉入了他设的陷井。 
三.信、望、爱的解决途径: 
对于这样的现实,我只能提出我的解决办法,我的个人经验有限,但是我希望可以给予参考。 
圣经说: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和合本) 
当然,我只是借用圣经的话。 
对于婚姻或者爱情,我认为,首先你要相信具备爱的因素,如果打算一辈子在一起,那么爱是重要的,爱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艰苦。绝不可能只是幸福的果实,所以你必须想好它有痛苦的滋味。 
同时如果必须面对后果,你也要想好。 
你的对象是有夫之妇么? 
那么你将面对不受法律保护、不受社会舆论同情、没有合理的经济回报的后果,这是一定要想的,我想爱的人都是成年的,你必须想。好好研究国情与新的婚姻法,知法守法是必要的。 

你的对象条件优越么? 
如果他有钱,是不是只有你一个爱慕者,不要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况且这钱不是你的,他会觉得你因财生爱么?如果他异性缘很好你会保证不生气不吃醋,原谅他此起彼伏的恋情么?如果他的学历高工作好,智慧型的男生,你最好还是努力学习聪明能干一些。 


你们发生性关系,如果你生病或者怀孕他会负责么? 
要求他作好安全措施,作身体检查,否则得花柳病、淋病,甚至爱滋怎么办。不少男子有不少于一个性伴侣。也有男人非常残忍,女子怀孕就会说“为什么那么不小心?”或者“怎么可以咬定是我的。”不会陪你上医院,自动消失的,这个例子我是听过的,很可怕,那个女子自己去医院,还生了一场病。你必须想好。 
有些底线不可以踩。当然可能我的概念过时。现在的年青人不这样想。 


其次,信。我想是自身对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信心,当然是有分辨能力的冷静的关照下的信心,我始终认为一切情况是在不断改善的,从我们社会的体制到个人的道德水准,如果报着悲观的看法,那么一切都不会改善。信心的建立有赖于自身的努力,“在社会中受压制的妇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地位与生存状态,必须首先争取平等的经济地位,从经济上的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只有获得平等的经济地位,才能真正成为和男性一样的主体性而非仅仅是对象性的存在。”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所以尽管我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我觉得比失业好,比赋闲在家打麻将好,有一份稳定收入然后才可以想其他问题。 
有一次我看到报导一名下岗女工,丈夫见其失去经济能力与之离婚,她非常辛苦地靠卖包子维持生计,也养活两个孩子。我觉得她是值得我尊敬的。年过四十的女子,非常的朴实,自食其力找回自己的位置。还有香港的“水饺皇后”臧姑娘,从大陆到香港谋生,也是中年与丈夫离婚,她的唯一手艺就是包水饺,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开创了新局面。社会就业再困难,作家庭主妇也会遇到危机,所有只要有一线生机,仍然出来工作才是正途。 
希望,我想对于自己与他人和社会都必须存在,是一种期待。 
就象写作之于我,是一种希图改变的期待。 
女性的文学发展也是一样,从乔治·爱略特、福吉尼亚·伍尔夫、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尽管她们似乎比不上托尔斯泰、托斯妥耶夫斯基……但是她们向社会写出反抗性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蒙昧走向进步。王德威评价女子写作时有一句话很好 
“泰初无道,女子有写:写在男子建构的世界夹缝中,写在自己的身体里,写在虚无中。” 

我想写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与所有行为一样,是寄予了一种希望和期待的行为。 
我希望我们的女子进步不仅仅是写,而是在实际中的践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