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dan-tianshi(Danma")
整理人: xh5658(2002-07-02 11:06:19), 站内信件
|
小议做人
对于人,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做一个简单的缩句,人是一种动物;加上限定词,人是一种有别于普通动物的高等动物。
做人这种高等动物很难,者里面的门道多的很,想要好好做人的人啊,真得认真记住这些门道。光记住是没有用的,得会使,使得越出色,人做得越成功。
先将一个故事。
A君是一个自以为很有才能的人出生在五十年代,从小就一直是孩子中的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身边的游戏规则好象全都变了。昔日手下的虾兵蟹将们摇身一变都成了什么经理,什么部长只有A若仍在厂子里当一名毫不起眼的科室人员。其实,A君刚进厂子那会儿也挺风光的,样样都抢在前头,厂里什么活动都有他的份,他也总是急着表公。日子久了,便不对了。大家开始无视他的存在,他做了再多的事,大家也只是看到那些不好的地方,谁叫他办事能力强啊!能力强的人办好多事那是正常的,若是一不小心办砸了,那就是不应该了。A君觉得委屈得很,逢人变讲自己的才华怎么被埋没,以前怎么辉煌,现在又怎么不被人重视。所谓“伯乐一顾,其价百倍”(宋·王观园《学林·铜斗》)。A君总认为他是一匹好马,只是没有发现他的伯乐罢了。时间一长,便没有人再愿听他的苦经。大家都忙啊,谁有闲工夫去听那些充满“如果”的故事?!A君见无人再搭理他,便写写发牢骚的文章,可后来报社呀觉得这样主题黯淡的文章 登多了会造成负面影响。A君变再也无事可做,整日只是泡杯茶,摊张报纸,在办公室里傻坐一天。后来,A君感慨地对他刚踏入社会的女儿说:“做人啊,可别像爸爸这样,太过锋芒了。你的才能得别人来说,自己说得太多,只会徒增别人的厌恶罢了。”
肺腑之言啊!
A君做了大半辈子的人,才刚悟出这么一丁点道理。
老人的话得听,那些才是自己经过磕碰,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人活A君这把年纪,做人的学问才算是刚学到那么点儿皮毛。然而,锐气也平了,灵气也没了,便只有俯首称臣,任人摆布的份了。
有些书上讲,要尽显自己的才华。您可千万别信这个。那些,都是说给那些初出茅庐的毛孩子们听的。他们年轻,他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多摔点跤没关系。
但要真的把这些当作是做人的手段,那您可就亏大了。“枪打出头鸟”、“出生的掾子容易烂”,这种大白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您动动脚趾头想想啊,您要是真那么有出息,一不留神当上了什么官,那么那些当官的吃什么去呀?!他们能安着心让您一点点往上升吗?
人都是有忌妒心理的,要不怎么说人是一种动物呢?所以说,您得藏着点儿。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回,说的是曹操宴请刘备,称当今世上只有他二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当时吓得将筷子掉在地上,并推脱说是怕雷声,曹操当即放松了警惕,刘备才得以生存下去,鼎立于天下。
中国有句成语“大智若愚”。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大智的人固然多得不计其数。然而真正能做到“若愚”的,恐怕就又少之又少了吧。如果说,“大智”是基础,是你登上青云梯必不可少的垫脚石,那么成败与否,便要看你“若愚”的火候如何了。忍得了,藏得住的,到了恰当的时机,来他个措手不及,那便是笑到最后的英雄了。
刚才我们絮叨的A君,便是一个失败的典型。小时侯,大家都很单纯,你有那么点才华,便会被孩子们崇拜着,拥护着。然而,一旦步入社会,有才华的人多的是,那便要看你会不会做人,祥林嫂般的聆噪,只会让人更加鄙视你,更不把你当回事儿。
聪明的人,你告诉我,是不是这个理?
社会上的乌烟瘴气,我们且不必理会。大人们的游戏,小孩子瞎掺和啥?
那么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X君和小Y在别人眼里是很好的朋友,好得巴不得穿一条裤子,整日黏在一起。两个人的成绩都很不错,不是X第一就是小Y最棒。小Y很开心自己有那么好的朋友,把自己所有的心理话都掏出来跟X讲。哪里听说有好的补习班也总是拖着X一起去。X君每次总是很认真地聆听,很真心地笑。后来,小Y偷偷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便很困惑问X到底应该怎么处理。X君很诚心地叫小Y不要胡思乱想。小Y感觉有这样的朋友真的很不错。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班里的同学好象一下子都知道了这件事,老师也开始用一样的眼光看小Y。小Y于是变得忐忑不安,左思右想也不能静下心来。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不知怎么搞到了别人嘴里就变得极不正常。小Y一遍一遍徒劳地解释却越描越黑。终于,Y的成绩像二四象限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直线下降,一发不可收拾。X君便稳稳地坐上了第一名的交椅,小Y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后来友人告诉小Y说,X君那两天跑老师办公室很勤。
心痛啊!
我刚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特别气愤,特为小Y感到不平。后来时间久了,便渐渐想明白了。
这就是人生,适者生存的残酷游戏。
要说这整件事也不能全怪X君。说她小人也好,说她早熟也罢,这一切的一切还不是都是小Y先说了出去?怪只能怪她太掏心掏肺了,把自己剥成了一个透明的玻璃人给别人看。那能不遭人暗算吗?
我们受别人恭维的时候,通常喜欢开玩笑地讲:“您可别这么说,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
其实,不知道自己是谁倒不是问题,谁还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关键是别让人清楚你到底是谁,搞得自己单纯得像幼稚园的小朋友,让那些江湖上的老手一眼便看出了底细。
所谓“表里不一”,虽说是个贬义词,用在做人上面,倒是很合适。当然,戴着面具做人,那时说给你自己听的,万不可让别人看了去。别人看你,那仍是推心置腹,以诚向待。
这才叫水平!
有首歌里唱:“做人难,做人实在难。”做人这种东西高深得很,三言两语是如何也说不清楚的,这其中的种种酸甜苦辣。还得每个人自己去体会。
我只是想说:“火不要玩得太大,免得烧了自己的眉毛。
那些热衷于神机妙算的大人们,千万小心着别让别人的游戏过早地涉及到低龄的孩子。
因为,他们的天空是蓝的。
言至于此,已觉心神荡漾、思绪混乱。越想越觉得做人的可怕复杂。
这样高深的学问,又岂是吾等蓬篙人可以悟得的?!
罢了罢了,潜心读我的圣贤书吧!
---- 人 有 悲 歡 離 合 , 月 有 陰 晴 圓 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