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ox()
整理人: kinnyhui(2002-06-30 22:58:08), 站内信件
|
《太原:烟雾中的解救行动》报道追踪
孙凯
山西的干部在介绍山西省情时常说一句话:山西是资源大省,也是污染大省。 在全国公布的空气质量恶劣的30个城市中,山西的城市总能占到五分之一以上。
被环境污染压得喘不过气的山西终于痛下决心,要在治理环境污染上打大仗, 打硬仗。今年5月,山西省成立了由省长刘振华任组长的“6·5”关停行动领导小 组,并通告全省,对按照有关规定应治理和淘汰、但迄今未完成治理任务和未按 期淘汰且超标排放的生产设施,6月5日全省统一采取关停行动。
措施不可谓不得力,但从本报6月14日一版的报道即可看出,污染与反污染的 斗争是何等艰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是何等尖锐 。
在清徐县同戈的采访成了解救行动,同戈的乡镇企业家对本是同根生的农民兄 弟非法、残忍的管理使许多人感到震惊。从同戈暖气片工业公司的负责人身上能 看到他所代表的许多同类人的通病。面对《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多年来 他们丝毫没有依法执行的意思,遇到麻烦,就掏出几叠人民币去解决问题。其实 ,这也是一种污染。在这种污染面前,当地政府负有以法律约束,以文明进步的 东西引导他们的职责。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清徐的众多污染企业,不仅残害和污染着众多的民工 ,也污染着包括企业经营者在内的所有群众。这种污染从7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今 天,愈演愈烈,甚至连“6·5”关停行动都没起作用,背后的原因值得认真思索 。
单以经济建设的成绩来衡量太原市清徐县的多任领导,他们无疑是功臣。以醋 而论,这个县号称“中国醋都”,醋的年产量达3万多吨,为全国之最;以暖气片 而论,既不产铁又不产煤的清徐县,以春秋战国时就有的铸铁技术,滚动发展, 如今全县45家暖气片生产企业,年产暖气片1.5亿片,占全国暖气片总产量的80 %;全县有81家焦化厂,年产量300多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全县年产金属镁3 万余吨,大量出口。
可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清徐县的多任领导,就成了另一种感觉:除醋之外 ,暖气片、焦炭、金属镁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暖气片生产,从工艺到产品 ,20年基本没有任何进步;大量的焦炭、金属镁企业都属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取缔 的“五小”企业。烟筒比树多,烟雾随风过,一个太原市自然条件最好的县、一 个仅次于新疆吐鲁番的全国第二大葡萄生产基地、一个号称葡乡水乡湖乡的鱼米 之乡,成了太原市污染重灾区。人们不禁要问:发展经济究竟为了什么?
显而易见,清徐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且在实现了原始积累之后, 多年来没有进行任何技术改造和工艺更新。其实,以清徐多年发展高污染工业的 收益,回过头来用于完全恢复清徐的生态环境,也未必够。
邓小平同志70年代末在桂林曾说:“如果不把环境保护好,即使工农业生产发 展得快,市政建设搞得再好,那也是功不抵过啊!”用这句话来评价清徐县的领 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 knox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1.215.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