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ntme()
整理人: kinnyhui(2002-06-30 22:20:27), 站内信件
|
摘自《北青报》2000.04.13~14版
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GB/4216^D0412B1401.htm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遭受沙尘暴的袭击,北京已经是第7次遭遇沙
尘天气,南方一些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次沙尘暴的形成,专家们认为,气温高、降雨少、大风多是主要原因,生 态
环境和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是重要因素。
世纪之交的这场沙尘大搬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从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党 和
政府重视加快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感受到防治荒漠化的危机感 和
紧迫感,更加认识到西部大开发一定要从生态环境保护做起。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移动的沙丘成为中华民族 的
又一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 并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 全
国治沙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草原 和
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目前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
整体继续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面积达262万平 方
公里,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沙化土地面积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 扩
展,相当于每年吃掉一个中等县。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业专家沈国航说,我国历史上曾经是森林茂密的国 家,
在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以前,森林覆盖率曾经高达50%。在新疆的楼兰遗址中,用 做
房梁、地基的胡杨木直径多在半米以上,足见两千多年前,这里的胡杨林多么繁 茂;
准噶尔盆地的西部,有一个泱泱大湖———艾比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素有
“绿色迷宫”之称,水草连天,鱼类和野鸭遍布;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也曾 是
水草丰美的地方,因而被成吉思汗指定为自己的陵地。后来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异 和
人为的破坏,这些地方后来完全或基本上被沙化了。到本世纪初,我国已成为世 界
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如今,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 润
干旱区,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土地荒漠化的形 势
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7%以上,相当于14个 广
东省的幅员,其中新疆、内蒙古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7%和60 %。
北京81%的饮用水来自河北,官厅、密云、潘家口水库上游的桑干河、潮河 、
白河和滦河均在河北境内。然而,河北也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近 十
分之一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其中坝上沙区、张家口坝下五大沙 滩、
永定河中下游沙区等,给河北和京津地区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个个移动的沙丘,不断侵蚀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大片绿洲和耕地,而且直 接
形成自然灾害,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加剧了贫 困
化程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荒漠化的加剧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
据气象部门的统计,特大沙尘暴50年代在我国发生过5次,60年代发生过8次 ,
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了23次,并且波及 范
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专家分析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和发展表明 ,
我国荒漠化问题在加剧。沙尘暴的形成首先要有大量的沙尘物质和起尘的大风天 气,
而人为破坏植被和持续的干旱,则加速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这方面的因素可 归
为:
滥垦。由于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短期利益的驱动,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 防
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历史上内 蒙
古曾出现两次开荒热,造成2000多万亩土地荒漠化。近年来黑龙江、内蒙古、甘 肃、
新疆四省区开垦的2900多万亩土地中,有一半撂荒。当地群众说:“一年开草场 ,
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滥牧。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荒漠化地区草场牲畜 超
承载率为50%—12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 沙
化。内蒙古草原牧草平均高度由70年代的70厘米下降到现在的25厘米,昔日“风 吹
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了“老鼠跑过见脊梁”。
滥伐。一部分荒漠化地区乱砍滥伐林木、过度樵采,致使大量宝贵的荒漠植 被
遭到破坏,土地失去了保护屏障。内蒙古吉兰泰镇70年代以来因当地居民乱砍滥 伐,
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盐湖西部105万亩天然梭梭林已经减少到30万亩。由于失去 植
被保护,我国最大的盐湖生产基地———吉兰泰盐场5.6万亩盐矿床已有一半以 上
被流沙淹没。
滥采。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荒漠化地区滥采中药材、搂发菜以及无序的采 矿
工程建设十分突出,使大量的植被破坏,直接导致土地沙漠化。在内蒙古,每年 仅
进入阿拉善盟搂发菜的农牧民就有10万人,造成大面积的草原破坏。全区近几年 因
搂发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亿多亩,其中6000多万亩已经沙化。在陕西榆林地区 ,
仅煤田开发一项,就使26万亩植被被毁,30万亩土地荒漠化。
滥用水资源。一部分地区仍沿用大水漫灌的落后方式进行灌溉,既浪费了水 资
源,又造成土地盐渍化。
■生态保护与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
这次沙尘暴的袭击,犹如给刚刚起步的西部大开发一味清醒剂。中央已经提 出
生态保护与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应该为所有 西
部开发参与者所把握。
启示之一: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西部大开发绝不是大开荒,再不能继续滥垦 滥
伐,破坏植被。要根据荒漠化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生 态、
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以生态体系建设为基石,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龙头, 以
保障体系为依托,逐步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高开发效益,改善当地人们的 生
态和生活条件。
防治荒漠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有科学精神,立足长远、合理规 划、
分步实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从源头入手治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沙化扩展 迅
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危害大的沙源,遏制荒漠化扩展趋势,减缓沙化 土
地扩大的势头;同时区别轻重缓急,优先启动一批重点治理项目。
启示之二: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同等重要的问题。 这
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社会安定问题、民族团结 等
一系列问题,将难以根本解决,而且可能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
同时还要看到,荒漠化地区各种矿产资源、光照等自然资源丰富,地广人稀 ,
又有一定的水资源。有资料表明,如果使用节水技术将现有水资源利用率提高50 %,
再加上良好的防治荒漠化措施,就意味着西北地区还能再增加现有耕地面积的一 倍。
启示之三:机制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保障,要探索建立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利
益机制。目前我国每年实际用于治沙的资金只有3000多万元,可谓杯水车薪,在 资
金投向上又是撒“胡椒面”,县县分钱,这使得治沙的进度赶不上荒漠化的进度 。
因此,在制止滥垦、滥牧、滥伐、滥采的同时,还要改革投资机制和提高科技含 量,
探索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机制,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生态建设再造山川秀美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开展了西北、华 北、
东北防护林工程及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共造林种草近3000万公顷,对于这一地区 植
被的恢复,减轻风沙危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假若没有这些工程,遇到今年这样 异
常的气候,情况会更严重。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十分关注生态危机问题,开始将珍稀绿色植 被、
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一些沙化地区也下决 心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确定了一批近期的治沙重点工程。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 ,
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 ,
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 批
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新华社记者 傅刚 赵承 李佳路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4.2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