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公务员天地>>焦点专题>>社会热点>>社会漫谈>>漫谈行政对社会的影响 (二)

主题:漫谈行政对社会的影响 (二)
发信人: jnwdm(了了)
整理人: stormyboy(2003-02-07 10:16:11), 站内信件
80年代流通领域对产业的索取发展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由于商业流动资金不足和利益心理的膨胀,他们除了采取压价和同一商品几家进货的比较价格手段外,同时使用了赊货的手段。这样的做法逼迫产业为了生存而一再降低产品出厂价格和相互之间的赊销活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出现了商业可以不投入流动资金而进行买卖的怪事。(我们的工商管理哪里去了)在商家一片庆祝胜利的欢笑声中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了严重不足,银行贷给企业的资金也在这个时候飞速的增长。银行一时间的放贷直线上升,在政府的表扬声中银行业的领导没有注意到红字也在这个时刻飞跃了(是政治任务,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政府直接插手金融的目的是领导在任期间的政绩显耀,可是金融界的“外行”领导也在这个时候更换了顶戴和补子,他们 各得其所,皆大欢喜。银行的呆帐、坏帐一发不可收拾。当金融业再也不能坚持放贷的时刻,企业仍旧需要生存。那么资金到哪里去找呢?在中央各个喉舌的鼓动下,主机组装和最终产品企业开始了一次覆盖全国性的“借米下锅”、“找米下锅”和造就工业“航空母舰”的高潮。 这个高潮是中国创造“三角债的鼻祖。几年下来,各个生产企业均出现了无密下锅的困境。企业严重开工不足,没有工资发给职工,一个滑稽的词汇产生,待岗、待业职工出现了。于是乎一个崭新的理论在这个时刻造就了,(真的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汉语言,不然的话我们御用文人怎么能有如此的想象力?)并在中国这个大地上徘徊,“第三产业”,一个响铛铛口号。拖垮中国工业的三角债象洪水一样荡涤着柔弱的企业………………朱容基不知天高地厚的东北“解决”三角债一行不仅添进了     亿的现金,也只能以换票的形式草草收场。
待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