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angtm2(近惰性)
整理人: huangtm2(2002-12-25 21:34:07), 站内信件
|
成功的口腔保健模式
北京大学医学院 张博学
龋齿早在50万年前就在南非的原始人中存在,是人类古老的一种疾病。随着人类的进化,特别是近代人类生存条件的改进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龋齿患病情况明显上升.因此,龋齿又是与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现代病,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与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龋齿长期的艰苦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结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几个成功的口腔卫生保健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共卫生模式
美国口腔卫生保健始于本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开始大量征兵。当时新兵入伍口腔健康的标准是,上下颌总共有6对相对颌的牙即可合格人伍,但是结果竟有10%的应征青年不符合要求。美国当局开始感到口腔健康严重影响着国防和国家的安全,并开始重视口腔保健问题。美国是最早研究应用氟化物预防龋齿并成功地付诸实践的国家。1944年美国通过法律允许饮水加氟氛预防龋齿,并于1945年率先在Grand Rapids城市实行饮水加氟,从而掀开了预防牙医学崭新的一页.目前,仅氯化水源一项,就有2亿美国人受益;另外,还有1300万在校儿童接受以学校为基础的氟水漱口项目.以氟防龋为主的口腔公共卫生措施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美1980年和1987年两次全国性的口腔健康调查,结果表明5-17岁儿童、青少年无龋率已经从36.6%上升到49.9%.其中5~6岁儿童95%都没有龋齿。1988年6月美国各大报纸都出现一
个醒目的标题—“妈妈,你看,我没龋洞"
以瑞典为代表的公共牙科保健模式
瑞典是口腔医学非常发达国家之一,每800个人中就有一名口腔科医生。由口腔科医生过剩,目前瑞典不得不关闭四所牙医学院中的一所.由于瑞典经济、文化、卫生全面的发展,而使瑞典还逐步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高水平的口腔保健服务体系。早在1939年瑞典就通过了口腔保健法.其重要内容是对7-15岁的儿童实行免费治疗口腔疾病,到1960年又把年龄扩大到6一16岁,进入70年代又进一步把免费治疗的范围扩大到3—19岁。并且开始参与口腔医疗保险制度,使口腔保健法逐步完善。保健法的内容则从单纯的治疗而逐渐发展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定期口腔保健,使全体儿童都享受到高水平的口腔保健服务,有效地保护了儿童的口腔健康。瑞典法律是不允许饮水加氢的,但通过定期口腔保健,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瑞典1975年有34%的3岁儿童没有龋齿,到1985年上升到 68%。 12-16岁恒牙无龋率从1980年的8%上升到1985年的23%。从1986年1月1日开始,瑞典又实行,了新的全国口腔保健服务计划,即口腔保健的范围从儿童和青少年扩大到成年和老年,并把重点放在寻找难齿易感人群,对这部分人实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使口腔保健法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新西兰为代表的学校牙科护土模式
新西兰大力培养了牙科护士来发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在全国100万儿童中,有校内牙科诊1438个,1120名牙科护士从事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每名护土负责 450-700名儿童的口腔保健,每一名牙科医生负责70名护士,形成了以牙科护士为主的学校口腔保健体系.1965年每个儿童的龋齿充填数为5个,1980年下降到1.53个。
以香港为代表的综合模式香港
从1960年开始实行氟化水源,至今已有34年历史.在氟化水源的公共卫生措施基础上,香港政府于1977年设立一个牙科保健员训练学校(与新西兰牙科护士相似)培养一批牙科保健员为小学生服务,以防止儿童牙齿的损害。1981年首批牙科保健员毕业.目前,68%的儿童都可以享受到牙科保健服务.由于采取了上述综合措施,儿童龋齿患病率明显下降.1960年对6-11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每个人有3.57个恒牙龋齿,有6.38个乳牙龋齿,到1987年分别下降到0.60和2.23,分别下降了82.3%和65%。
发达国家和地区口腔保健取得的成功,固然与经济、文化、卫生的发展不无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与国家和社会对全体公民所进行的口腔健康教育,促使全民口腔保健意识的建立和口腔保健行为的形成也是分不开的。爱牙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完全融入了他们日常的生活之中。举两个小例子。在芬兰我应邀在朋友家渡假,亲眼看到5岁和3岁妹妹俩,每天晚饭后都要在妈妈的指导下。认真地刚3分钟牙。他们的计时工具是一个砂漏,砂子从上层施到下层正好是3分钟,这情景如不是亲眼目睹是很难让你相信的。在瑞典,有一次我应邀到朋友家作客,顺便给孩子买点糖果,结果被主人婉言谢绝了。原来,为了预防龋齿。在瑞典很多家庭都规定平时不允许小孩吃糖。只有周末或周日才可以吃糖。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爱牙意识表现在方方面面。加上面所介绍的,瑞典有专门的口腔保健法。国家对儿童实行免费的定期口腔保健。不管是国家的医疗机构还是私人牙医,都要承担这种服务。为了对牙医学院的学生加强口腔预防保健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国家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到基层牙科保健中心学习和工作一年,否则不发给营业执照。美国也对儿童实行定期口腔保健,有一种黄色的汽年是专门接送儿童到牙科保健中心接受口腔保健的,这种汽车如同北京的“面的”一样成为美国各城市的一个景观。在新加坡,经常进行爱护牙齿的比赛,如讲故事、绘画、填图和评选健齿儿童等。全部竞赛都有老师、家长、新闻记者参加,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实际上整个社会或参加进来了。在日本明海大学参观时,我看到候诊室专门为病人准备了练习刷牙和使用牙签、牙线的大镜子和各种保健用具。在韩国汉城的一所牙医学院,那里的儿童牙科诊所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展览馆,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的不仅是口腔检查和治疗,而且是口腔王国的一次有趣的旅行。从20世记中叶起,以最佳使用氟化物,口腔卫生和审慎饮食为基础的强化预防规划,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些国家12岁儿童龋齿、缺齿和充填齿的数目30年来从12个减少到2个。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口腔卫生状况正在恶化,龋齿患病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所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发展中国家口腔保健水平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口腔保健的重大课题。就发达国家本身来讲也存在着进一步完善保健手段,在保持对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最佳预防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对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口腔保健的内容也逐渐从预防龋齿牙周疾病向预防和矫治错合畸形以及控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口腔的态染等。
摘自年华周刊 2000.5.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