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绿色论坛>>〖环保人文〗>>环保观点>>我们能否收复“湿地”?z

主题:我们能否收复“湿地”?z
发信人: kinnyhui(你欲做泥)
整理人: kinnyhui(2002-06-25 02:51:12), 站内信件
我们能否收复“湿地”?!

  千百年形成的6600万公顷的湿地,使我国成为世界第四大湿地拥有国。然而,目前,我国湿地面积正在连年遭到蚕食,并被人为的辟为稻田、池塘,或盖起高楼。与此同时,人类及其它动物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了威胁———我们能否收复“湿地”?!
  海洋、森林、湿地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对海洋、森林的认识与保护,人们越来越高度重视。因为,在忽略对它们的保护时,无意中也在大肆破坏着它们。致使人们遭遇了空气、水域受损,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水土流失,传染疾病蔓延,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反报复。
  我国湿地资源类型最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令世人瞩目。湿地拥有高等植物1540多种,高等动物1500种,许多为中国特有种和世界性的珍稀濒危种。黑龙江的扎龙、青海的鸟岛、江西的鄱阳湖等21个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世界珍贵的鸟类及其它水生物栖息、产卵育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态环境。
  然而,珍贵的湿地环境生态资源,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近几年,我国湿地总量逐年下降,有的被人为的开发为稻田,有的被挖为池塘,有的被盖起了高楼大厦等等。
  素有“鸟儿的天堂”美誉的河北省昌黎滦河三角洲,至今仍然立有“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石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6年后,这里的湿地连年遭到蚕食,直到被全部开发成一块块稻田,挖为一片片池塘,变成了经济地。
  与此同时,一望无际的芦苇、紫红色碱蓬、成片的红根柳组成的美丽自然景观不见了;每年春秋两季,上千种、上万只鸟儿踏着一路欢歌笑语,纷纷来此驻足的美妙绝伦的事消失了;一个静谧、祥和的鸟儿生存空间不存在了;人与鸟儿天人合一的景象销声灭迹了;每年春秋成千上百中外爱鸟人,来此住上半个月观鸟现象不再复现了;因“鸟儿的天堂”而闻名于世的滦河三角洲,从此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出……
  据悉,滦河三角洲湿地资源连同昌黎黄金海岸在内,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当初开发此地时,保护区坚决反对,但开发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令人尴尬的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迄今也无人对此事有个说法。
  去年11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专家调查组来到举世闻名的“北戴河湿地”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即便被誉为“世界四大观鸟地之一”的北戴河,湿地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被蚕食。昔日拥有50多万亩滩涂、沼泽地,如今被开发的已所剩无几。原有的十多块湿地,现在只剩下两三块有鸟儿可观、有人来观了。
  国家林业局《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电话采访中介绍,近几年,诸如此类蚕食湿地的现象,在全国已发生了几十起,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但这纯属于个别地方,为了一己眼前利益而无视法律的违规违法行为。在我国正面的典型也不少,诸如扎龙、鸟岛、鄱阳湖、呼伦贝尔、青海湖、镜泊湖、洪湖、白洋淀等。他指出,湿地资源是千百年自然演化形成的,而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蚕食湿地是一种短视,它将使一些地方失去的不止是鸟儿……
  据从事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深学者介绍,湿地对人类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超出了人们的认识与想象。陆地的沼泽和海洋的滩涂,水深6米以内的浅海、浅湖和河流等都属于湿地范围。国际上通常把湿地生态系统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不仅可以保护水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为人类和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等,而且还具有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湿地从属地讲归地方管理,但是,从生态资源来讲,它又是我国和人类共同的宝贵资源。
  事实上,我国政府对于湿地的保护历来是高度重视的。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湿地公约》,此后,一直在努力履行着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的庄严承诺。2000年,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局、水利部等17个部委局共同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明确由林业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海洋等部门共同开展工作。
  而问题的关键是,湿地开发到底归谁管理,尚没有明确界定。国土资源、海洋、林业、水利、环保、农业等部门似乎都沾边,但谁又不能一家说了算,负总责。
  一些专家为此呼吁,必须提高对湿地的认识与保护,当务之急是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搞清湿地家底,建立湿地保护区。我们再也不能走先破坏、遭报复,后总结教训,再投入巨资治理的悲剧老路。为了人与动物共同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请开始关注湿地,保护湿地吧!

《科技日报》2002-6-24第4版



----
广州绿色论坛 北京绿色论坛 北京记者之家 广州记者之家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