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绿色论坛>>〖环保人文〗>>环保观点>>北极生态旅游过热z

主题:北极生态旅游过热z
发信人: kinnyhui(你欲做泥)
整理人: kinnyhui(2002-06-25 02:51:12), 站内信件
北极生态旅游过热

  目前,全球GDP的4.4%直接来自旅游业。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费用每年增长20%。寒冷的北极圈是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游客的大量涌入在给北极圈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其他问题。 
  自从“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到北极圈旅游的人数多了起来。毫无疑问,地处美国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是北极圈内最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胜地,与美国其他城市相比,这里无疑是最安全的。每年全球大约有150万人来这里旅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通过游船到达这里的。如果他们幸运,沿途还可以见到鲸在海中嬉戏。 
  阿拉斯加人从旅游中获益颇丰,同在北极圈内的加拿大最北部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丹麦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萨摩人,也都尝到了生态旅游的甜头。据估计,生态旅游热每年给北极地区带来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但生态旅游热也对北极地区独特的土著文化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挑战。 
  萨摩族人帕委奥世代以放养驯鹿为生,他和家人有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定式。多年前,他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因为瘟疫一旦在瑞典北部流行,他的驯鹿就会大批死去。近来,他为生态旅游者们当起了导游,收入增加了,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他仍然不开心。 
  帕委奥说:“有些旅游者不尊重土著文化。在我们这里,询问你家里养了多少头驯鹿是很不礼貌的。我已经把该告诉的全告诉他们了,但他们还一个劲地问,你从摩托雪撬旅游项目中赚了多少钱?你给游客讲当地的小故事有提成吗?你的炖鹿肉、狗鱼干、云莓干净吗?” 
  北极圈横跨8个国家,拥有所有的时区,按说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但在一些地区,当地土著文化已被西方文明同化了。怀着罗曼蒂克情愫的游客不远千里甚至万里来参观羡慕已久的土著文化,却蓦然发现,这个地方土著人的服饰、作派甚至居住的房子、说话的腔调都已和自己的国家差不多了,这时的失望心情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多年来,当地政府、环境专家、旅游公司一直在思考:是否将钓鱼、打猎、雪上摩托、直升飞机观光列入北极圈的生态旅游项目。无疑,观赏冰山、看海狮与北极熊搏斗、拍摄驯鹿狂奔的镜头,是每一位游客都想干的事。但过多的旅游项目,无疑会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帕委奥居住的地方,每年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适宜植物生长,植物被游人践踏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在冻土带,雪上摩托在地上留下的痕迹需要用50年的时间才能消除!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极项目主任萨曼哈·史密斯认为,北极圈人口密度低,环境容量小,很多地方还保持着2000~3000年前的原貌,绝对不能轻易扩展生态旅游项目。 
  在阿拉斯加州朱诺市的一个拥有3.1万人的社区里,对导游们来说,旅游旺季中的每个星期三都是他们欢呼雀跃的日子,因为每个星期三都会有1万名游客坐着游轮到达这个社区。为游客提供膳食的直升飞机便开始忙碌起来了,巨大的噪声扰得居民不得安宁,一些人由此变得易怒。 
  北极地区的人如何看待这里的生态旅游热呢?在北极圈的大部分地区,旅游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季节性地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对于一些导游而言,他们希望在接待游客的工作中使能力得到提高,以便在旅游淡季时到其他城市打工。 
  这些人自然希望北极生态旅游越热越好,一位导游说:“旅游业提高了北极圈的知名度,‘发展’了当地土著文化。试想,如果没人到北极旅游,有谁知道萨摩族人和爱斯基摩人呢?”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到北极地区进行生态旅游的人太多了,这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北极旅游热该降降温了。

《中国环境报》



----
广州绿色论坛 北京绿色论坛 北京记者之家 广州记者之家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