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yufeiwei015(细雨霏微)
整理人: acme627(2002-07-23 18:16:22), 站内信件
|
坐在奔驰的小客上,望着窗外匆匆掠过的初秋苍凉的景色,嗅着阵阵被风送来的石油的清香,想着明天又要走入那些纷纭复杂、琐碎的生活中,心里的那份悲凉真的无从说起。
做为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每天除了上班,便是下班后急三火四的往家跑。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检查孩子作业,这一系列就象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样,分分秒秒都在吞噬着你的青春和精力。做为这个年龄段的我,如果想撇下孩子单独去到哪儿呆两天,对于又守旧又恋家的我来说真是太难了。可是这个星期我却居然戏剧性的甩下“包袱”,独自跑到百里外的采油六厂,去和妈妈、姐姐们开心的聚了两天。
一个人不管她已多大,不管她是否已成家立业。一旦她回到母亲身边,便一下子又变小了,又找到了她赖以生存的根;不管兄弟姐妹有多长时间没见面,而一旦相逢,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便一下子穿过时光的遂道向我们走来......亲情就象三月天里那只放飞的风筝,无论你飞得多远、飞得多高,但那根线却永远也飞不出家的视野,亲人的惦念。这一点尤其对于已离家十几年的我来说,尤为明显。在妈妈身边,在姐姐们身边,我又找回了曾经那样天真活泼的我。在她们面前,我无忧无虑,口无遮拦。想说什么便说什么,不会担心有人因为我说错什么,做错什么而大发其火;更
没有人暗记在心,私下里偷偷的算计你......
和七十多岁的母亲在一起,我的脑海里总是会象放电影一样清晰的印出我小时候的片片断断......我总是惊诧于母亲那干瘦的身体,何以能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抚养成人!并为瘫痪在床长达两年多的奶奶端屎端尿,养老送终!共和国的每段历史、每次风雨,我的父母亲都亲身经历过。靠着父亲那几十元微薄的工资,勤劳善良、节俭持家的母亲,总是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似乎从来都不用休息......
小的时候,每天天刚蒙蒙的亮,母亲便早早的起来。当我睁开眼时,那香喷喷的饭菜早已摆在我们兄妹面前。香喷喷的饭菜只不过是玉米面饼和土豆炖大白菜,但在七十年代初期,那都是我们每天的主食。那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还很匮乏。当时,我们就希望能吃上一顿大米、白面,可现在天天吃上这些了,却再也回不到重前那份欢乐中了,再也吃不到当年那么香甜的玉米饼了......当我和哥哥们去上学后,母亲也没有片刻的轻闲,鸡鸭猪狗又够她忙碌一上午的了。中午饭、晚饭等我们放学后,又都及时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当夜深人静的时侯,多少次当我睡了一觉,想去厕所时,常常看见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和哥姐们缝补衣衫。因日日夜夜为我们操劳,母亲的眼晴已过早的昏花,为了能更清楚的看见,妈妈总是在倒扣着的脸盆上放上那盏煤油灯......噢,妈妈,这一生我什么都可以忘掉,但那盏煤油灯,却一直会照亮我整个人生!
当我们今天又谈论起这个话题时,母亲却笑着说:那时候吃的苦太多,我都忘记了。可是我却记着,在我每一次为了做布鞋打褡褙时,最小的你,总是挑花花绿绿的碎布往上粘。这时在旁边的姐姐笑着揭发我说:她那时是为了找几块碎布缝一个花口袋呢!
......
我们母女在一起热烈的谈论着共同认识的每一个人如今在做什么,生活得怎么样;在老家的土房里,我们曾因为什么而争吵过;我们又忆起了逝去的父亲和英年早逝的大哥,虽然他们没给我们留下任何财产,但他们留下的正直豁达、高风亮节的品德却够我们一辈子受用的了。我们随心所欲,想到哪便说到哪。我突然间感到经过种种痛苦折磨过的我,居然在这里释放了心中的所有郁闷,卸下了生活的重负。就象《飘》中的斯佳丽一样,只有踏上家乡塔拉的土地,她才能够变得坚强。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如今我又坐在了回乙烯的中巴上。明天我又将孤独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把孤寂、悲伤留在心里,让脸上永远写着微笑。一切必竟是你自己选择的,对与错又怨得了谁 ?猛一抬头,车已到了图书馆,正看见爱人和儿子象小鸟一样向我跑来。于是,我懂得了这一生不管曾发生过什么,我的这一份亲情是再也逃不掉的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