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公务员天地>>精典转载>>转载精华>>一國兩制成敗 從未主導兩岸統一

主题:一國兩制成敗 從未主導兩岸統一
发信人: nanhai13(南海十三郎)
整理人: stormyboy(2002-06-21 23:41:16), 站内信件
一國兩制成敗 從未主導兩岸統一
6月21日 星期五 更新 


【明報專訊】專訪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教授

廣 告 
 
 

回歸五周年,其中一個焦點話題是香港的「一國兩制」到底對台灣還有沒有吸引力﹖中央會否因為要向台灣作示範,不惜一切保住香港的經濟﹖即將執掌中央政策組的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認為,「一國兩制」從未在兩岸問題上起主導作用,「一國兩制」的基本落實,只可以減少台獨勢力獲得國際同情的空間,中國從未認為,「一國兩制」落實,兩岸和談就會水到渠成,兩岸問題的主導因素仍然是中美的外交問題。以下是劉教授的訪問節錄。

中央當年提出「一國兩制」時,的確是要針對台灣,亦曾說中國希望先統一台灣,再處理香港問題。但後來英國人在79年開始試探中國對香港問題的反應,其實中國並未有預計英國會這麼早就提出要討論香港問題,結果不得不先處理香港問題,而當時中國的想法亦已轉變,「一國兩制」的建立,已變成為香港而設。

香港的「一國兩制」,對台灣統一的示範作用有多大﹖「一國兩制」是否統一台灣的部署﹖其實不是,當時「一國兩制」設立的目的,的確是為了香港。

共黨管治地位 命繫一國兩制

首先,「一國兩制」的設立,與中國跟西方關係有重要關聯。

香港問題影響到中國與英國及西方國家的關係,尤其是美國,若中國因香港問題而影響與西方關係,這與78年中共第十屆三中全會所訂立──黨的主要任務由政治鬥爭轉為經濟建設,因而要搞開放改革──的原則相違背。

中國搞開放改革,需要借助西方來支持中國的現代化,借助西方對抗蘇聯,所以,當時的指導原則是,不可因香港問題影響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影響中國的外交部署。所以,「一國兩制」的設立,其實已並非為了要統一台灣,而是在收回香港的大前提下,不可影響與西方的關係,所以要建立一套西方及香港人也接納的制度,不可影響西方的利益,亦不可對港人的利益及信心有太大的影響。

第二,「一國兩制」與共產黨的管治地位有重要關係。

共產黨在78年後銳意要強化管治地位,過去推行馬列毛主義及政治運動,危及政權安危,出現管治困難,人民開始不滿,所以,當時共產黨希望借經濟建設來強化其管治根基,而香港當時在經濟上對大陸十分重要,要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

即是說,保住香港的經濟,其實是對中國的現代化以及共產黨的管治有利,共產黨的利益其實是與香港的利益一致,所以「一國兩制」其實不是恩惠。

第三,國家尊嚴非常重要,故要建立一套制度,減低香港人對回歸的抗拒,避免香港人因反對回歸而出現動亂,更避免有大批華人表示寧要殖民統治也不願回歸,維護中國的國家尊嚴及體面。

在兩岸問題上,香港的位置在何﹖長遠來說,中國當然希望兩岸統一,但其政策是不斷轉變的,而且變得愈來愈寬鬆。在80年代,中國的確希望以「一國兩制」去吸引台灣開展談判,但大陸並沒有將所有注碼放在這裏。既然香港問題已經提出,中國當然希望台灣看到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後,了解到大陸真的有誠意,讓台灣保留自己的經濟及自由,但中國政府從未認為,「一國兩制」成功在香港落實,兩岸問題自然水到渠成。

減少台獨勢力國際空間

兩岸問題並不單涉及兩岸,而是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有關,是中國與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外交問題,「一國兩制」只可以減少兩岸統一的阻力,減少台獨對反抗統一的壓力,而非解決台灣問題的獨步單方。大陸對於兩岸問題,其最終注碼是在軍事壓力。

透過「一國兩制」,大陸可以向國際社會宣示,他有意及有決心執行國際協定(中英聯合聲明),亦可令西方國家相信,「一國兩制」在香港可以實行,在台灣也同樣可以做到,亦因為如此,台獨人士要求獨立的訴求獲得同情的機會就會減少。所以,若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就可以改變台獨力量的國際環境,台獨訴求所獲得的國際同情就會下降。

對統一只屬輔助 並非主導

回歸後,民意調查均顯示港人認同「一國兩制」得到落實,而外國駐港的領事亦認同香港正實行「一國兩制」。國際社會如何看香港是否落實「一國兩制」,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看港人自己如何看「一國兩制」。調查顯示港人認同中國兌現了承諾,亦對中國政府表示有信心。落實「一國兩制」,可以視為能成功阻止台獨勢力進一步擴張,但並不可以促成兩岸統一。對兩岸統一,只有輔助性,而沒有主導性。

回歸後香港在經濟、管治及社會上出現困難,其實並不能與「一國兩制」拉上關係,其中一個指標,就是香港人其實甚少指摘這些問題是源於中央干預,即使是人大釋法,港人也是批評港府多於批評中央。另外,回歸後並沒有出現移民潮,這說明了香港人移民只是因為政治因素,經濟問題並不足以令香港人移民,這亦可以印證「一國兩制」正在實踐中。當年大家都擔心中央會否影響香港的自由,甚至李柱銘及司徒華更說已做好坐牢的準備,但如今港人卻批評港府太弱勢。回歸後香港遇到的問題,其實並非事前預計的問題,所以各方都無法適應這形勢,包括政黨、政治及傳媒。

即使沒台灣問題 也會力保港經濟

內地會否因為要為台灣作示範,因而在未來繼續「保住」香港的經濟﹖其實即使沒有台灣問題,中央政府也會設法保持香港繁榮,因為不可容許香港在殖民地時代較回歸後還要好。另外,內地也有人認為「一國兩制」給香港太多優惠,若在實行「一國兩制」後香港的經濟反而變差,這些人會質疑,為何要給予香港這麼多優惠。所以,即使沒有台灣問題,中央也會繼續支持香港的經濟,以印證當年給予港人「一國兩制」是正確的決定。

97後港人由以前的過分自大轉移到過於自卑,但其實這自卑是沒有根據的,相信最終香港可克服困難。

明報記者伍瑞瑜




----
心聲淚影女兒香,
燕歸何處覓殘塘。
紅宵夜盜寒江雪,
癡人正是十三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