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nneth_lau(肯尼兹.H.刘)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57:29), 站内信件
|
昨晚看了2002年的美国影片John Q迫在眉睫。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的成人童话。
由丹素华盛顿饰演的John Q是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太太和儿子。一天,他5岁大的儿子Michael在棒球场上突然晕倒,送院后被告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时会死去,必须进行换心手术,然而换心手术不属于公费医疗部分,必须全额支付25万美金,而且至少要先交付30%即7.5万美金的保证金医院才会动手术。这对于John Q一家来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而且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John Q想尽办法筹钱,然而医院并没有这样的耐心,他们对Michael停药了,这意味着Michael将更加危险。
迫在眉睫,John Q不顾一切,提着手枪闯进了医院的急诊室,挟持了当时所在的医生和病人,要求院长救活Michael。警察、谈判专家、特种部队、周围群众和记者都搅和进了这场对峙之中。随着John Q把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公诸于众,他向群众和医院传达了“每个人,不管贫富,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平等的医疗,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的观点,最终获得了谈判专家、周围群众、收看电视直播的观众、甚至被劫持的人质的理解和支持。其间警方对John Q的伏击也失败了。
然而,要做换心手术必须要有配对的心脏,而医院没有,John Q决定用自己的心脏换来Michael的生命,然而命运并没有让John Q得逞,当他拿枪对着自己的头部勾动扳机时,子弹卡在了里面,而就在此时,一场车祸为Michael带来配对的心脏……
最后,影片有如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影片那样,大团圆结局,挟持在没有人质死亡的情况下解除、Michael健康地活了下莱、John Q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法院只判处他3项控罪中的挟持人质罪成立。
影片的大团圆结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童话,影片表达了它的观点“每个人,不管贫富,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平等的医疗,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虽然值得肯定,但在现实中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社会有那么多人,又有那么多人会换同样的病,由于资源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必要的治疗,只有少数的幸运者才能得到享受,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无疑是重要的门槛。故事只是一个童话,如果这个童话被完全肯定的话,“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平等的医疗”也不会实现,只会变成“只有富人和极端的人才会享有必要的医疗”,而那些没有钱,又不能像John Q采取极端手段的家庭,就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了。
---- K e n n e t h ' s S t u d i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