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被人遗忘的角落>>原创连载>>情感世界>>再生莫文蔚

主题:再生莫文蔚
发信人: yun__fei()
整理人: xh5658(2002-06-22 23:56:14), 站内信件


  去年冬天听“冬至”,迷离的电子音效之下感觉有些舒服,12月乘机在5000米高空戴上耳机偷听此曲无不黯然神伤,淡然其间的若有所失。这个春天很绚丽,在翘首性感的最后一股冷流下《i》来了,动作快得无比优越,带着浓密的商业侵袭力越洋奔来,迅速占领时尚生活的有力媒介。

  莫文蔚离开滚石了,尽管她演而优则唱,但没有滚石制作群在音乐上对她的帮助,纵使她才情出众也很难常年保持锐不可挡的态势,像同样十分出色、当年锐气十足的胡培蔚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是的,莫文蔚聪明的为自已挣取到了大把的机会,90年代另类音乐的活教材Sonic Youth的灵魂人物之一、女贝司手Kim Gordor说得不错:“我觉得出名并没什么危险,我倒想多认识些名流,其实我倒不是真想结识他们,我只想在更近距离内观察他们,像看连环画,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的社会太看重出名了,把这当做最终的成功。”

  莫文蔚是成功了,可我也不认为就有多少人喜欢她了。对于只听歌声不听音乐的人来说,她不够香酥也不会入口即化,对于只关心音乐的人来说,她又是肉身先行的,尚不够精炼,这似乎很难协调好。这几年太多的活动、颁奖典礼、各类Patty要参加(真如《喜剧之王》的明星娟姐一样),太多的城市情欲说还休,她似乎滞凝不前了,不知她对这趟已没有新奇感的音乐之旅是否还有兴趣?当然,不是指望莫文蔚能怎么样具有比一般的创作力,如何的为音乐而动,只是说艺人往往在不断的超越自我后才能有新鲜持久的从艺生命力……
  新专辑《i》暖暖的黄色和冷冷的黑色倒是构造出一种时尚的“酷”,又是令港台永远痴迷的欧陆情调(专辑封面就选在巴黎进行拍摄),完了她却站在台北街头槟榔摊上卖槟榔促销唱片,文案说《i》是鲜明个性与“爱”的全新感性,其主打歌“单人房双人床”却正是与眼下漫延台湾的这股糜情相靠(用一朋友的话来讲“那些痴男怨女若是听了无法抵挡”),使人不难想到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可这种“奶酪加香烟、咖啡加暇思、写字楼加域外旅游、单身加情遇”的新新城市情感早就是有的了,并非为她独享。没有经过太多推敲的《i》显然是失重的,只有“如果你是李白”时空交错的音乐拼贴生猛好玩,沿袭了莫文蔚一以贯之的任性。《i》在整体上是那般的单薄和无奈,莫文蔚有限的棱角正在被一种叫“成熟”的东西所磨损,新力这一次担心大家喝不惯端上来的是鸡尾酒了,彬彬有礼的的宣传文案傲声说道:“当然这是特意为你调制的……”显然新力倾力而为的这种吆喝,真不如滚石着眼启发艺人潜力的举措深入人心。

  歌手仰或音乐人在大公司几近买断性的“度身订做”下,是该一昧顺应公司商业计划还是继续保持自我呢?台湾创作歌手陈珊妮曾经说得不无自傲,在港台目前还没有人对她有威胁性。有原创力的她好像把莫文蔚也排除在外了,但我想或许莫心里也是如此想的?放眼港台,尽管有那么多奋不顾身做歌星梦的男男女女,最终能以个人魅力和情趣引领时尚音乐潮流的却寥寥无几,但像那个“一夜成名”的Dejay(20出头的香港女孩,最早签约西班牙独立唱片而令香港惊诧,个人乐队取名The Pan-cakes,前年开始进入香港主流媒体视线,谱唱香港九巴广告歌),从小就听英文歌曲,学吉他组乐队玩音乐,在自己的房间内作曲录音做唱片,喜新厌旧的音速女孩,则是真正能逼近以至超越她们……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