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ormyboy(往事随风)
整理人: stormyboy(2002-06-19 23:10:23), 站内信件
|
作 者: jnwdm(了了)
有志向的孩子都幻想着成功,幻想着做出一番大事业。有着这样的思想便是走向成功的基础。那么,除了这些基础还需要什么呢?
1 首先是学习好文化。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是为自己踏入社会奠定知识基础的时候,如果在这段时间没有去努力的掌握知识势必给自己造成对社会事物理解上的肤浅,甚至出现偏差或理解错误。这样就给自己的行为和处世带来不少的麻烦,有时甚至会使自己产生失落或自卑感,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出现心理上的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将严重的再去影响着自己的行为,有时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时代的刻苦学习和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是培养优越心理的关键,只有心理上承认自己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做出大事。
2 立志。中国有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立志。这种立志不是凭空的癔想,他强调的首先是“有心”。这种“有心”我理解为除了立志和为这个志向所做的一切知识,物质准备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围绕着志向锻炼自己。这种锻炼首先应该是意志和自信的锻炼。一个成功的人几乎都具备了百折不挠的品质。比如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在他们的一生中可以说是历经磨难而成为伟人的。同是伟人而周恩来的一生却是比较平稳的,因此,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也不会,也不能和毛、邓相提并论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三人虽然目的一致,但是由于学识和认识的不同所造成的志向标准是不同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在同一个党领导下的中国不同的发展方式。从毛、邓的思维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人的知识对一个国家是何等的重要。我们虽是草民百姓,但是志向、知识对于指导我们自己的行为和争取成功也是同等重要的。
3 吃苦和意志。为了志向敢于吃苦,善于在艰苦环境中寻找奋斗中的阶段性成功的乐趣和善于继续设定、追求下一个目标是一个优秀人的基本品质。综观历史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和轻而易举的,他们都是经过了坚苦卓绝的磨难和百折不挠的奋斗才取得最后成功的。
吃苦是两个方面的,是物质和精神的。物质上的苦容易理解和接受,认识精神上的苦就比较难了。诸如不被理解、孤独等。这时就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他。接受苦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信心和毅力的过程。如果你想成为能办大事的人,那么你就必须去迎接痛苦的磨难。
4自信。自信是成功的根本,培养自信心是从点滴的小事开始的。回想一下你获得一次成功后的喜悦的感觉。在平时多注意培养享受这种心情对于心态是非常有益的。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