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ppygirl_1000(那一笔的风情ha)
整理人: tinawtt(2002-06-17 13:58:03), 站内信件
|
中国人真会吃。
为了庆祝节日,不得不违心地塞一堆糯米到胃里。
粽子花样百出,台湾的、嘉兴的,绿豆的、红豆的、肉的……吃了半天,哪个也不如记忆中纯糯米的香。
真是难为那些煞费苦心的制造者,不是要践踏他们的创造力,是口味越来越挑剔。
小时候,都是家里自己采的芦苇叶,晒干。然后,到集市买上好的糯米泡整个一个晚上,第二天召集所有上班上学的早些回来包粽子。有时候自己做豆沙, 有时候为了买玫瑰浆跑便所有门市……这样辛苦,就是为了端午。虽然,自己做的粽子最简单不过,还是觉得那么香甜可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参与了制作!
刚到南方,第一次吃肉粽。
第一口咬下去,差点吐出来……咸了吧唧,里面居然还有肥肥瘦瘦的肉~~害得旁边那位南方朋友夸张地大叫:“没见过这样浪费的,这可是最有名的嘉兴肉棕啊……小姐~!!!
入乡随俗。慢慢吃出了肉粽的香。过年回家,特地在超市买了一个礼品盒,里面是地道的嘉兴肉粽。我只记得:好沉。
他们一口吃下和我当年的反应一模一样,好象是做了一场关于当年我吃肉粽的情景模仿秀……而我,也夸张地大叫:“没见过这样浪费的………………!”
现在,从粽子到月饼,从广东菜到川菜,从汤圆到雪糕……品种样式都多到空前的泛滥!
可是,某一天,忽然发现一家贵州菜馆里面是标准式样的农家饭,赶紧冲上前,企知,里面爆满。看来,在另人眩目的华丽背后,人们又开始寻找反朴归真……
想念,不带莲蓉蛋黄甜得噎喉咙的月饼。
想念,不带任何香味剂只有纯牛奶的雪糕。
想念,带着自然芦苇叶子清香和上等粘香、晶莹剔透、看得清每一粒圆润糯米的大个粽子。
制造者,最好是我们一大家子,从,已经笑起来满脸等于号的爷爷奶奶、外婆到体态发福了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眼中永远是个孩子的我!
在他们善意的嘲笑中,我包着奇形怪状下锅就脱衣服的粽子,然后,再抢着说:我包的虽然样子不雅观,可是最好吃的,必须一人吃一个……让一阵阵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填满温馨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