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ng1015(LY)
整理人: jackneng01(2002-06-19 16:31:24), 站内信件
|
玩音响没有谁对谁错,关键是自己要有一把“尺”。我们不说这把尺的含金(金耳朵)量,它不是一把固定刻度的“尺”,因为它的刻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同。什么样的阶段就有什么样的标准,作为一名音响爱好者,从初哥到高手其实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向权威学,向同行学,向书本学。只要有机会,只要他/她的观点是对的就要学习。
对自己负责任也就是对别人负责任,有些人是唯我型的——我推荐的器材唱片是好的,其他一概不入流。有些人是唯书型的——榜单上讲的是铭器,不上榜的垃圾。有些人是唯数型的——功放是越重越好,线材是越粗越好,价钱是越贵越好,不然的话,眼皮都不抬一下。从自己出发,基本功扎实后讲搭配、讲器评就有基础,就不会别人说什么好就什么好。讲一件真实的事,有个音响的销售小姐认为喇叭的反射孔是散热用的,还振振有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所以要有自己的看法,别人的看法并不一定是对的。论坛上(不仅仅是论坛上,还有各种杂志上)有很多拿了个单子向大家请教搭配是否合适的朋友,其实问问不是不可以,关键你自己本身有多少能力去伪存真,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话,那就摸不清状况了。
玩音响没有什么绝配的东西,搭配往往是有某些需要才被提出来的,有些代理商本身代理几个品牌,媒体的吹捧,商业利益的驱使,才搞出搭配。我有个朋友就是听信这些,买回一套慢慢品味,却越听越不得劲,说几万元买的设备还不如我的(特别是《阿姐鼓》前段,音量开到很大才听的清楚,而到中段的鼓声又要关小音量),那就别说其他的了,后悔没听我的。应为我的在什么样的音量听,都很清晰。当然不能太小:)
玩音响没有什么是很完美的,即便是几十万的东西,一分钱一分货在这人人皆商的时代里不是金玉良言,一分货一分钱倒是来得比较实际一些,动不动几千元赶超万元的,或者达到某某的八九成功力,或者与某某比八九不离十,仿佛生活在大跃进的冒进年代里。也许有人要提到一个性价比的问题,在好声金字塔的顶端,声音与价格不成比例关系时,这词听起来让人宽慰,似乎节省了一大笔银子,在你暗自窃喜的时候,可是你知不知道,就是这10%甚至是0.1%都影响到了音乐神髓的表达。发烧友玩音响的最高境界是找到这在音乐里阿拉丁神灯。性价比是在各方面听感较一致的情况下,它才变得有吸引力。也许我忘了大家是工薪层的发烧友,财力有限而都想要好声,但别说我泼冷水,这就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想法。玩音响(应该是玩HI-FI的)是条贼船上了就下不去了,所以要信自己!
在选器材时总免不了要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因素干扰你作决定,那时冷静很重要,要学会控制情绪,拿出你的“尺”来对比。有的商场的设备只是它的信号线的价钱就贵过我的功放加唱机加音箱,可是我的系统却和它比差不了多少。我认为差不多原因可能是没在一起对比,或者我的阿Q精神,我如实告诉了销售人员我的看法。“话不投机半句多”,交流是提高水平的好方法,与谈不拢的人交流会很吃力。有时候大家默契时点到一点点,大家就明白了,根本不用花很多口舌。找一个负责任的朋友会很受益。
胡乱改改说说,大家看过听过,笑笑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