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ongterry(天马行空)
整理人: aaa234(2003-03-29 20:24:15), 站内信件
|
中国金融业的出路――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关键词:
控股公司、金融控股经营、差异性的市场策略、可持续发展、品牌
正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起步阶段→过热阶段→“软着陆”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在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协会正式一员后,国内各行业的资源结构必定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进行战略性的重组和调整。中国金融业还是一个稚嫩的第三产业,它就像一个在国家政权壁垒保护下的婴儿,在壁垒的外面,各国正虎视眈眈。可以想象,一旦这个壁垒被打开,婴儿将会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被任意践踏蹂躏,然而国门不可能永远被封锁,我国的金融企业终究要与世界各国企业进行博弈,如何增加我国金融企业进行博弈的“本钱”便成当务之急。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分业经营,即银行还是只做传统业务,证券、保险等业务由独立的证券与保险公司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而且还应经营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的金融业务。对于这两种观点,本人认为都有失偏颇,都非中国金融业的最佳出路。本人主张成立控股去经营金融业务,银行还是主要从事银行业务,保险公司还是从事保险业务。但这些公司都是通过金融控股结合成一个整体,我称之为“金融控股经营”。毫无疑问,我们的企业必须壮大到一定的规模,树立起品牌形象,才可能与外国强敌对抗。企业的业务扩展方式复杂多样,但只有通过资本的合作,关系才会长久密切,而资本合作当中,尤以控股公司最为普遍。本人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阐述金融控股经营的可行性,公司的具体运作及其战略发展计划的制定。
一、市场细分
所谓的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消费者的一定特性,把原有的市场分割为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以用来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市场,就是指消费群,一个子市场,是一个消费群,所有子市场总和便是整体市场。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金融产品的市场潜力便可以预见。我将其划分为几个次一级的市场:
实际上,目前这些市场还未被完全开发,其中以保险市场与个人理财市场尤为明显。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之一。它既可以推动商业银行经济功能的转变,又有助于银行资产、业务、收益及客户结构的优化,而保险产品市场则被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为是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对于如何“反占”这些未被开发的市场,我建议采取差异性的战略,这是指企业推出多种产品,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以满足各个细分市场不同需要的策略。在上述六个市场当中,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市场细分,我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例详细阐明如何运用差异性的市场策略。首先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市场细分:
年收入(元)年龄(岁) a10000以下 b10000-200000 c200000-1000000 d1000000以上
A 18-40
B 40-65
C 65以上
我们着重分析B-C这个阶层的用户。在18-40岁这个年龄阶段,是绝大部分人事业发展的时期,亦是一个人最具进取心和创造力的阶段。因此,这个阶层的人士大部分都会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追求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收入在10000-200000这个范围的人一般都是白领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日常工作极为繁重,压力巨大,且大多数都享受着“高档”生活,他们每月都要供商品房,供着他们深爱的小轿车,还要负担全家人的生计问题,所以一份适合的财务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极为重要。对于这类人,一般建议他们采取逐渐型的理财计划,因为一旦他们的计划出了什么意外,会使这部分人在现金的流通上显得十分被动,“稳重求胜”是这类人得必然选择。
就这样,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我们不难得出其余市场相应的用户分析和营销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的资源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细分市场上,根据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所提出的“80/20”原则,在企业所有的客户仲,只有20%左右是最重要的,企业应该将80%的资源投放在这最重要的20%上,而我认为B-C正是这最重要的20%。
二、相应的公司架构
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国的金融企业是稚嫩的婴儿,假如不结缔成联盟,攻占巨大的潜在市场,那么一旦保护壁垒被打开,必定没有足够的资本去对抗国外群狼。因此,组建控股公司就成了最佳的选择,我们先看看控股公司的特征和优点。
特征:1、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
2、以资产为纽带把企业密切联系起来
3、各子公司具有相当的自主权,但又是一个整体
4、具有相当的筹资融资能力
优点:1、大量节约集团化所必须的资金
2、防止组织一体化得损失,股份持有式得结合,可以防止降低成本,提高组织的效率。
当然,这些特征和优点听上去娓娓动人,但还要解决几个问题才能真正踏上这条成功路。
不要误认为拥有某些必要的战略资产就已经足以进行业务多元化了。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熟知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基于这些战略资产,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在80年代早期进军葡萄酒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这些能力是必须的。但是公司很快就发现它缺少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对葡萄酒业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控股公司来说亦是一样。
我将我们应具备的战略资产划分为一下两个方面:
1、是否有充裕的资产?在我国,规模较大的金融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为壮大我国的金融企业,国家在财政上的倾斜是必须的,因此只要我国政局稳定,筹集组建控股公司的资金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2、是否有一流的人才?我认为,一种新制度,新架构的产生和完善,都依赖于一批管理高手的操作,最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便成了控股公司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一旦脚跟站稳了,接下来的发展便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在美国,金融控股经营便取得了成功,必定产生了一大批能力卓越、经验丰富的管理高手,为何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去完善我们的控股公司,为我们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呢?一旦控股公司上了轨道,我们拥有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这些“外援”的去留便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事情。
这些关键的问题解决以后,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解决,这里不作详细讨论。金融控股经营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我们应认真研究我们手中的王牌,以及我们还能创造那些王牌,何时该下赌注,何时该扣牌。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当金融控股公司取得初步成功后,接下来我们就得想想怎么使公司获得长久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质上就是战略计划――企业在目标、资源和各种环境机会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动态性适应的管理过程,企业得以长久生存的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采取新的行动。我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的终极目标为:树立品牌形象,像我们每当听到摩根斯坦利,花旗银行等国际著名金融企业时,心中自然产生一种信服感。然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公司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国外一个研究小组调查发现,这些公司都具有4个明显的共同特征:
1、保守主义的融资理念。这些公司不会轻易地用自己的资本去冒险,他们完全从结论的角度去理解资本,知道现金在其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持有现金可以使他们在竞争对手无法办到的情况下捕捉到机会。
2、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无论这些公司的财富是通过自己知识积累起来的(例如杜邦的技术革新),还是通过自然资源积累起来的(例如哈德森湾公司拥有进入加拿大皮毛市场的通道),有生命力的公司都能够使自己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3、整体意识。不管公司有多么广泛的多元化,雇员都会觉得自己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虽然对组织的归属感以及分享成功的感觉在整个组织内部的扩散是无声无息的,但各个个案的历史不断表明,整体意识对于公司的长期生存起着最基本的作用。
4、对新想法很宽容。所有的长寿公司,对各种各样边缘的活动都采取宽容的态度,甚至包括超越其理解范围的试验和古怪的行为。它们认为新业务可能会与现有的业务完全无关,开拓新业务的行为并不需要进行集中控制。
这4个明显的特征,构成了那些已经成功地运行了几十年公司的基本特征。在给出了这些特征后,有生命力的公司的管理者会给自己及其雇员确定应该优先完成哪些事。
这些成功经验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实际上可持续发展并不包含什么深奥的理论,它的精髓只有一个:随时适应可预见的新环境的变化,但它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这需要两样重要的“资产”:时间和耐心。
参考文献:1、《哈佛商业评论》精髓译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金融论坛》4/2000——《工商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