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青春无悔>>〖满天泛星〗 >>【风中梦竹--………bennycyb】>>『远处--帆影』>>浪漫的舒伯特-转

主题:浪漫的舒伯特-转
发信人: bennycyb(梦竹)
整理人: bennycyb(2002-06-01 12:16:51), 站内信件
第一次聽到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時,為他那極其浪漫的創作手法所驚喜。舒伯特的天資稟性是浪漫的,這毫無疑問。他在早期接受音樂教育,11歲至16歲在理想的環境中度過,1814年他17歲時創作了《美麗的磨坊女郎》,在這期間崇拜海頓、莫扎特的作品,而貝多芬這個巨匠,也屹立在他的身邊。舒伯特20歲左右時已經創作了他一生中最佳的藝術歌曲:《紡車旁的瑪格麗特》、《魔王》、《飄泊者》、《馬車夫克羅諾斯》等。  

舒伯特的《第一交響曲》是他16歲時的作品,是以古典派為一面鏡子的漂亮的習作。晚年的《C大調交響曲》,大概是想到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而寫的一部大作,與第一、第四交響樂相比,是部臃腫肥大的作品。舒伯特以作曲為天職,這在他手札、信件與友人的談話中可見。天賦的才能加上自己的磨練相得益彰,可以說他一生是在不斷地付出。《b小調(未完成)交響樂》是稀有的合二為一的範例。  

舒伯特一生共寫了634首藝術歌曲,其中的100首是按歌德的詩所譜寫,其餘的則來自席勒、魯克特等人的詩歌。  

舒伯特經常使我們想起貝多芬。他在感情的深度上、表情的強度上以及悲劇性的廣度上都很像貝多芬。他比貝多芬有著更多的詩人氣質,對於歌德的詩歌,他能更好地掌握全部微妙的變化,他的心靈更為靈活,能把種種不同多變的印象和感情的焦點結合起來。在這一方面,他比貝多芬更有創作藝術歌曲的天賦。  

舒伯特是藝術歌曲的大師,世上至今沒有人能夠超越過他,甚至也沒有人能與之相提並論。此外,我們還應指出,他創造了一種完全新穎的方法,把藝術歌曲移植到器樂的領域中去,就在他為鋼琴寫作的時候,創造了一種被他稱之為“音樂瞬間”的小品,這就是所謂“無詞歌”的最早的標本。後來,就以這一個名稱或其他的稱號,一些其他的音樂家如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都採用了這種形式,創作了一大批小巧的精美絕倫的鋼琴詩歌。  

在舒伯特的非常崇高而純潔的心靈中,有著一種神秘主義的色彩,他是一個富於幻想的人。在他的靈魂深處強烈地充滿著一種另一個世界的思想。他像莫扎特一樣,很早就感到自己的生命力日漸衰竭,預感到末日即將來到。終於過早地熄滅了生命的火焰,離開了人間。  

天才音樂家的耳朵在聽自己的聲音,讀自己的故事,將瞬間的感受描繪出生命歸宿的歌,以此回報了他的天資。後來的我們只能在他的音樂中感受著那一份永遠的浪漫。  



生活将人的灵魂打倒,
但艺术将其修复,使其仍能拥有美好的灵魂!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