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enjr(Jackie)
整理人: joyce_85(2002-05-20 10:31:19), 站内信件
|
每到一个特殊的纪念日子,似乎只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记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对过去的思考。我也不例外,尽管如今已是凌晨三点。很早以前就发现晚上的废话是最多的,也是最渴望表达成文字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出国门,同样和许多年轻,渴望梦想的一代那样,追求着出国深造的梦。我发现我是个爱赶潮流的人,恰恰这种人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里生存是很吃亏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所谓‘与众不同’正是许多人同样的生活方式与梦想。这也就促使往往现实的机遇与他们的渴望永远都存在距离。他们永远都逃脱不了这种怪圈,这可以说是我一年生活下来最大的体验。
我以为,当然我是个自以为是的人,所以才有这种以为,以为出国是一种逃避,一种逃避竞争,逃避现实中许多平庸的生活与节奏,逃避感情的困惑。我渴望不寻常,渴望每天的生活都多姿多彩,渴望从新塑造一个自我,而不是一味地躲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用那已经近乎四百度近视的双眼看小说,上网聊天。
当然,我还是个危机感很重的人,所以在我临走以前我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和最坏的期望。我永远奉承一句真理:只有把期望值降低到最低点,你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顾。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刚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我并没有向别的中国学生那样抱怨满天飞,恨不得立刻让自己的视线逃离。我住在陌生的国度里其实感觉还是挺美妙的,我尽可能用心地去享受这里的一切,因此,在我刚去的几个月,我带给亲人和朋友的信息都是那么美好,让他们也恨不得立刻来到这世外桃源。
可惜,后来的日子让我发现作为中国人,我始终没有逃离出当初渴望的状态。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到来,使我发现我也只是一个平庸的人,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所谓‘不同’让自己得到更多的竞争优势。记得当初读语言,考雅思,无数已经在大学里就读的朋友都惊讶地对我说:哟,如今居然要雅思分啊,我们那时候根本就不用,你去和他们谈谈就可以了。真惨。我就是在这种生不逢时危机怪圈中拼命挣扎,最终拿下雅思,所谓上岸。但我已经暗暗感觉到这种人多的环境实际上就是我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威胁。大学的科目是比以前难了不知道算两倍还是三倍,学费也是成正比的。每天感觉自己都生活在中国,大街超市都是清一色的黄种人。当初,为了逃避国内激烈的考研竞争,以为躲开中国这个超级竞争的人才社会,我就可以‘平步青云’,可我完全低估了一个事实,中国和我同等智商和远见的人是何其地多,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中国学生和我一样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本身或者父母都怀着一样的心态,为了所谓光明的前途不惜一斟千金。另外,标新立异,走小路在这国度几乎都被中国人用烂了。还记得当初在当地一个小报纸上看了一篇小宣传,是关于制作假的雅思成绩,我的好奇与投机心态使我甘愿充当一次小人,我拨通了对方的号码,那人象个专业人士那样报价给我,而且最后还挺傲慢地告诉我,价格是不能便宜的,我们有专业的律师为你提供法律保证,你不做多着中国学生做,我如今生意太好,赶货都来不及呢。正是这种抢手使我感觉到中间的危机,我毫不忧郁地放弃了。
如今有些学校因为中国学生的火爆而变得牛气冲天,明明是垃圾学校还要标榜自己必须考虑生源的素质,即使符合条件还得预定入学时间。许多不服气的中国学生抛下气话: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中国人给你面子,你屁也不是。唉。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那为何我们又要甘愿充当那‘围城’的一分子呢。
在这里的中国人特别是没拿到PR的,再笨蛋都知道一个真理,既然出来了就没办法走回头路了,来的时候多少亲人和朋友的热切祝福与期望,中国人的怪毛病;家乡父老面前再苦也是值得的。每期的报纸都有固定数目的征婚启示,大多夹着商婚和某种功利的成分。在中国,由于人实在太多了,往往某些社会丑陋现象因为你的孤陋寡闻而不清楚,可在这里,一切都显得很透明,阅历再短浅的中国学生都能看到这里的许多丑陋现象。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国度,就象街上开的汽车,从法拉利到比中国的奥托还要小的微型车破烂车,一切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一年了,我不知道在这国度还有多少个一年等着我。来这里居住久了的人都会发现不知不觉岁月已经离它远去,留给他们的只有生活的琐碎和每天充满平淡的微笑。也许我不该评价这种生活方式,因为至少我就是因为表面追求这种自由而无压力的生活状态而倾慕于这片土地。每当寂寞的夜里想到中国,满脑子就会填充着一部抽象而高速运转的机器。可正是这种幻想让我血肉沸腾,让我激情向往。不禁对着自己说:老子,好好读书,过几年回去大干一番。
----
欢喜冤家广州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