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_silence(孤狼独舞)
整理人: xh5658(2002-05-17 00:37:02), 站内信件
|
选择孤独
很少为一种轰轰烈烈的场面而心悸,然而司空见惯的寂寞却常能感动我。
我爱孤独,因为孤独常挟有强烈的冲刺,同时也带着温馨的慰籍。
很欣赏江西赣州郁孤亭的那副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短短十个字却能道出该台丰富的内涵,同时也直白了人生之真谛。
尽管没有关于作者的任何记录,但我却固执的相信他是一个“忧天派”,因为徜若少了这些“忧天派”的寂寞和孤独,便没有世间那些热血文字,也铸不起人类那坚强的脊梁。
“路漫漫其修远兮”是孤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是孤独;“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同样是孤独。如果卢梭的《漫步遐想录》是个人的孤独,那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应视为民族的寂寞。
心理学家把孤独解释为孓然独处时所产生的情绪,世人也多以为独处是一种孤寂落寞的遭遇。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独处的最佳妙境在于遐思。
只有在孤独中人才能达到“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不可以不想”的境界。
在世间的喧嚣中,凡是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足音,好像只有在孤寂的时候,如在泥泞中跋涉,于空林和荒郊之间穿越,这时才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脚步的沉重、迟疑、疲惫或者彷徨。
苏格拉底有着一个孤独而痛苦的心灵。所以固执的打破一切对真理的信仰-----在他们看来,做学问的人或许就无权享受那种世俗的幸福,学者的心态,必须在孤独的荒原里流浪。
哲学家的孤独是可贵的,正因为他们的孤独才说明他们的思想没有终结,智慧没有匮乏----物质生活贫困的人可以受到人道主义的的收容,而哲学贫困的学者失去的将是精神的家园。
孤独不可喻,只可感受。
孤独使我想到故园那株伟岸、孤独生长着的老槐树。数百年来服从自然又抗拒自然,任风雨雕饰却从容淡泊的生长着,尽管孤独,却伞一般覆盖故乡偏僻的小街------我曾孤独地伫立在那株老树下,许诺过一个年轻的誓言。
之所以选择孤独,是因为我在它博大深幽里做过婴儿临世前的挣扎,那低矮的草屋,压根儿就未能栖居我那太多的思绪,因为我尽管历数过大千世界的茫茫尘寰,至少仍在寻觅哪一处可渗透生命的前因后果。
或许,我不应该有这太多的对自己生命的关爱,因为这种“情绪”往往接近于怀才不遇的落寞和悲哀!既然选择孤独,那么就应该懂得孤独其实就是一种不需要付出高代价的存在体验。
然而孤独并不是孤傲,更不等于孤芳自赏或一意孤行。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的欲求常常在人与人的社会交换中才能满足。
选择孤独,不是绝对维护自我。作为社会人,即应保持个性的独立,还应乐于投入生活的洪流。这才是所谓“和而不同”之古训的精髓。
诚如荀子的“明分使群”之学说。人只会合群方能使个人的潜力能得到发挥,这无疑也是所有有责任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主张。
“人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王维的思想境界似乎已超越了自我孤独之樊篱,但是在那世风骤下纲纪失坠的年代,他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吗?
世界是依赖大众来维护和谐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以压迫个人,强制个性为前提。所以,我们不能过分的强调夸饰自己的孤独,当先知先觉者们习惯使用“凡夫俗子”一词的同时其实早已不知不觉的将自己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尽管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作为价值支撑,但在他们这种孤芳自赏、特立孤行中何尝不透着无奈的凄凉!
我尚未孤,但当求独,因为我相信并希望坚毅的生命最终能穿越孤独
---- .----.
_.'__ `.
.--(#)(##)---/#\
.' @ /###\
: , #####
`-..__.-' _.-\###/
`;_: `"'
.'"""""`.
// 孤狼 ,\
// 独舞 \\
`-._______.-'
___`. | .'___
(______|______)
有兴趣的话不妨点击一下!谢谢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