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cer()
整理人: netfox(1999-06-23 11:42:28), 站内信件
|
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后的真正原因
综如CG与SPK二位所述,毛周外交是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条件
下开展的。早年的中国政府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能让中国
以最贫最弱的国际政治大国的身分挤身强权,这无论如何都是难
能可贵的。战後蒋介石能争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分也属难得的
外交成就,但这和美国同苏联争取中国的意图,以及通过支持反
殖民运动来紧欧洲老牌强权的气这样的特殊情况分不开的。当毛
周接过中国时没有这样的外部环境,而且安理会的遗产并不是从
老蒋那继承来的,而是通过卓绝的外交,依靠所赢得的广大第叁
世界的支持,从美国的阻挠中争取到手的。当时西方对中国全面
封锁,"一边倒"实属不得已而为。百废待举又身陷韩战的中国,
当时不联俄抗美是不现实的。即使联俄,毛周对苏联始终都保持
着清醒的认识和警惕,始终不把国防外交寄托于中苏关系,因为
依人者危,臣人者辱,和今天的这样的把中国的外交战略、台湾
问题、经济发展、中日关系等等,都维系于 "中美关系的平稳发
展"的政策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毛周时期的外交才是真正的大
国外交。
今天,中国的理论界打着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幌子,从外交实践中
全面否定毛周的外交路线,同时又偷梁换柱地篡改邓小平外交观
点的内涵。理论上,他们属于外交界的"河殇派";实践上,是台
湾、东盟之类依附外交的模仿派。这些人的胸襟和气度还不及当
年的李鸿章,甚至还不如以洋人势力为後台的某些军阀。其实也
难怪他们,张作霖胸襟再小,也得装下诺大个东叁省。可眼下的
这些理论家,无非都是从五尺见方窗下成长起来的,又都是从对
西方无比羡慕和对自身无比惭愧之中学会观察和思考的,他们的
一颦一蹙都难脱俗贱二气,何况他们所主张的外交?所以说历史
环境塑造了一整代的庸人,这确实是我国运之不堪,我民族之不
幸。
归纳当今外交理论的特点有如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中国外交後面缺乏精神意识的底蕴。这些河殇派人士最反对
的就是毛周时期的意识形态挂帅。但他们不能懂得的是,成大事
者必先举大义。这个大义就是精神旗帜,就是意识挂帅。古时的
"替天行道",当今美国的民主制度、自由贸易,都是意识形态挂
帅的典型。毛周外交之所以精神抖擞,也正是因为有了殖民地民
族解放运动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精神大旗。不同时期应该有不
同的大义之旗。今天的旗号应该是反霸权主义、反军事强权、尊
重与维护国家政治形态多样性等。当年,铁托与印度等国领导人
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赞许与响应。今天,中
国应该根据新的形势,开创新的反军事与经济霸权运动。然而,
"不出头","不对抗","韬光养晦"等鸵鸟政策将迫使中国主动放
弃独立外交的政治立足点,使中国丧失了精神道义的后盾。正因
为如此,中国对西方的道义攻势显得穷于招架,毫无还手之力。
在此要补充的是,邓小平当时的这几项策略是根据对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初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因此带有邓小平个人实用主义色
彩和特定历史的烙印的,具有理论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能管一
事不管万事;能管一时不管一世。邓小平提出这几项政策实属一
种无奈,是当时精神和物质双重贫困的结果。毛周外交之所以能
够气势滂薄,是因为有"风压倒西风"的精神力量在。且不说响当
当的"五项基本原则",毛泽东的那个有名的"五。二零声明"简直
就是对美国内政的"干涉"。反观八十年代末,社会主义纷崩离析,
不说中国当时的政治信仰崩溃了,中国人对自己五千年的文化都
丧失了自信。赵紫阳甚至颇为得意地把"河殇"一书赠予李光耀,
可见当时中国整个上层建筑几乎是瓦砾一堆,而用西方的精神意
识栋材又只能为自己建造坟墓。邓小平提的"不出头"、 "韬光养
晦"实在反映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窘迫,打不出一面响亮得起来
旗帜,只好偃旗息鼓,至少发展物质财富与国无害。物质上,中
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时的家当尽管依然拮据,但要比毛
泽东支援世界革命那时要丰实得多,国力确实是有相当的增长的。
然而随之增长的并不是一个大国的底气,却是那种在国民拜物主
义风气中日渐膨胀的市侩哲学,与这样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所谓
"人为财死"、"有奶便是娘"等势利行为也就体现在当今外交的方
方面面。
二)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横行理论界。如前所述,当前的中国外交
是一种实用主义外交,并不以某种上得了主义档次的理论或思想
为主导,更没有健康的意识形态作为精神后盾。外交的运作也正
如CG形容的,只顾五寸之内的利益而没有远大的战略筹谋,所有
外交思想路线或政策方针所围绕的中心就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同"军事决定论"类似,当今的理论家把民族的意识,国家的行为
片面地置于经济目的之下,置于物质力量之下。他们没能意识到
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强大只是国家强大的评判条件,而不是决定因
素。西方的一些历史学家在分析国家的兴衰时,常常机械对比一
连串数字,却不能理解其後面深刻的原因。今天的不少理论家一
定读过不少西方诸如此类的论说,因而也承袭了他们的历史观和
方法论。
穷兵黩武导致国家衰败的道理容易被人理解,而经济发达并不能
保障国家免于覆灭的事实却不为人所注意。隋朝的经济实力是中
国历史上空前的,隋炀帝有能力实施开凿大运河这样的世纪大工
程,足以反映骄人的国力。当时的国家竟是如此的富足,以致李
世民在多少年后还在吃隋朝的粮食。然而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最
短命的王朝之一。同样在西方,商贸高度发达的腓尼基被比她穷
得多的希腊吞没,希特勒铁蹄让欧洲颤抖之前约五十年光景,德
国还是个西欧最贫穷、最落後的农业国。可见"经济决定论"是盲
人摸象式的思维方式,其思想意识依然停留在洋务运动时期的认
识水平。正如当年的洋务运动不能避免甲午战争失败的命运,今
天的经济决定论也绝不可能给中国的崛起带来成功的希望。
叁)中国外交正在奉行强离弱的自杀性外交。正因为受经济决定
论的主导,中国的外交似乎只剩下市场分额和产品出口这唯一的
考量了。穷国是没有多少钱买中国产品的,嫌贫爱富也就成为很
自然的道理;强国是规定游戏法则的,想捞经济实惠,必然得听
从强国的需要,因此将毛周时代的让世界起敬的那种见势不趋,
见危不惧的凛然风骨当做笑话来讥讽。结果是什麽呢?一方面,
中国只有兴趣于所谓大国外交,确有挤蹭G9的意味,到头来伙伴
比谁都多,一旦有事朋友比谁都少。另一方面,正如朱熔基所苦
叹的,同西方生意做得越大,利益比率却越低,大头都是人家赚
的,自己反因量的顺差还要向人赔罪。这些情况所说明不仅仅是
中国经济外交的失策,更反映了一种失败主义政治和失败主义外
交。
照目前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在政治上的命运可能还不如台湾,国
际地位永远不及俄国。除非接受美国对中国的政治改造,国家四
分五裂,不然富人俱乐部是绝不会容纳政治上的异教徒的。在经
济上会越来越成为象泰国那样的国家,永远不可能胜过日本。国
民物质条件一定会有长进,但要靠出卖市场和劳动力资源来维持。
西方强权会很容易让中国回到穷困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样
的中国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大国,才真正地融入了强权世界,才
是一个不对他国具有威胁性的大国。但这是中国应该走的路吗?
(送交者: hmz于 April 15, 1999 19:30:05)
-- 冰人
电邮:[email protected]
ICQ:2385059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2.81.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