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eo167(极度空虚~~leo)
整理人: windows____98(2002-05-25 15:17:21), 站内信件
|
30年前,大多数企业的雇员由“白领”和“蓝领”两部分组成。进入90年代后,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出现了“金领”阶层,并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
“白领”仍需提高
“白领”一般泛指管理和科技人员。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将当今的劳动力分为三种类型;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力、个人服务业劳动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劳动力。显然,其中第三类“解决问题的劳动力”即泛指“白领”,包括研究人员、策划人员、软件设计师、投资银行家、法学家、审计师、各类专业顾问、企业各级主管、产品策划员、政府公务员、导演及文艺演出组织者等等。近几年,发达国家对“白领”中的“知识主管”尤为青睐,认为此类白领的素质可决定一家企业的兴衰,所以许多企业不吝以年薪10万、20万美元物色一名高级知识主管。他们的用意十分明显,期望通过知识主管的策划和组织,将企业引入知识经营的阶段。对于未来企业白领人员的要求,美国《未来学家》专栏作者罗杰·赫尔总结了以下7条:1、技术专长能力,尤其是在21世纪大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专长能力;2、创新与想象能力,要求白领能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经营和技术创新;3、数字计算能力,白领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在数字化轨道中运行的要求,对数据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4、组织能力,尤其指在结构重组方面的组织才能;5、说服能力,这是企业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实施合纵连横策略,争取到更多合作者的基本功;6、表达能力,指白领必须做到表达清晰、逻辑性强,使对方深刻领会;7、学习新知识。
“蓝领”需求下降
“蓝领”通常是指现场操作工人。随着工业生产和服务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蓝领员工的需求量将逐年下降,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出这种趋势。哈拉尔根据对12个工业化国家和6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认为在未来15至20年内,蓝领工人人数将会占劳动力总数的52·5%以下。据对美国制造业350家公司的调查,过去8年,有近85%的蓝领更换岗位,其中有1/3的蓝领离开了原受雇公司。
“金领”脱颖而出
“金领”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发展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标志。根据美国匹兹堡行政管理咨询公司部裁罗伯特博士的论述;“金领是由知识经济孕育出来的新一代劳动大军,他们的出现需要管理部门用新办法来对待,这些人凭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专门技能和智力被公司认同。”一般来说,“金领”具有如下特点:把自己的才能和智力作为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工作常具有不重复性和比较复杂的特点,要求基础知识扎实,善于发现问题,注重自我管理。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工业发展的需要,最显著的特征是“简单劳动成份”减少,“技术创新成分”增加,尤其在半导体、电脑、通信、自动控制、生物工程、航天以及软件领域,“技术创新成分”几乎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欧盟劳工同盟1997年对其成员国制造业的调查发现,“白领”、“蓝领”的失业率达4·85%,而“金领”的失业率仅为0·55%—0·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