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Re:有什么好的外国小说值得推荐??

主题:Re:有什么好的外国小说值得推荐??
发信人: zyw711(毒死上帝)
整理人: joantu(2002-05-07 00:37:54), 站内信件

关于《在路上》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用三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小说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狄安、玛丽露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喝滥饮,吸大麻,玩女人,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作鸟兽散。同时,书中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思绪的自然流动,反情节,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评语法规范的长句,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及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书中又展现了美国辽阔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镇……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关于《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

                      

  受到文艺界广泛关注的另一位“垮掉的一代”作家是凯鲁亚克。他于1922年3月
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一个印刷商家庭。父亲破产后长期患病,哥哥夭折,母
亲被迫到一家鞋厂干活以养家糊口。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治愈的
创伤。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迷恋歌德、雨果等人的作品。1939年,他进入哥伦比亚
大学学文学。但是,他厌倦那里的学院式教学,未毕业就离校而去。他当加油员、
体育记者,模仿爱尔兰意识流作家詹姆士.乔伊斯写小说。不久,他到一艘商船上
当厨工,后又报名参加美国海军。为时不长,他因不遵守军纪被开除。他因患精神
病三次住进医院。1944年春,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不久就同卡萨迪一道横穿美国
去浪游。他阅历增加,创作激情勃发。1950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小镇与小城》,
但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此后,他多次在美国和墨西哥漫游,一路上吸毒、酗酒、偷窃、嫖娼、赌博、
大搞同性恋。1951年,他将自己的这些经历以及与同行者的谈话用打字机胡乱打在
一个长达250尺的纸卷上,一行挨一行,没有留空格,也几乎没有打标点符号。他认
为,只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地”写下来,才能反映事物的真面貌。
而任何修改都是伪装,都是真诚的丧失。金斯堡后来称赞他说,这是用新颖形式记
录真实思想的新尝试。凯鲁亚克仅用了三周时间即把他这部新作写完,作为小说送
到海盗出版社。书稿被压了6年,最后经编辑大加斧削,加上标点,于1957年秋天以
《在路上》为题出版。作品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后美国一部分青年人不满现实、精神
苦闷的心态,同金斯堡的《嚎叫》一样,成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经典。评论界
起初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它没有情节,不讲究结构,显得
杂乱无章,根本不是什么小说,只不过是一篇胡乱涂抹的旅行记录。但也有人把它
捧得很高,认为作者堪称“新体小说的圣手”,作品“信手写来,浑然天成”,从
内容到形式“都是大胆创新的成果”。 
  褒也好,贬也罢,凯鲁亚克反正从此一举成名。他备受鼓舞,一连又写了17部
小说。其中,《达摩游民》(1958)是他在失意的年月潜心研究佛学后写成,描写主
人公追求禅宗境界,到美国西北部深山老林寻找“达摩”法理的经过。《地下人》
(1958)是又一部描写“垮掉”青年流浪生活的作品。《在巴黎悟道》(1966)则记叙
主人公在巴黎参禅悟道的逸闻趣事。所有这些作品都带有自传成份,内容和风格大
同小异。这一切说明,写完《在路上》之后,凯鲁亚克就逐渐文思枯竭。但他一直
自视甚高,同评论界的普遍看法形成较大反差。因此,他感到抑郁愤懑,1969年因
酗酒而死。 



----
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卡尔、金斯堡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路途某处,
我知道偶会遇到沧桑,也伴随着幻想,
会发生一切一切的,只要我还在路上!


我的文集--《蓝色发条》 

欢迎大家来访:【文学创作】


友情连接
MMPhoto(漂亮M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