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eixi()
整理人: netfox(1999-06-23 11:42:06), 站内信件
|
北约战机尚在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其19个成员国的领导 人定于今日开始在华盛 顿参加北约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这次 活动之所以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 是因为它将确定引导 北约跨入21世纪的新战略,另一方面因科索沃危机,人们对 这 个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的未来走向增添了许多忧虑。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4日,其宗旨是各成员 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 和平与安全方面联合努力”,“促进北 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是冷战 的产物,其发展历程 大体可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北约成立至1991年,其间 北 约军事战略虽经几次大的调整,如1949—1954年奉行的是“地 区性遏制战略 ”,1954—1967年修改为“大规模报复战略”, 1967—1991年又调整为“灵活反 应战略”,但其战略思想一直 是“集体防御”,即遏制苏联,防范华约,保卫北 约防区不受 侵犯。公约的核心条款是第五条:“对大西洋一个或几个成员 国的 进攻将被视为对大西洋所有成员国的进攻。一旦出现这样 的进攻,每个成员国都 将立即单独或同其他成员国一起采取必 要的行动(包括使用武力),以帮助受到 攻击的成员国。”历 史证明,北约与华约长期对峙,使欧洲维持了40多年冷战下 的 和平。
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今。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东欧的剧变, 北约也进入了新的发 展阶段。1991年华约解散后,北约本已没 有存在的必要。但同年11月,北约举行 罗马首脑会议,商讨北 约的生存和今后战略问题。会议最后确定,北约除执行传 统的 “集体防御”任务外,将把战略重点逐步转向“预防冲突和处 理危机”, 从而为北约继续存在下去找到了新的依据。会议还 提出要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 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并 将执行联合国授予的维和任务。随后,北约又逐 步加强了与中 东欧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的合作机制,并开 始 了其东扩的进程。
北约在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干预之后,美国鉴于其“集体 防御”的原则不再适应 需要,于是提出了“维护共同利益”的 新概念。美国驻北约大使沃什波强调,未 来的“北约并不只是 保卫领土,而要维护共同利益。北约应该成为成员国保卫共 同 利益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工具。”
促使北约做出这个转变的原因是,北约面临的威胁发生了 变化。北约军事委员会 前主席瑙曼说,北约现在面临四个危机: 俄罗斯局势的不确定性;前苏联和东欧 地区的区域和民族冲突; 核武器和生化武器扩散的威胁;国际犯罪和恐怖活动等 。美国 认为,为应对这些危机,北约必须具有干预能力,并且应该把 干预的范 围扩大到成员国领土以外。此外,北约还可以在成员 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不经联 合国授权而采取行动。对于美国的 上述观点,一些欧洲盟国有不同看法。但是应 当看到,分歧只 是在于要不要联合国授权,要不要把范围限定在欧洲,要不要 采取一致同意、个案处理的方式来实施“管理”,而不是要不 要“维护共同利益 ”。
更为重要的是,北约的战略调整被认为符合欧洲一体化的 需要。目前,欧盟国家 的主权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少 专家甚至认为国家主权的概念是冷战时的 观念。北约秘书长索 拉纳就曾说过,现存欧洲安全体制所依赖的主权概念不但不 能 保障和平,相反还是引发冲突的根源。实际上,一些欧洲盟国 之所以会参与 或支持轰炸南联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认识。
北约战略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从军事政治组织向政治 军事组织的转变。近年 来,北约加强了对伙伴关系国的人道主 义援助,加强了同他们在反恐怖、反走私 等方面的合作,向他 们提供技术、军事援助,并推动这些国家之间建立友好睦邻 关 系。其中,最关键的是推动中东欧国家军事和政治体制的配套 改革。北约认 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东欧和中亚国家出现 动乱。用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的话 说,那就是在保证西方的民主、 人权和法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的欧洲。
北约的政治军事化并非意味着要削弱他们在军事方面的努 力。北约始终认为,苏 联的瓦解和东欧的剧变离不开军事威慑。 因此,即便是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北 约特别是美国并未放松 军备建设。1998年,北约19国的军备开支高达4200多亿美 元, 几乎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要多出一倍。而北约战机对南联盟 的轰炸就更 能说明北约对军事威慑的重视。
北约战略的调整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它自然反映了美 国的利益。按照美国人 设计的欧洲政治格局,欧洲安全的责任 应该由北约来承担,欧盟“主管”经济发 展,欧安组织则负责 有关人权和民主等方面的事务。欧盟对这一分工显然是不满 意 的,因为它认为欧洲的事务应该由欧洲人来管,但鉴于它现在 尚未形成统一 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而且在安全上一时还离不开 美国的保护,所以眼下还不敢同 美国闹翻。因此,在制定北约 新战略这一关键问题上,欧盟的发言权有限,最后 很可能还是 美国说了算。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2.191.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