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usana.cq(Susana牌QQ糖)
整理人: znevar(2003-09-11 13:13:44), 站内信件
|
吴念真的编剧。说母女关系,说隔阂,说分离,说寻找,说回归还有理解和宽容。
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淡淡的感伤,吴念真最擅长的叙事风格,许鞍华特有的情绪把握。看的时候不时想起杨德昌令我感慨万千的《一一》,有的人说文艺腔十足,假了。可是我说电影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人感到了疼痛或者忧伤,就是好电影。或者无奈或者喜悦,都是值得珍惜的情绪。
《一一》里故事背景很单纯,人物关系也很简单,所以显得平实朴素些。相比之下,《客旅秋恨》的故事被安排在战乱年代,人物牵涉到中日两国,探讨家庭关系的同时还有国家民族的情绪瓜葛。整部影片给人感觉内容充实丰满,张曼玉的风韵气质已露端倪,而扮演她母亲的那个女演员更是演的情真意切。
开始的开始是母女间的疏离与隔阂,日本人的母亲独自在丈夫家里生活。丈夫却不在身边,只有女儿是自己的骨肉亲人。可是女儿却跟爷爷奶奶亲。这个女人严肃拘谨,寂寞度日。好不容易等到了丈夫回来是无论如何不能再放他走了,要走也是跟着男人一起走。只是女儿已经跟父母渐行渐远,她没有跟他们走。留下来还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多年后,女儿大了,来到了父母身边。这时候她有了一个妹妹,而妈妈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独自流泪的女人,变得跟周围的世俗女子毫无分别。整日打牌聊天,不做家务不关心任何人。但是父亲对她说爸爸从前欠妈妈太多,所以现在要补回来。年少气盛的女儿在15岁的时候再次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从此一个人念书一个人悲喜。
又是很多年过去。
妹妹出嫁了,跟着丈夫去了加拿大,而父亲早已去世。这个世界上在母亲身边的却是当初离的最远的大女儿。所谓宿命。
还是争吵还是易怒,性格刚烈的母亲想到了回家。回她年轻时为了爱人而离开的故乡,日本。
她带上了大女儿回她原来的家。
家里来接她的是大哥,当初同意把妹妹嫁给那个中国翻译官的就是大哥。
对于女儿来说,这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说自己听不懂的话,吃自己没有吃过的菜。但是对母亲来说,这里是自己出生成长的故乡。有小学老师,有初恋情人,还有一起长大的小姐妹。
母女间的对话从这里展开,女儿终于开始明白母亲的寂寞偏执是因为什么。家意味着什么,亲人意味着什么,故乡是什么,爱与不舍是什么。
最后的最后,当初最远的变得最近,当初疏离的重新靠近。这个世界太多冰冷,所以我们要紧紧依靠。血缘的牵连是一辈子无法放下的结,我们谁也无法割舍。
很多感触积在心里,一时难以言表。只是在昏黄平缓的镜头下,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暗涌的激情和起伏。走到哪里,家与亲人都是一辈子的心事和想念。
感谢吴念真,感谢许鞍华,感谢张曼玉,让我觉得很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