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way()
整理人: netfox(1999-06-23 11:40:49), 站内信件
|
一、科索沃战争源何爆发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其实蓄谋已久。
在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后,大量分析文章认为以后的国际社会将出现多极世 界,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将成为世界的五极。这些分析都很有道理 ,只可惜这种局面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需要一个由美国充当“国际宪兵”的单极社会,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美 国可以为自己获取最多的利益。于是美国尽其所能,要破坏出现多极世界的国际 环境,最可取的,莫过于通过北约,将经济实力最强,但军事实力未能与之匹配 的欧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其他的各“极”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难以 形成气候。
欧盟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超过美国,但其军事力量却远不如美国,如果 利用北约来控制欧盟各国,那么美国不但可以压制其他各“极”,而且他通过北 约发挥利用其军事优势获取的利益,将远远超过在经济竞争中通过其经济实力的 对比来获取的利益。
于是美国利用欧盟各国长期躲在美军保护伞下形成的的惯性心理,极力维护 北约的存在,一方面制造舆论,声称在未来的世纪中,大的冲突将出现在各种文 化和宗教之间,最主要的就是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圈、穆斯林世界之间的冲突 ,努力将北约塑造成新时代的“十字军”,一方面又为北约树立新的敌人:伊拉 克及“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妖魔化的中国(新世纪中的“黄祸”)等。然而 这些敌人对欧盟来说都比较遥远,不够直接。
如今,以法国和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发展使北约之中出现了离心力,欧 盟与美国之间的多次贸易冲突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约制这种离心倾向,以免造成 北约的分歧乃至解体,美国需要令欧盟发觉有对其更直接的威胁,迫使他们寻求 美国的保护,科索沃便成为极其理想的地点。
位于“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的南联盟,曾经是一次大战的导火索,在 这个地区发生任何冲突都可以令欧洲政治家和外交家神经高度紧张。而那个地区 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等诸多民族,有东正教徒、天主教徒 、新教徒和穆斯林等多种宗教信徒,种族和宗教冲突层出不穷,在历史上种族清 洗和种族屠杀也发生过多次,种族和宗教冲突极易煽动。而且塞尔维亚人与俄罗 斯人同属斯拉夫人,种族和宗教相同,在历史上与俄罗斯有比较亲密的盟友关系 ,攻击塞尔维亚可以直接刺激莫斯科。
自从南联盟解体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插手这个地区,并通过克罗地亚和波 黑的冲突,对南联盟步步进逼,而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倒向北约和匈牙利加 入北约,包围圈终于完成了。
此时美国要做的,就是鼓动欧洲国家,使他们同意并参加北约对南联盟的空 袭,因为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参加,将极大地刺激塞尔维亚人和俄罗斯人, 使他们仇恨北约各国。
以法国和德国为核心的欧盟也一直关注着巴尔干地区。对他们来说,如果南 联盟真的引发了巴尔干地区的难民潮,将有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使整个欧 洲南部处于动乱之中,并波及他们自身,这是他们一直惧怕的;另一方面,如果 能如法国所言,让南联盟“加入到欧洲大家庭”中,对整个欧洲都大有好处,欧 盟将能包含几乎所有的欧洲地区,其实力将会大增,战略地位也将大有改善;而 且出兵科索沃,符合他们致力于扩大其在全世界影响力的政策。
由于美欧的“共识”,在奥尔布赖特的策动下,北约达成了空袭南联盟的决 议,科索沃战争终如美国所愿展开了。
随着对南联盟的空袭,美国所期望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作出了反应,他同 意南联盟加入俄—白联盟;更妙的是:俄罗斯曾经放出风声,要将核导弹对准北 约各国。这个有心的“玩笑”,无疑将迫使欧盟各国老老实实地躲在美国的核保 护伞下,寸步难离。
二、欧盟和美国对科索沃战争结局的不同看法
北约宣称对南联盟的空袭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那么科索沃战争的最终结 局会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北约中的美国和欧盟成员观点是不一样的。
欧盟成员的观点在法国的一次发言中表露无疑:他们希望“将南联盟拉回到 正常的欧洲轨道上”,也就是“解除米洛舍维其的独裁统治”,改变南联盟的社 会主义制度,使之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上与欧盟成员国保持一致,“加入到欧 洲的大家庭中”。
美国却只是表示要由北约武装进驻科索沃,维护当地阿族的利益,很少提及 对南联盟的态度。那么美国是否也要想欧盟那样,颠覆南联盟的政权,以推行其 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呢?
其实,美国所希望的,不是一个法国式“加入到欧洲大家庭中”的南联盟, 而是一个巴尔干的“伊拉克”,可以让美国一直在那里保持其军事力量和影响。
当年的“沙漠风暴”行动,美国完全可以彻底打垮萨达姆,并颠覆其政权, 建立一个亲美国的政权,但布什却选择了在开战100小时后停战。这并不是美国为 了“减少人员伤亡”,而是有其政治目的:彻底打垮了萨达姆,海湾国家如沙特 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在消除了威胁之后,出于民族、宗教等问题,必然会请美国大 兵回家,而不允许他们继续驻扎在海湾;伊拉克国力削弱后伊朗在海湾的影响力 必然大增;而且出于宗教等原因,亲美国的政权难以长期维持,而很有可能象当 年的伊朗王朝一样被宗教狂热分子颠覆。于是,为了继续在海湾保持驻军,维持 海湾国家对美国的依赖,美国需要一个既强得可以威胁海湾国家并制约伊朗,又 弱得可以任美国随意攻击的伊拉克。“沙漠风暴”行动的结束就因为如此,而之 后几年海湾的风云变幻,美国的反应也一直在于维持这样的一个伊拉克,并令其 与海湾国家和美国为敌。可以说,美国这几年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如今,通过自克罗地亚独立以来,尤其是波黑战争中的努力,美国已经得以 将其军事力量插手巴尔干地区,对塞尔维亚的打击为不少巴尔干国家树立了南联 盟这个强敌,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求美国人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一如发生在海 湾地区的情形,美国是不会为这些国家“一劳永逸”地解决南联盟,令他们可以 安心到请美国大兵回家的。
另一方面,留下科索沃这个欧洲“永远的溃疡”,可以令欧洲国家在暴怒的 北极熊的咆哮声中,老老实实地躲到山姆大叔的核保护伞下,保证美国对欧盟的 控制,从而保证了单极世界中美国“国际宪兵”的地位。
三、科索沃战争的结局
由于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的军力为主,因而结束战争的决定权主要在于美 国。相信美国会满足于大幅削弱南联盟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空防力量,以便为美国 以后可能的武力威胁或继续攻击创造条件,颠覆南联盟政权或使之崩溃不符合美 国的利益。
美国这样做,可以提出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
1.进一步的进攻将耗费巨额资金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是所有北约国家所不 愿看到的;
2.进一步的进攻将严重违反国际法——虽然美国的确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否则就 不会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空袭南联盟了),但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拿 出来当挡箭牌。
3.基于人道主义理由——相信这会是北约终止空袭的“理由”,正如当初开始空 袭也是基于这个“理由”——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平民伤亡。
于是,在南联盟最终同意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之后,美国就会卖脸给俄罗斯 ,同意停止空袭,但保留一条尾巴(如果南联盟执行协议不力,北约仍会再次空 袭),以便以后利用。
空袭持续了四十多天,南联盟已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相信停战的这一天很 快就会到来了。
-- 要改变社会,首先要认识社会、接受现实并适应社会。
人皆有梦,但人不能一直活在梦中。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3.207.171.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