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基甸文集>>个人原创>>关于天主教与“新教”--网上讨论记实

主题:关于天主教与“新教”--网上讨论记实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2:31), 站内信件

关于天主教与“新教”(一) 

参加对话者:基甸、光明顶、阿里老郎 

最初发表:宗教论坛

〔基甸〕

最初发表:宗教论坛

昨天两位朋友几乎同时发来私函问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也挺“敏感”。我对天主教的了解只能说还比较肤
浅。如有“黄腔”之处请大家不吝指正。另外我想这个题目也应该请天
主教的弟兄姐妹来谈谈才会“兼听则明”。当然,任何个人的观点都难
免带上个人的感受、感情。。。在里面,要完全“客观中立”是很困难
的。

大家当然都知道中文里“基督教”有“广义”、“狭义”之分,广的包
“天主教”和“新教”,狭的特指新教。这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所
以我首先要说的是很多时候差异被夸大了。不管怎样,我们都相信圣经
是上帝的启示,都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都相信“三位一体”,都相信
耶稣为世人的罪而死,死后三天复活,都相信耶稣是“道理真理生命”
,若不藉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些共同的信仰使我
在主内成为弟兄姐妹,其对于信仰的重要性也远远超过那些差异的地方
,而这往往却是最被忽视的。关于“教派”与基督教信仰,请参考以琳
的旧帖。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谈到“旧教”跟“新教”,自然不能不谈到“宗教
改革运动”。这里面有很多是神学上的差异,比如“新教”提出的“唯
独圣经”,“唯独耶稣”,“唯独信心”(回到“因信称义”的真理上
)等等,这些对于中世纪天主教的一些“传统”和“制度”来说是冲突
、有矛盾的,最终也就导致了宗教上的“分离”。但是,在另一方面,
“改革”不是“革命”,所以马丁路德加尔文他们并没有对历代教会和
圣徒的所有“传统”采取“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的拒斥态度。恰恰相

反,他们对历史上的合符圣经真理的“教义”(比如奥古斯丁的神学思
想或者“因信称义”的真理)是持继承、发扬、借鉴的态度的。所以从
“新教”的角度看,“宗教改革”的真义就是“回到圣经”,从中世纪
天主教教庭和教会“掺杂”了的教义、仪规等等里面解放出来,返璞归
真,回归圣经真理的源头。所以有人把“改革”翻译成“归正”,觉得
比“改革”更加贴切不容易误解。当然,“宗教改革运动”里面也同时
掺入了很多历史社会政治。。。等等的因素。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今
天的“天主教”也是经过了“宗教改革”的,所以与我们印象中的中世
纪黑暗时期的“天主教”应该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一个宗教信仰体系没
有真正的了解就乱下评判是非常危险的,而我相信不但在基督教以外,
而且就算在“新教”的“福音派”的人士当中,都存在对(现今)天主
教的误解和偏见,这种类似于STEREOTYPE的误解和偏见往往不必要的夸大
了分歧,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CATHOLIC本来是“大而公”的意思,在新教也用的“使徒信经”里面也

有“大而公之教会”或者“大公信仰”的说法。我不太清楚中文翻译成
“天主教”有什麽来历和讲究。

就我非常有限的了解,(今天的)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差异主要在对玛利
亚的看法、教庭制度、圣像、对圣餐意义的理解及其它一些仪式上的不
同等等方面。比如天主教的教堂里有圣母像,新教的没有。这个恐怕要
涉及“唯独耶稣”和“偶像崇拜”等教义上的比较大的分歧,比较麻烦
一点。不过我自己也看过天主教弟兄的帖子,解释说天主教并不“崇拜
”玛利亚,而是“尊敬”她,就象尊敬所有其他圣徒一样。如果是这样
,连这个分歧也没有那麽严重了。关于教庭制度和天主教的教会组织方
式,我想多少有一些传统的沿袭。如以琳在他的帖子里指出的,有好些
天主徒也并不崇拜教皇。至于一些具体仪式上的不同,我个人认为根本
就不危及基本的信仰,在新教里各“派”也是在这方面有一些细微差异
。信徒对此的态度是宽容的。我个人倾向于把这看成类似于“风格”上
的差异。上帝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并没有要我们刻板的“统一

”,所以也允许我们有“风格”上的多元化(就象网上为数很少的几个
基督徒各人的“风格”也不同一样)。“宗派”的情况当然有时候对“
外人”:-) 来说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时候上帝怜悯人的软弱,也允
许这样的情况存在,但这并不一定说明上帝“支持”这样做。

另外在天主教内部(就象在“新教”内部也可能有的情况一样)也存在
不同“进度”的信仰,有比较“认真”的,也有“挂名”的。在对待上

面提到的差异方面,有比较尊崇教庭、“组织”的,也有比较“自由”
甚至倾向与“新教”“福音派”信仰的,不可能“一刀切”,所以也就
不应该“脸谱化”。

总的来说,我个人虽然不能认同“圣母崇拜”和教庭制度等等,但是我
相信很多天主徒是清心爱主,“敬天爱人”的,我跟他们的信仰没有本
质上严重的差别,他们都是我主内的弟兄姐妹。当然,这只是我自己非
常个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所有“新教徒”。我这一帖算是比较“和稀泥
”的看法吧。认真、详尽、理性(不过于“论断”)的“教义”比较实
际上也很重要,我想就留给“功力”更高一点的人去做了,呵呵。:-)
--抛砖引玉的意思。

另外,对所谓天主教跟新教的“宗教战争”(比如在北爱尔兰的情况)
一般人也是有所夸大的。而且“宗教战争”的提法也不一定准确。奇怪
的是很多“人本”得很的人士常常把宗教看成政治、种族主义等的工具
,而在这个事情上(以及诸如“十字军”的历史的事情上)却笼统地以
“宗教战争”来概括,的确给人“双重标准”之感。
〔光明顶〕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异同:

一、基础信仰
二、海外宣教
叁、历史渊源

一、基础信仰:
基本来说,天主教和基督教最大的差异,在於他们两个宗派怎麽解释
「因信称义」这句话。

基督教的一般解释,认为圣经的话说:「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
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得以进入神的国度,是神的恩典。
是神白白给的。人不必依靠行为。只要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有赦免
罪恶、拯救我们脱离死亡的刑罚的能力,只要我们将自己的主权,都
交托依靠他,神的恩赐就白白的临到人的身上了。新生命就在基督
徒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并且把主权交给他的时候,进入信徒心里。
基督徒在这一刻就进入神的国度了。

天主教的解释,认为圣经的话说:「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神的恩典好像一口大锅。怎麽得救,就是要从这
恩典的大锅里,支取神的恩典。而支取神恩典的方法,就是要「相信」
:「天主教指定的祭司,可以用七个教礼仪,把神的恩典分派给人。」
然後按着天主教的规矩,在婴儿初生的时候,受洗礼。长大的时候,受
坚振礼。结婚的时候,行婚礼。每主日,守圣餐礼。犯错的时候,行告
解礼。按着教规定,行按立礼。临终的时候,作临终抹油礼。只要信
徒按着规定,由圣职人员行这些礼,神的恩典就临到他们,他们就得救
了。信徒的责任,就是「相信」神所选立的「圣职人员」可以使人得
救。信徒要相信:洗礼可以把原罪洗除。相信坚振礼可以确保信徒仍然
留在神的恩典中。相信婚礼可以使新人都成为圣洁。相信圣餐礼是领受
耶稣的肉和血,可以进入人身子里,使人成圣。……以此类推。
如果从这一种对「相信」的看法,可以知道基督教和天主教有十分大的
差别。一个人相信了什麽,对他能不能得到信仰的力量,有绝对的影响
。如果采取基督教的路,一个人是由相信耶稣起步,走入信仰的国度。
但是如果按着天主教的作法,一个信徒受了圣礼,只是相信一个系统,
一个圣职人员的行动。这种差别,最终引到整个人行事为人的不同。
虽然行善的时候,天主徒和基督徒都一样。但是基础的差,带来绝
对不同的动机。

二、海外宣教
天主教的神父到了海外宣教,因为他们脱离了婴孩都领过洗的天主教
环境,他们发现如果要带领一个人入教,首先遇到的问题,和基督教
的宣教士一样:就是人不相信有一个创造主。不相信圣经是神的启示。
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不相信人有罪。不相信接纳耶稣可以得到新
生命、进入神的国度。

於是他们和基督教的宣士一样,在那里努力的建立基础信仰。等到信
徒相信了这些基本信仰,才把天主教的礼仪,加在信仰上面。引导信
徒,按着天主教的传统,接受礼仪救人的信条。

这种做法,起初的时候和基督教完全一样。但是到了信徒相信了、结
婚了、生了孩子,差别就出来了。孩子对信仰的解释,完全不是初信
的第一代信徒那样单纯。他们没有经过辩论神是创造主、耶稣是神的
儿子、圣经是神的启示……这个最基础、最重要的部份。你问他相不
相信,他所说的相信,和他父母(第一代信徒)的相信,完全不一样。

叁、历史渊源
许多人对广义基督教史的看法,有偏差。因为广义基督教,包括天主
教,和不相信天主教的原始基督徒。这些不相信天主教的原始基督徒
,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并且一直和天主教共存共荣。只是因为他们没
有明显的组织,没有留下历史记载。
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时候,设立了宗教裁判所。这个宗教裁判所的主要
责任,就在审判所有不参加天主教的原始基督徒。凡是天主教的教士
到达的新领域,发现当地有些原始基督徒,不参加天主教,就把他们
抓起来,加以审判,处死。以免影响天主教的发展。宗教裁判所的审
判记录,反而成了天主教以外,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文献。

所以原始基督教的发展,最初是由耶路撒冷教开始的。第一世纪基
督教共有五个中心:耶路撒冷,北非的亚历山大港、以弗所、安提
阿、罗马。後来因为耶路撒冷城破被毁,耶路撒冷教就此消灭。
亚历山大港受到回教包围,信徒转入地下,基督教的影响力也就转
弱了。以弗所、安提阿在地震中毁灭,信徒散。以後也看不出他
们的影响。只有罗马教,因为西罗马帝国的崩溃,继承了罗马帝
国的版图,成了一个国家,所以势力越来越大。
後来罗马教因为取代罗马帝国,政治渗入宗教,教皇就宣布禁止
信徒读圣经。把信仰变成仪式。使信仰成为统治的工具。这种禁止
读圣经的禁令,一直到1963-1965年的第二次梵帝岗大,才发布
神圣启示的教义,准许信徒参加查经、读经。如果有兴趣,不妨参
阅 "The Documents of Vatican II" by Walter M. Abbott, S.J. 
Association Press, 1966.
更正教,又名抗罗宗、俗称「新教」,其实其中仍有极大的差别。
路德是直接由天主教里面分出来的。受到天主教的影响自然不言
可喻。由於马丁路德在十七世纪出来改教的时候,非常强调「因信
称义」的道理。所以他所说的「信仰」和基督教的「相信」非常接
受。但是由於他仍然继承了天主教的全套礼仪,只是把解释的方法
加以改变。虽然在十七世纪带来一股改革风,路德的信徒一时之
间受到很大的影响。到了第二代、第叁代基督徒出生之後,婴儿洗
礼很快就吞噬了改革初基的那种单纯信心。又回到天主教的老路上去。

而英国国教则更加不用说。原来只是因为罗马教皇不批准英国国王
的离婚,所以由英国国王和英国主教合作,把天主教势力赶出英国
。信仰、信条、教义、组织,完全没有改变。所以基本上来说,英
国国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完全是换汤不换药。这种角度看英国北爱
尔兰的冲突,就知道这些所谓的天主徒、基督徒,完全是一家人兄
弟打架。如果我们只因为英国国王或女王和教宗的差别,就区分他
们是天主徒、基督徒,这种区分,完全外行。

至於现在美国的许多基督教宗派,完全和天主教没有渊源,所以硬
将他们说是「更正教」或「抗罗宗」,他们原来就从来没有更正过,
更从来没有抗罗过,何来更正可言?不如将他们当作原始基督教看待。

〔阿里老郎〕

(一)

基甸兄,您好!。。。

您全篇对天主教的说明,新教和旧教的表面
差异《几乎》完全正确。
不过,对《圣母》的解释,您被骗了!嘻!
天主教对圣母的崇拜问题,您被我们的文字游戏搞糊涂了,变成
了糊涂虫!,不过,您也知道,我最欣赏糊涂虫!嘻嘻!
《崇拜》和《尊敬》有什麽不同?您到天主教堂去看过没有?
圣殿前面一定有圣母像,教友们进教堂前,都给圣母鞠恭敬礼,
这是尊敬,还是崇拜?不过,我们信的神,确实和新教信的神是
相同的,神只有一个,圣母不是《神》,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天主教跟新教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圣体圣血》吧?

如果您去过天主教堂,您可以看到二位教友读经,神父读经,
讲道理,各种祈祷,但是如果您仔细观察的话,前半部的《圣言
仪式》结束之後,后半常的《圣餐仪式》,才是主戏。
神父祝圣了酒和饼以後,那就成了圣体和圣血,领洗教友在弥
散结束前,都必恭必敬地到祭台前,领圣体,回到位子上,都像中
了邪一样,嘴里念念有辞,看起来真是《天人合一》哟!
领圣体以後的祈祷文是这样的:
《我感天主,我谢天主,今日临我心中,俾死后援我升天,其功
至伟,其恩至大,我今当永时永日永月,不忘天主救世之奇爱,
圣母敬恭之隆功,三王来朝之圣礼,终日存想,一世不忘,孰得
天主永存我心,永持我口,永保我身,阿们!》。(部分错误不
本人不负责。)
难不难?那有这麽麻烦的祈祷?我是会背的,其他的华侨教友
如何,咱就不知道了。不会背的人,就拿自己的话祈祷,跟各位
相同。

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别说是我泄漏的噢!
前年,在北京的时候,常去东交民巷的天主教堂,中国的天主
教还在搞拉丁文弥散,神父祭天,教友在下面《望》,这是《望
弥散》的由来。(在西方国家,早改了,神父跟教友一起祭天!)
有一次,弥散的时候,二位大妈教友,为了祈祷的速度快慢,在
斗起嘴来了,让我看得目瞪口呆。天主教的老式弥散,真是不敢领教,
如果,没有经过凡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全世界的主教会议)的
改革,天主教早垮了。 

嘻,昨天跟两位牧师朋友打了乒乓球,把他们杀得哇哇叫,
还决定以後每星期四见,一较高低呢!
新旧教似同非同,要了解天主教,一定要去天主教堂看看,否则

只是纸上谈兵,我对新教的了解,是因为我去过新教教堂,现在还去
呢!您说我是墙头草?嘿嘿,我还上庙里去礼佛呢!
新旧教是不同的,虽然挂的是同样的招牌,《方法》不一样就是
不一样,教理上的差异,我研究不多。。。
如果,您想多了解天主教,老郎愿倾囊相告,不须客气,该骂
的时候,我也会骂,包含教皇在内。嘻!

(二)

天主教友给(光明顶)版主问好!

大名如雷贯耳,今天总算有机会给您问好。
看了您对天主教的分析,觉得很有意思,不能不上台
跟您汇报汇报。

在您提到的基础信仰方面,新旧教似乎没有什麽不同。
在信仰边缘的时候,那些骗人的神父也都说:恩宠都是天
主白给的,但是学了教理以後,才知道被骗了,改啦!
要做好事才能上天堂,这也是天主教可爱的地方,承认
自己骗人。如果新教坚持说《信就得救》,怪不得外教
朋友要骂人,这不是没天理了吗?做坏事的教徒能得救,
做好事的非教徒却不能得救?

天主教里说的《炼狱》,也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人(
包含您,嘻!)死了以後,都得到炼狱里待几天、几年,
等在人世的罪都洗清了,才能上天堂。

至于七圣事只是宗教生活里的一些仪式,每个宗教都
有自己的仪式,新教牧师、长老、执事,在上任的时候,

不也都有一些仪式吗?
婴儿领了洗,不等于就得救,连圣体也不可以领,要学了
教理,考试及格才能领圣体。要不要领圣体,做好信仰生活,
那就是他自己的事啦!婚配圣事也不过就是希望教友们在教堂
里结婚罢了,病者圣事(不叫什麽临终抹油礼)也只不过是
帮助病人安心地接受治疗,和现代的hospice是同样的道理,
坚振圣事也是希望教友别开小差,好好地做好信仰生活。
告解圣事是帮助教友做好悔改的工作。
没您说的那麽严重,好多教友都没弄婚配圣事、坚振圣事、
病者圣事。

唉!要一条条跟您汇报,真累,肚子也饿了。休息休息,
下午回家以後,在继续汇报海外宣教和历史渊源。
回见!
很高兴有机会和您交流。
天主看了一定很欢喜!
感谢天主! 

关于天主教与“新教”(二)

参加对话者:小灶、阿里老郎、光明顶、信徒、新鬼、基甸


〔小灶〕

挂羊头的不一定就是卖的羊肉,这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立此存照。

阿里老郎说:

〉在信仰边缘的时候,那些骗人的神父也都说:恩宠都是天
〉主白给的,但是学了教理以後,才知道被骗了,改啦!
〉要做好事才能上天堂,这也是天主教可爱的地方,承认
〉自己骗人。如果新教坚持说《信就得救》,怪不得外教
〉朋友要骂人,这不是没天理了吗?做坏事的教徒能得救,
〉做好事的非教徒却不能得救?

这是对“因信称义”的直接否定,而不是诠释的问题。

天主教的官方网页在下面,请真正感兴趣的朋友们自己去看。 

天主教百科全书 http://www.sni.net/advent/

〔阿里老郎〕

以前天主教是怎麽传的,我不清楚,在中国的历史里,似乎
不怎麽光荣,法国外邦传教会在中国的恶迹,中国人是都知道的。
真该死!为了传教,不尊重那个国家的自尊和民俗,天主都会觉得
不好意思。
言归正传,您说是天主教让他们相信了基础信仰,再把天主教
的礼仪加在上面。这句话是不对的。我在没领洗,也就是没有基础
信仰以前,学教理的时候,神父就把天主教的仪礼,告诉我们啦!
在这方面倒没有骗我。

至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信仰相同与否问题,似乎新教也一样。
爸妈上教堂,孩子跟着去,有的孩子信仰生活很好,有的就不同,
信了别的教,甚至成了无神论者,这属于因人而异,似乎不应该
通论。

历史渊源嘛?嘻嘻!
新教是从旧教里演变出来的。不管中世的天主教是多麽腐败,
宗教裁判所是多麽可恨,新教是改良派看不惯许多恶形恶状,才
离家出走的,因此根是一条,出了新枝,老根也死了几次,现在
是二代木、三代木,现在的天主教跟以前的天主教是完全不一样
啦!

在历史渊源方面,您说的是对的,改良派离家出走以後,过去
五百年来,新旧教都有很大的变化,由于教义解释的不同,相异
之处是相当大的。
新教里有很多派,长老会我最熟悉,牧师朋友也都是长老会的,
知道长老会和浸信会的人最多,还有许多被认为是异端的教会。
天主教虽然都以罗马为中心,但是也有许多修道会,耶稣会、圣言
会、多明会、方济可会等等,虽然表面上的教理是一样的,仪式
也一样,但是信仰生活的方法却都各有特色。有的重视仪式,有的
自由放任,有的讲信德,有的讲济世,有的守教会法,有的调皮
捣蛋,喜欢开天主的玩笑。很不幸,我接触的教堂就是属于:
《愉快地信仰》,自由放任,没有太多的教条,在教堂里,有佛教
法师的道理,也有牧师的讲道。
好啦!汇报完毕。

楼下有朋友(小灶)谈《因信称义》,羊头狗肉的问题,顺便谈谈。
首先,我最喜欢吃狗肉,挂羊头吃狗肉的地方,是我的最爱。嘻!
原本应该仔细看看这个摊子上,谈了什麽,再跟着谈《因信称义》,
但是最近老眼有病,就不想看了。随便谈谈吧!

因信称义是罗马书第一章里提到的。《义人因信德而生活》,
天主教的圣经里是说:《人因信成义方可得救》,不是因信《称》义,
是不是您打错字了?
《因信成义》不就是说:《因了信仰,成了义人》?成了义人
才能得救呀!光有信仰的杀人犯,得什麽救呀?没有基督教的信仰,
却是义人,不能得救吗? 
《因信成义方可得救》,不知道我否定了什麽?还要留此存证,
吓死人啦!

唉,谈信仰真累,不谈了。
也许会再来偷看,但是不写帖啦!谈什麽新教、旧教,好像变成
了老彼得,怕不传教就会得罪天主,干什麽嘛?耶先生才不会那麽
小气呢?
我们华侨教堂里,有回教教友,有来了三十年也不领洗的朋友,
大家乐融融,天主看了才真会高兴,何必呢?
祝各位快乐!快乐!
感谢天主! 

〔光明顶〕

关於我所说的「基础信仰」,不是天主教所说的那些教义。而是说,
你也是要先相信耶稣是神,也要先相信有神,也要先生皈依的心
,神父才给你开始上教义的课。我所说的,比你所说的早一步。
不知道我这麽说,能不能和你接上轨?

你所接受的天主教教义,是天主教大一统的说法。我的意思是说,
天主教一向主张,除了天主教之外,其他的宗教在中古时期都是
异端。所以他们也就顺理成章的说:除了天主教,其他的教派都
是支流。

但是广义的基督徒相信耶稣,很多时候单单是靠读圣经,有些人
信耶稣,完全不要依靠神父的引领。在这种时候,这些自己相信

耶稣的人,到底算是「新教」呢?还是旧教呢?特别是在中国大陆
那段黑暗时期,很多人相信,根本不管是新教旧教。现在你怎麽
给他们分类?我猜目前叁自一定是把他们归入新教。因为天主教
是主张除非神父引领入教,就不是天主徒。但我却觉得这种硬把他们
归入新教的作法,不一定合乎他们的心意。如果你去对他们说:
你是新教了!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你说什麽。或许只「哦!」一
声,似乎晃然大悟。「原来我信了那麽久,是『新派』。」但
是他又错了。因为新教旧教,不是新旧的问题,而是………

算啦,这个问题扯远了。

〔小灶〕

呵呵,不好意思,又让您(阿里老郎)失望了。

我碰巧又没有打错字耶...下面我给出来一个中英文圣经对照
阅读的网址,您要是有兴趣可以去读读。

另外这“因信称义”啊,正好和南乡哥也在侃,你可以和他一起
读读罗马书一到五章。这是圣经里讲“因信称义”最重要的一段
地方。

至于您上面那“因信成义”,否定的么,正好就是《圣经》--
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因为他们的新约《罗马书》,甚至整
个新约,都是一样的--上面教导的“因信称义”。

立此存照的意思么,就是免得不知情的网友被你那个“天主教友”
的自称给唬住了,以为天主教真的这么教导。那多不好呀,你说
是不是?

至于耶稣先生小不小气呢?我看有的时候还是满小气的。比如你
看他一本圣经都要完了,还不忘了加一句:

启22:18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
上加添甚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那个号称慈爱得不得了的上帝,也板着脸说:万不以有罪的为无
罪。呵呵,可能又要让有的朋友失望了。

但是只有神是永远可称颂的!阿门。

(整理者注:思高中文圣经里面确实是译为“成义”而不是“称义”)

〔信徒〕

天主教是基督教会的一部分。

天主教区别于原始基督教和新教在于如下三方面:

一、对圣经的态度
天主教认为泉源高于江河,并认为教会有裁决哪本书是圣经组成
部分的权柄。因此,天主教把一切“不合时宜”的章节加以忽视
或随心所欲地诠释。如十诫中第二条“不可为自己制作并敬拜偶
像”,就被天主教抹掉了。梵蒂冈称新旧约66卷书为首正经,在
此之外加18卷书为次正经,共列为圣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原始基督徒和新教基督徒认为圣经都是上帝默示的,通过圣灵的
工作,教会认识了圣经、接受某卷书为圣经的组成部分。因此,
教会无权篡改圣经的教导,信徒当守十诫,因为“上帝的诫命违
犯了一条就是(就会)违犯众条”。圣经是我们信仰的基础。

因此,我们怀疑次正经,就是根据首正经的各卷书的内容。比如
《友弟德书》讲述寡妇友弟德使美人计杀了敌军统帅使城堡得救,
她违犯了十诫中不可犯奸淫这条。天主教友可能抗议说:“她并
未真地和敌人上床!”但主耶稣怎么说?思念奸淫就是犯了奸淫!
这样就使次正经作为圣经的地位动摇了。实际上,次正经被列为
圣经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在改教运动时,梵蒂冈为维护教
廷贩卖赎罪券的权益,而做出的决定。英国国教对次正经的态度
很有趣,他们否认次正经是圣经的组成部分,但认为那是必需的
参考教材。

另外,梵蒂冈接纳进化论,也被不少原始基督徒和新教基督徒认
为是否认创世纪、否认圣经权柄、否认上帝创造世界的举动。

二、对敬拜的态度
有天主教友否认自己以马利亚为神。但梵蒂冈说马利亚是无玷圣
母--没有原罪,是上帝之母,只有主耶稣一个孩子,肉体升天。

但根据圣经,并无这方面记载。相反,约瑟和马利亚生了两儿两
女。主耶稣的这两个弟弟原来都不信他,甚至讥讽他;可当耶稣
复活后,他们却挺身而出为主证道,成为教会的领袖。这些在圣
经中都有记载。后来,雅各在波斯被锯为两半,犹大在埃得萨被
肢解。

天主教友遇见高级教牧,尤其是枢机主教和教皇,要单腿跪地吻
对方的戒指。

我们则反对高举个人,只当高举十字架、崇拜主耶稣。

三、对罪的态度
天主教强调因行为成义;宣布“教皇无误”为教义。

原始基督徒和新教基督徒主张因信称义,认为我们的好行为是来
自我们的基督信仰,而非相反“好行为带领我们认识主耶稣”。
圣经依据为:
罗5:1
罗5:20-5:21
罗6:1--6:23

同样,我们也反对“教皇无误”的教义,因为我们虽因信称义,
仍无可夸口,只不过是蒙了恩典的罪人,不可避免地会有过错。
只有主耶稣基督才会无误。

〔新鬼〕

1. 天主教信仰有两个着重点: 基督教传统+圣经

圣经不是唯一的信仰依据.
天主教神学侧重点:基於基督教传统对圣经的诠译.
概含史学科学哲学艺术经济学及各种社公义话题可以说无所不包.
2. 天主教对圣经的诠译不是逐字逐句咬文嚼字乃注重精神层面或神旨.
3. 天主教在选用圣经版本上兴新教没什麽冲突.
4. 天主教不涂抹任何圣经条文,十戒中第二戒乃是被突出,强调
5. 天主教没有接纳达尔文进化论,对神创论坚信不移.
对创世记的创世过程看法乃基於该书之可考背景.
以色列人被流放巴比伦时的作品,不是出於摩西.
6. 天主教坚持叁位一体.圣母是耶稣身生母亲,非神母.
7. "教皇无误"不是教义,而是一种有严格界定的说法.
不等於教皇所说所做均无误.
而是特定场合下通过集体祷告被认为合符神旨的决定--无误.
8. 天主教不搞教皇个人崇拜.当今的教皇比谁都谦卑.
9. 因信称义及行为之义的观点:
天主教认为神给人的信心体现於心口行一致.
说一套做一套不被认为出於信心,
不知道自已在说什麽也被认为出於信心,
个人的选择在信的份上不被认为是被动的或无能为力的.
...暂此.

某对天主教的了解甚浅, 但某与天主教徒多有来往故有些概念.
基本态度:对天主教有什麽不清楚或误解之处,找天主教徒交流,
或到天主教堂去听听,或研究天主教神学.
你的牧师未必能给你实事求事的答案.他们到底活在哪个年代,须搞清.
教从分裂状态走向统一,乃出自神旨,不可抗拒.

〔基甸〕

不过这个关键的“因信称义”的问题好象还是不很清楚:到底“官方”
的天主教是不是也讲“因信称义”的?大家好象都故意在这含糊其词。
小灶你给个英文网址大家也不一定有时间去仔细看,不如你就简单回答
一下下面这个问题(呵呵):

根据你的理解(我对你的理解力相当放心:-)),那个英文网页所表述
的天主教的“官方观点”是不是也讲“因信称义”的?

新鬼兄讲了一些“信心不是什麽”,也没有正面讲天主教到底讲不讲“
因信称义”。

如果“思高”译本是译成“成义”,就算英文是一样的,这个翻译上是
不是也表明了一些“教义”的不同?基督徒(广义)因信是“成为”义
呢,还是“就被上帝算为义”(并不是说就真的不会在犯罪了)?--这
是我对“称义”的理解。

其它差异,比如对圣餐意义的理解,对玛丽亚有没有罪的认识等等我看
基本上大家都是承认差异的。

我自己很同意“多理性分析异同,少情绪化论断,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的原则。

〔小灶〕

我的确是这么理解的。
其实“唯独”的意思就应该比较清楚了。

最简化地说,可以是,天主教认为“信”是必要条件,新教认为
“信”是充要条件。

唯独恩典:--救恩必要且只要神的恩典;
     其他--神的恩典+人自由意志的抉择。
唯独信心:--救恩必要且只要通过信心;
     天主教--信心是第一步,然后要求行为。
唯独基督:--救恩必要且只要通过基督;
     天主教--通过“大而公”教会对基督的信仰。
唯独圣经:--神对救恩的启示必要且只要圣经就已经完备;
     天主教--圣经+教会的传统。
唯独荣耀:--这一切唯一的终极目的是神荣耀的彰显;
     其他--荣神+益人。

“其他”的部分,并不包含天主教。但是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教导,
且以为符合圣经。其实不是。

对“因信称义”,《Pillar of Fire, Pillar of Truth》那篇
文章在“What You Must Do to Be Saved”一开始就说

Best of all, the promise of eternal life is a gift, freely offered to 
us
by God (CCC 1727).
Our initial forgiveness and justification are not things we "earn" (CC
C
2010). Jesus is the 
mediator who bridged the gap of sin that separates us from God (1 Tim.

2:5); he bridged it
by dying for us. He has chosen to make us partners in the plan of
salvation (1 Cor. 3:9). 

然后谈到信心和行为的关系

When we come to God and are justified (that is, enter a right relation
ship
with God), nothing 
preceding justification, whether faith or good works, earns grace. But

then God plants his 
love in our hearts, and we should live out our faith by doing acts of 
love
(Gal. 6:2).……

We do not "earn" our salvation through good works (Eph. 2:8-9, Rom. 9:
16),
but our faith in 
Christ puts us in a special grace-filled relationship with God so that
 our
obedience and love, 
combined with our faith, will be rewarded with eternal life (Rom. 2:7,


Gal. 6:8-9). 

因此应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天主教的所谓“信心+行为”,不
过是我们常说的“真的信心一定有外在的行为”。只是他们把行
为强调得非常重而已。这一点其实和新教的教导是一致的。

所谓“因信称义”和“因信成义”的区别,我是这么理解的。从
逻辑上讲,从“称义”到“成义”中间其实还有一步跳跃。神算
我们为义,和我们的确为义,的确有一点差别。但是,算我们为
义的不是别人,而是可以从无变有,让人从死里复活的神。所以,
神算我们为义,我们就是义了。“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所
以“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所以我们才可以放胆
说,“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而神对
我们的帮助,我们的正面回应就是信心。通过神赐给我们的信心,
我们就可以从义人的头衔,达到义人的实质。我再说,神若帮助
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可是你信么?:) 所以在信心下面,“
因信称义”和“因信成义”就是等价的了。

天主教:by faith
新教:by faith alone

版主说的“信的基础不同”,其实是指的得到信心的途径不同。
天主教强调信必须是在“大而公”的教会里对基督的信心,而我
们讲的是直接对基督的信心。也就是说,没有中间教会那一层媒
介。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天主教加了太多人的东西”。
这又是扯到后面“唯独基督”的意思了。所以所谓“天主教不唯
独基督”,不是说天主教赞同救恩可以不通过基督(God 
forbidden!)而是说天主教还加了一层教会的媒介。

说到底,是教会(传统)和圣经的权威的问题。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来,所谓“天主教不唯独圣经”,也不是指天
主教赞同有圣经以外的其他经典(God forbidden!)
而是说,天主教还加上了教会传统对圣经的解读,并把它置于几
乎与圣经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不能赞同的。

然而对现在的许多新教徒来说,我却觉得我们对教会传统是太忽
略了,就好象我们对真信心的行为太忽略了一样。的确,我们永
远可以说,教父、教皇们也是人,也有罪的污染。对中世纪一段
时间中教会的一些行为也可以成为支持我们这种说法的证据。然
而我们同样也应该看到的是,我们仍然有许多(特别是早期的)
教父、教皇,他们爱神的心,绝对不比你我更不尽心竭力。求神
饶恕我们的狂妄,怜悯我们,好让我们可以在教会经过了圣灵带
领的宝贵的传统面前谦卑下来,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仍
然坚持这种传统还是不能与《圣经》这神圣的直接启示同日而语。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理解。请大家指正。另外关于天主教,他们的
教义问答网页我也写在下面。对我个人来说,在我可以对天主教
提出批评以前,天主教有极多极多极多极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

天主教教义问答 http://www.christusrex.org/www1/CDHN/ccc.html


--
---
基甸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16.19.28.23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