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lrikeyan(ulrikeyan)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39:01), 站内信件
|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对于人来说,唯一的考验是任凭其同恶接触。人的虚无于是在经验上得到了验证。尽管当灵魂要求面包时得到了超自然的面包,灵魂的喜悦中掺杂着忧心,因为灵魂只能为现时要求面包。未来依然令人生畏。灵魂无权为未来要求面包,但是,灵魂的忧心是通过祈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由此而告终。祈祷词的第一句话是“主”,结束语是“恶”。应当从信念进到忧心。唯有信念才给人以足够的力量使忧心不至于成为堕落的起因。灵魂在瞻仰了上帝的名、上帝的国和上帝的意志之后,在得到了超自然的面包并清除了恶之后,准备接受位于一切品德之首的真正的屈辱。屈辱在于得知在这个世上,整个灵魂——不仅指人们称之为“我”的东西,而且指灵魂的超自然部分,即上帝在灵魂中的显现——服从于变化的世间和崎岖曲折。必须绝对接受这样的可能性,及一切自然之物都会被摧毁。但是必须同时接受和排斥这种可能性,即灵魂的超自然部分会消失。必须接受这种可能性,把它当作某中只按上帝的意志而发生的事情。必须把这种可能性当作某种可怕的事情加以排斥。应当为此感到担心,但是,这种担心应当是信心的终点。
六种要求,每两种互为答复。超越的面包同神圣的名是同一回事,这就是促使人同上帝接触之物。上帝的主宰同他保护我们免遭恶是同一回事;保护是一种庄严的职责。赦免债务人的债务同完全听命于上帝的意志是一回事。不同之处是在前面三个要求中,注意力仅仅转向上帝。在后面三个要求中,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目的在于迫使自己把这些要求变为一种真实的行为而非想象之物。
在祈祷的第一部分,是以接受上帝意志为起启。接着,祈祷者默默自许表达某种愿望。接着,又对自己的愿望作些修正,再次表示接受上帝的意志。祷告的第二部分中,次序发生了变化;祷告以表示愿望而告终。这是因为愿望已成为了消极的;它表现为忧心一类的东西;因此,它同遭受最高程度的屈辱相沟通,以此来结束祷告。
这样的祈祷中包含了一切可能的要求;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祈祷没有包括在内。这种祈祷属于祈祷正像基督属于人类一样。若无灵魂中也许是极微小的但确是实在的变化,就不可能在祷告时在每一个词上集中全部注意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