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基甸文集>>个人原创>>评《当代神学辞典》“启示”一条

主题:评《当代神学辞典》“启示”一条
发信人: jidian()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2:31), 站内信件
评《当代神学辞典》“启示”一条

《当代神学辞典》“Revelation启示”(C.H.Pinnock/杨牧谷撰) 
http://noah.ccim.org/archive.nsf/0/72a4afcdc3996077852568de00001bce

最初发表:求真论坛,2000年5月

---------------------------------------------------------------
〔基甸〕

象《当代神学辞典》这样的神学工具书,本来是把神学词汇进行编撰、
解释,其本身也就有一定的“系统神学”的性质。这本辞典的英文版序
里面说,编写这样一本辞典的目的,是“推广一种具专业水准,又服膺
圣经权柄的方法,来思想和谈论神。。。”然而我们也知道,“具专业
水准”的神学阐释仍然一定会有其神学立场,或者说包含其作者的“信
仰先设”,而由不同神学专业人士撰写的各条解释是否确实“服膺圣经
权柄”也需要放在圣经的光照下具体的分析、论证。

我在这篇帖子中希望对该条解释做一简单的评论。我自己无意也没有能
力做神学上深刻的评鉴,只是试图就这一条神学词汇解释中的一些神学
立场和思想方法做一点简单的“批判”--这里的“批判”多半是界定、
分辩的意思。另外我自己对其中的内容仍有一些不懂的地方,也一并将
我的问题在这里提出。

这条解释一开始略微介绍了“启示”一词的“字义”,然就提出启示
的两种形式:普通启示和特殊启示。接下来分别讨论普通启示和特殊启
示。

跟Packer在《圣经新辞典》里面的“启示”一条相比,这里的“字义”
方面的内容就显得比较少。不过这里毕竟是“神学辞典”而不是“圣经
辞典”,也还算“专业”。Pinnock在前面简略的“字义”部分,提到
“按圣经说,神向人启示自己,就满足了人知道的需要”,我不太清楚
启示的意义是否可以总结为这样的“求知的满足”,也不清楚这样讲是
否有足够的圣经根据。当然,後面说神启示自己,“好叫我们能认识”
他,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

Pinnock在讲到普通启示和特殊启示的分别的时候,特别强调“两类启示
都同属於神启示的中心”,“不应过分强调它们的不同”。但是我认为
Pinnoch的解释恰恰很缺乏对普通启示和特别启示的关系的分辩。我们今
天确实生活在普通启示和特殊启示均已被神赐下的处境中,但是我们相信,
普通启示是特殊启示的预设和基础,特殊启示是普通启示的权威性诠释,
两者并不是完全“地位等同”的。

在论及普通启示的时候,Pinnock首先批判了(巴特等)对普通启示的否定。
这一点我想我们都可以基本上认同,因为我们一定需要肯定普通启示的价
值、相信“人人都认识神”的真理的。接下来Pinnock讲到普通启示的“优
点”,他提到普通启示使得信和不信的人之间有可能有共同的起点。这似
乎还算可以接受。(我们在网络辩道当中往往需要寻找跟不信的人之间的
“接触点”,我想普通启示为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当他接著谈
“我们有可能於广大的世界中发现神的真理,甚至还可能在任何宗教内寻
索得到”的时候,当他表示“自然神学很可能有再发展的机会”的时候,
我想就有很大的问题了。这正是Van Til不断提醒我们的不正视堕落带给
人的理性的後果的思想方法。人不可能仅仅凭借堕落的理性、不经过救赎
而获知神的启示,包括普通启示。人必须要重生得救、被圣灵光照、真正
“服膺圣经权柄”、用圣经(特殊启示)的宇宙人生观来“思想和谈论”
神的普通启示,否则我们不能相信人能够“只本於普通启示来回转归神并
相信神”(Pinnock语),而Pinnock认为是“杞人忧天”的“福音派信徒”
的担心,就是这样的“自然神学”根本可能“绕过”基督的救恩、“让基
督的救恩落空”,导致人堕落之的“自由、自主、自治”,也就实在可
能是完全合理的“担心”。Pinnock“推想”的“完满”程度不同的启示
等等实在不足以打消这样的“担心”。(另外他所谓“麦基洗德的因素”
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

辞典在此专门增加了中文版主编杨牧谷的“编按”。杨对Pinnock上面立场
的批判分四点:(一)“归向神”未必是引向基督;(二)人可能追求神
但拒绝基督;(三)“基督”教必然要相信“唯独基督”;(四)“怜悯”
和救恩不是一回事。我认为这几点批判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杨在随对
巴特否定“文化”和其它宗教的立场也进行批判。巴特的立场我并不完全
接受,但是巴特反叛“自然神学”、强调“在基督以外,人不可能认识神”,
我认为有他的“道理”。杨的批判里面提出的“对一个活在多元宗教与多
元文化的华人信徒来说,这看法是不需要的”等等理由,也让人感觉不是
很好的理由。当他谈到“文化风俗之亮光”的时候,我们同样有点“担心”
是否可能把“文化风俗”与“普通启示”混淆了。跟对待“神曾向中国人
(或者其它民族)说话”的提法一样,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文化风俗”
只是人对普通启示的回应,必须将之与神的普通启示本身严格分开,否则
我们将把“神的意念、道路”与“人的意念、道路”混为一谈。杨在讨论
普通启示的“最後”,提到“近代神学”相信“人的宗教经验”、“非认
知性的了悟与参透”是“从另一个途径开发普通启示的宝藏”,可能让人
“接触到神”,甚至“进而得救”,我想这些观点就更是受“跟着感觉走”
的现代、後现代思潮影响的“自由”神学的立场。杨似乎认为如果“有了
对圣经的认识”,这些“宗教经验”和“悟道法”也是可以“开拓”的
“普通启示”,如果他真这么认为,我们恐怕就更不能接受了。

Pinnock对特殊启示的讨论强调“道成肉身”是特殊启示的“高峰”,这
当然很难说有什么错。但是在论及“历史事件的启示”和“神的话语的启
示”的时候,他把前者放在“首先”的地方,者放在“第二,同样重要
。。。”的地方。对照Packer,在《圣经新辞典》中论及“启示的本质”
的时候,他表示圣经是把启示主要理解为神的话语的传达,神藉“历史事
件”启示自己必须在神藉话语启示自己的前提下才成立,所以是其次的。
Pinnock的观点似乎与“正统”的神学立场仍然有细微的不同。不过,他
在最後一段对“圣经是神的启示、神的话语”的看法,好象又与一些“自
由派”的神学立场不同而更接近改革宗正统的神学立场--因为他承认“特
别启示传递命题式的真理,而。。。神的启示以书写文字的形式记下来。。。
圣经。。。正是记录了这个自称为来自神的特别启示”。另外关于特殊启
示的内容、性质等等,这里的不少内容我们都是可以认同的。

总的来说,Pinnock和杨牧谷在这条解释里面显示的神学立场改革宗正统
的神学立场是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时候比较明显,有
时候比较微妙。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共同”“不同”之处,也就表明我们
有一定的“分辩”甚至可以说“批判”的能力了。

-----------------------------------------------------------------
〔小灶〕

我们的神有多大?我们的罪有多深?
--评Pinnock及杨牧谷之“启示”(《现代神学词典》)

  《现代神学词典》收录的这篇关于“启示”的文章,原文由C。Pinno
ck所
作,现代自由派神学的影响跃然纸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人的罪之根本性的怀
疑和否定。中文译本的编者杨牧谷似乎感觉到了有些地方不对,可是一方面没有
看出真正的问
题所在,另一方面又在扑面而来的“本色化”使命之中,忙不接迭地论证着“我
们也很
重要”,却使本来应该批判的变得更加隐晦不明。同时,这番论证表面上似乎可
以说是
要说明我们的神够大,实际上却正体现出对神够大的信心不足,或认识不清。

  让我们先看几段圣经: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

  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

  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

  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
拙,
  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
式。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

  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罗马书1:19-25)

  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

  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我们晓得律法

  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

  下。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

  知罪。(罗马书3:10-20)

  这里清楚地说到,人都是有罪的。而且人罪性的最根本表现,就是“他们虽
然知道
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所以“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
就昏暗
了。”这样,一方面人(应该)可以晓得/知道神,以至于到无可推诿的地步,
另一方
面,人又不能(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神,所以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所以
也就没
有一个是真明白的,没有一个是真寻求神的。甚至连一个真正行善的都没有。也
正是因
此,没有一个人能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而律法也只是能叫人知罪而已。

  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再来看Pinnock的文章,问题就很清楚:作者所
忽略的
一个根本地方,就是对罪所导致影响,这甚至从作者在一开头谈到普通启示和特
殊启示
的区别时,就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确可以说,普通启示是给所有
人的,
而特殊启示是给特定一部份(被拣选的)人的;但特殊启示之必须,并不是因为
讨神的
喜悦有何与一般的意义相对立的古怪的方法,--正相反,以被造者的身份和地
位向创
造主献上赞美、感谢和顺服,就是讨神喜悦的方法,也是所有人都(应该)可以
知道的--,而是因为人犯罪堕落后,不再能正确认识这所有人都应该能正确认
识的方法。

  因此,普遍启示的重要,不在于人可以此而真的认识神,寻求神,甚至藉此
得救,
而在于见证神的永能和神性,和人的不敬虔和败坏,叫人无可推诿(Packe
r,启
示,《圣经新词典》)。这里需要稍微说明一下的是,我说人不能以普遍启示而
真的认
识神,寻求神,不是说,神没有藉普遍启示彰显他的荣耀和权能,从而要求人认
识他,
寻求他;而是说,因为人的堕落,因为罪的后果,人故意压抑这启示,从而不能
(即不
可能)单藉此而真的认识神,寻求神,更不用说籍此得救了。普遍启示不是为了
信徒和
非信徒有共同立足点而被提供,因为这种立足点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一者尚被
罪的权
势完全控制,而一者已打破这权势,开始被修复了。但是,普遍启示的确揭示出
信徒与
非信徒沟通的可能性,而这是因为二者都在神的掌控之下,而神已主动向人说话
(林慈
信,阅读材料)。我们相信和非信徒沟通的可能,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找到能被罪
之权势
所控制的人所同意的立场,而是因为神可以改变被罪的权势所控制的人,因为神
的权能
大过罪的权能。

  同样,普遍启示并不意味着人可以在别的宗教中发现神的真理,相反,别的
宗教却
见证出人的虚妄,因为他们“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将神的真实
变为虚
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虽然不错,神已把真理遍藏于
他创造
的世界,但罪人若没有重生,必要将这真理变为虚谎。神固然“未尝不显出证据
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罪人可以正确地解释这证据。所以这证据是见证罪人之罪的证据
,却不
是提供罪人不需特殊启示而认识神的保证。

  忽略了罪人对普遍启示的压抑,从而导致对普遍启示的定位偏差;同样对罪
之后果
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对特殊启示在救恩中重要性的偏差。特殊启示不仅给人在
正确的
路上坚固信心,而且向人指明何为正确的路。更进一步,特殊启示甚至教导人要
走上正
确的路,因为我们知道,罪人甚至是故意不走正路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
才能正
确理解为什么道成肉身是特别启示的高峰。因为耶稣不仅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说
“人看
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而且成就了这条道路,因为他也说“我就是道路、真
理、生
命”,并且直接挑战罪人对真理的故意拒绝,“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
去。”
(约翰福音14:6)这不是罪人能够和愿意希望的。因为神“所预备的,是眼
睛未曾
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书2:9)

  简单地分析了Pinnock的问题,就是可以归结为对“我们的罪有多深
”这问
题的错误回答,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杨牧谷是如何开出他的处方的。

  有意思的是,因为他没有真的诊断出Pinnock的问题,所以在开出处
方以前
一口气诊断的一二三四,除了第三点是一个问句外,其余三点一开始被“固然”
所肯定
的,恰恰正是Pinnock的问题所在,也是我们不能同意的。比如,因为罪
,我们
不相信人可以本于任何形式的启示归向神,而也正是因此,这所谓“归向神”的
行动必
不至把人引向基督;因为罪,我们不相信人可以真的肯定神,追求认识神,而也
正是因
此,人不能承认基督的独一性;同样因为罪,我们不相信人会本于普遍启示而向
(真)
神求怜悯,而也正是因此,我们把这呼求与对神普遍启示正确的回应相区别,因
为人所
做的,是“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

  回到普遍启示的重要性上,我不清楚巴特的具体环境,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巴特
坚持在耶稣基督之外,人不可能认识神,是坚持对了的,也是受圣经支持的。如
上面所
分析的,Pinnock因为忽略了圣经中对罪之权势的强调,因而扭曲了普遍
启示的
位置,更误解了特殊启示和普遍启示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罪人只有在特
殊启示
下,在基督里被修复以后,才能正确地理解普遍启示,所以的的确确在耶稣基督
之外,
人不可能(真正)认识神。可惜杨牧谷却以Pinnock错误的结论为起点来
开出他
的文化处方。

  当然这处方的谬误之处在于混淆了普遍启示和人对普遍启示的回应,这不仅
断然违
背了圣经明明教导的“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也有意无意地否定了人完全的
堕落。
这在林老师的参考材料中已经有详细分析,不再赘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倒是,
编者本
意是要重新论证普遍启示的重要性的,但很快就变成了论证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而普遍
启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文化是重要的,“我们是重要的”!这在最后用宗
教经验
引出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明显。

  如果我们深入考察作者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或许可以从他多次提到基督的“
绝对排
他性”看出一些端倪。因为我们的神够大,所以不可以绝对排他。这或许是作者
基本的
“好意”。只是这一不排他,作者就要面临更大的危险,就是他可能陷入被他所
批判的
Pinnock的错误:救恩不唯一。为避免这个尴尬,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普遍
启示和
特殊启示彻底割裂,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特殊启示所启示的救恩独一性就不会被
“普通
启示”的包容性所破坏。当然这样做的唯一不快,就是基督离自主的人越来越远
,也越
远越小了--而这似乎正是作者最初要避免的。

  其实我们理解的神之超越,并不需要这样的手术来维护。如果基督是至高的
主,那
么他的排他就是真理对谬误的排他,是不需要我们担心的。这并不需要在基督教
是唯一
的宗教的环境中才能认识,因为如果基督教所讲的是真的话,基督教所讲的神就
是万物
的创造者,至高的主宰,任何对这种排他的否定,就是对神至高主权的否定。另
一方面
如果这位神是至高之主的话,任何种族的人都是他的被造,任何种族的人所发展
出来的
文化,都是对他启示的回应;如果这回应没有受到救恩的修复,都是这种族的人
的罪之
反应。我们不否认人身上仍残留的神之形象所产生的巨大文化成就,但若不在特
殊启示
的救赎之光下面来重新改造,我们说,其骨子里仍然是抵挡神的。所以不错,我
们的神
是够大的,大到他的普遍启示也可以见证出我们这文化里的罪,他的特殊启示也
可以改
造我们。

  关于福音与文化这个话题应该还可以有很多说的,但我想我可以交作业了。
^_^

----------------------------------------------------------------------
-----
〔煦〕

两位弟兄的评论的确太好了。

我这还有两点作为补充:

普遍启示和特殊启示的区别在于,普遍启示没有
涉及赦罪和救恩的部分,它向犯罪的人确保咒诅,
但不提供赦罪的盼望;它传讲律法,但没有福音。
所以人不仅不能单透过普遍启示回到神的身边,而
且,如果堕落的人单领受普遍启示,并严肃的面对
它,它会把人赶入绝望之门。(见J。I。Packer「
字里藏针」)堕落了的人在神的律法面前,在神明
明可知的荣耀、永恒、权能、慈爱和对罪的愤怒面
前无地自容,如果没有福音,人无法面对这种绝望
,所以不是漠视就是蓄意否认神。这就是圣经所揭
示的,堕落的人是‘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他
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
18),‘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
不感谢他’(罗1:21)。堕落的人,是‘被这世界
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后4:4),‘不领会神圣灵的
事。并且不能知道’(林前2:14)。

在谈到冥想祷告或魂游象外等宗教经验时,如果仅
从现象上来看,基督徒的祷告冥想,与其他宗教的
宗教经验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
忽略了神启示的内在性和神的亲自临在,即神亲自
在人心里做工,圣灵对人的灵性的启蒙。没有圣灵
对人的灵性的启蒙,人只会歪曲神的启示,无论是
对自然界的启示,或是对圣经,人都只会歪曲。

----------------------------------------
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帖前 5:16-18) 

========================================================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基甸    [email protected]
精彩连线  http://www2.ccim.org/~chengs/Song_favor.html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50.135.116.15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