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基甸文集>>个人原创>>浅谈“以信求知”(二、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主题:浅谈“以信求知”(二、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发信人: jidian()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2:31), 站内信件
浅谈“以信求知”(二、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信”与“知”,或者说“信仰”与“理解”的关系到底为何?基督教
信仰既然讲“信即得救”,强调“信心”,“理解”或者“理性”还有
什麽价值、“功用”?“因信称义”会不会引向反理性、“反智”的
“盲信”呢?

基督教信仰当然是讲“信而得救”的。基督教信仰的“知识论”(参见
哥林多前书一、二等章,约翰福音三章及罗马书等)是相信人的理性因
为人犯罪堕落也全然堕落了,人不可能靠着自己的理性来认识上帝,所
以人要认识上帝,必然出于上帝自己超越的启示,即自上而下的“神找
人”而不是抓着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提起来一样的“人找神”。但是基
督教信仰并不排斥理性,反而给理性适当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肯定
理性的价值。这样的“理性观”正是跟“以信求知”的思想一致的。

奥古斯丁是相信“因信称义”的“恩典神学”的。但是他同时强调信心
不是人得救的条件或者得救的原因--就是说人也不能指着自己的“信心”
自夸,“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
所赐的”(以弗所书二:8)。用同样强调“因信称义”的马丁路德的话
来说,“因信称义”是人【通过信】被上帝称为义,而不是【因为信】
就得称义--上帝的恩典称人为义,人以信来领受,信心是人得救的工具
和媒介,而不是得救的条件或原因。

信心既然不是得救的条件或原因,那麽信心的“功用”是什麽呢?

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信心只用于未见之事”,能够看见的事不需要
信心。对得救属上帝的人来说,上帝及上帝的道就是“未见之事”。所
以基督徒“认识上帝”是“以信开始,而以眼见来完成”。人从接受上
帝的恩典开始,直到最终能够明白看见上帝恩典的成全,就是“信仰寻
求理解”的过程。“信心”是基督徒当初“领恩”的媒介,“信仰”是
基督徒“得救”以“知恩”所构成的理解。信心引导我们寻求对得救
的理解,正如保罗所说“。。。知道所信的是谁”(提摩太后书一:12)。
对奥古斯丁而言,真正的信仰必然需要寻求理解明白,“谁只相信他所
不知道的事,谁就不能说是寻见了”。更进一步地说,真正的信仰就是
真正的明白。因为我们的“信仰”并非一种“心理作用”,而是“终极
关怀”,要相信明白的是“绝对真理”。真理之为真理,绝对不决定于
我们心理上的认同。所以对真理的终极追求,就是对她的信仰和明白。
所以人凭信心接受上帝的启示与救恩,而信心必然寻求理解,形成系统
化的信仰。信心引导理性不断寻求更深的理解与明白。所以按照基督教
信仰或者说圣经的思想,基督徒都是“蒙恩得救”、“以信求知”、
“明白真道”。基督徒信仰的内容就是上帝启示的真理。而我们所信的
还要去理解、去明白,我们要“深知道所信的是谁”,不但相信他,而
且也要“知道”他、“认识”他。

说到“认识神”,最近有弟兄给我推荐福音派神学家J. I. Packer(帕
克)的书"Knowing God"的中译本《认识神》。这本书我早以久闻大名,
知道在福音派基督徒当中深具影响。据说英文版已是第二十多版,现任
Westminster神学院院长Samuel T. Logan甚至认为帕克的《认识神》是
本世纪最重要、最需要的神学著作。可我自己还没有读过。不过我今天
已经向“荣主书房”(订书传真号码1-800-795-1985)订购,过几天就
能收到他们邮寄来的书了。哪位网友看过这本书,可以先给我们介绍一
下,不要舍不得你的“玉”。:-)

奥古斯丁的“以信求知”的观点实际上是把理性置于信心之后,理性是
用来理解明白所信之道的。所以“以信求知”的的传统并不是相信基督
教信仰只限于理性能够确认的部分。信仰超越理性,它能够接触由启示
而来的真理,而这是理性难以测度了解的。理性的角色是在启示所得的
知识上建造,探索其含义究竟为何。中世纪的思想家吉尔松将基督教信
仰体系比喻为华丽的大教堂,它建立于理性的石基上,但是其巍峨的建
构却高出理性的基础,远超过理性所能了解的。而且奥古斯丁所谓的
“理解力”,并不是如康德所批判的“纯粹理性”,而是结合人的理智、
情感、意志的全人的对真理的追求,正如奥氏在《忏悔录》中所描述的
人寻找上帝的“心灵之旅”。

讲到“理性”,这里还有必要澄清一下“理性”和“理性主义”的不同。
尤其在网上的讨论中,显然有不少朋友常常将两者混淆而产生很多无谓
的含混不清的争论。“理性”是只人类思考的一种基本【功能】,它以
证据和论点为基础,在神学上可以是“中立”的(至少以“传统”的
“护教学”观念来看),对信仰不具威胁。而“理性主义”,则是单单
依靠理性,拒斥任何“上帝的启示”。理性主义来源于启蒙运动思想,
它相信理性无需任何其它助力,自己就能够供应人类知道需要知道的一
切事。理性主义把理性高抬到有能力判断宗教真理的地位。最好的例子
就是理性主义对基督教信仰的批判,比如对基督论、三位一体等等“不
合理的观念”的批判。至于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中的“腐朽”破产被抛
弃,成为一种虚幻的理想,及至今天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思潮的泛
滥,实在可以说也是一种“幻灭”。今天在中文网上理性主义的“先设”
一再被人采取作为“以教反教”的法宝,“理性”的大旗被高举成为攻
击宗教信仰的“利器”,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以信求知”的信仰既拒斥“反智主义”、“反理性主义”,也对“理
性主义”有所批判。在今天中文网络关于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讨论
充满这些“主义”的“大环境”中,清理基督教信仰“以信求知”的
“知识论”,反思、检视我们“反(基督)教”或者“护教”的“信仰
先设”和“方法论”,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基督徒相信信
仰与知识的关系是“以信求知”,所以基督徒在网上跟其他寻求真理的
朋友在理性层面上的讨论才有价值,而另一方面,基督徒的“辩道”又
因为“以信求知”的信仰而不会落入“理性主义”的陷阱。基督徒“网
络辩道”的行为正是“以信求知”的“信仰实践”。

--
---
基甸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6.19.28.22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