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6:42), 站内信件
|
【不可知论·康德】
Immanuel Kant(1724─1804)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及德国哲学革命的开创者。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代表
人物。在自然科学方面提出了天体演化的星云说,表现出一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
政治上康德反对贵族世袭制度,但对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统治表现出害怕的态度,
这就导致了他的哲学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并希望各种相互独立
的哲学派别能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他推断,人只能依靠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的纯概念”来
认识这种主观的感觉或现象,这样人就根本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来面貌或本质。
如果人们企图用最高的认识能力即“理性”超出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时,它就会陷入不
可解决的自相矛盾中。因此康德断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是永远无法达到自在之
物的。不难看出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在康德那里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康德为何要如
此做呢?他说:“我要限制知识的范围,以便给信仰让出地盘”,进而告诉人们说人的
认识能力虽不能达到自在之物,但信仰可以发现这个“彼岸世界”。这就是说康德的不
可知论是为宗教信仰服务的。康德说物质是上帝创造的,但对此他的态度是轻描淡写的,
而对牛顿的“第一次推动”则持否定态度,这样就限制了上帝的作用,在康德看来,宇
宙或整个天体系统是物质基于自身运动自然而形成的,这种自身运动是辩证的。
纵观整个康德的哲学体系,它是充满了矛盾的。这个哲学体系对后来的新康德主义
和马赫主义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其中的不可知论,因此我便将其放在了不可知论中。由
于时间仓促,在这里只能作最简单的介绍了,有什么问题找机会再聊。
============================================================================
限于本人的理解能力有限,不当之处请方家赐教!
----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