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0 23:46:42), 站内信件
|
这篇旧贴可能你不赞同,但它是我的看法^-^
=====================================================================
德国多数哲学家在进行表述时喜欢用晦涩而模糊的语言,尼采也不例外,甚至
更甚,这使得人们很难把握他的思想的脉络。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想了解尼采就得
先学习叔本华的哲学。关于叔本华我已为可可作了简要的介绍,这里仅从尼采对20
世纪世界文学的影响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远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将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区分开来。先不说它是否科学,
我们从思考的角度来看,这是有利的。有句常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本质
按柏拉图的说法就是概念的集合,这个集合便是理念世界。进行概念的研究会让我
们省掉不少的麻烦,很多情况下能提高思考的效率。柏拉图的错误在于他认为现实
世界是概念(理念)世界的摹本,而艺术世界又是现实世界的摹本,现实世界尚且
不可靠,艺术世界则更虚假,因此柏拉图否定艺术,认为它不具备价值。
事实上不存在有任何哲学意义的所谓艺术世界。而现实世界和精神(理念)世
界在柏拉图那儿是头足倒置的。基于现实世界是虚幻的,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便一度
猖狂到了极盛,艺术进入全面的黑暗时期,而二十世纪的艺术变得越来越不可理解
则是它的另一个极端。
以下有一个比经院哲学强不到哪里去的著名的思考,虚幻的现实世界是否实际
存在?这种本身的矛盾被故弄玄殊的人们披上了学术的外衣。典型的例子是“缸中
之脑”问题,大致如下:在盛满营养液的缸中有无数个大脑在那儿自由地产生幻想,
各个大脑都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通过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每个大脑都幻想着
自己在世界上生存并与其它的大脑发生联系。这种情况大概到笛卡尔时便被终止了,
笛氏认为每个人都有怀疑的自由和权利,为避免陷入悖论,他规定怀疑本身不能被
怀疑。缸中之脑永远不会怀疑自己是缸中之脑,由于逻辑上怀疑本身是存在的,所
以“我思故我在”。我丝毫看不出这近乎于无聊的大脑体操比庄子高明,不过也有
个好处,文学创作是需要想像力的,这种想像应该算一个好的借鉴吧!简单地说就
是母体中诞生出来的人永远不可能怀疑母体本身。
我思故我在,我在则现实世界是实际存在的,现实世界真实地存在着,人类的
地位便不容怀疑。再走一步,我思理念理念存在,理念也是真实地存在的,到这里
对笛卡尔的理论就不难理解了,这个世界是个二元的(双重本体)。好玩吧?^-^
再来看叔本华:世界本体是生存意志,是积极和好生的;现象世界则是主体和
客体分离的,例如1条鱼(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个,所以以此为例^-^)是客体,烹鱼
的方法(我喜欢吃鱼)则是主体,烹鱼方法是将鱼弄得能吃,很简单,但实际操作
可以是无数种。现象世界就是“无数种”(多样性),方法(理念)只一种,它是
真理。人生即使达到最高境界即不受多样的现象迷惑,并看到了理念世界,他还是
不能获得世界的本体,无法将这个生存意志内化为自我。叔本华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如同荡秋千,秋千的两端是快乐,整个过程则是痛苦的,一旦得到快乐便又立即再
度进入漫长的痛苦,正是人类否定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人类永远无法获得自我。这是
不是有点让人绝望的意思,没关系,叔本华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审美和静坐可以解
决这个问题(印度哲学对他的影响起作用了^-^),那是体验本体世界唯一的法宝,
所以艺术在叔本华那里有着极高的地位。叔本华的思考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做伊曼努
尔·康德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他说“自在之物”(本体)是不依赖意识的而独立存
在的(典型的唯物主义),是感觉的源泉,不过本体是不可能被认识的(完了,又
进了不可知论的范围)。那么怎么才能解脱呢,康德与叔本华不同,他手拈莲花笑
而不答,于是因康德软弱便给宗教留下了可乘之机,于是叔本华就那样做了:)。
好了,现在再来看尼采他又说了些什么。他同样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采取的
态度是在痛苦中欢笑,通过付出、下沉、超越就可达到本体。这下子把宗教给撵了
出去,其实这也是尼采哲学中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不过别高兴得太早,前门拒狼却
后门进虎,请看:只有超人才能救人类!对弱者和贫困民族不能同情,要消灭他们,
因为他们会让超人受到阻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超人呢?希特勒大概是其中
的佼佼者吧!也许有人会说:九歌你住口!你这是曲解尼采,不幸的是全世界恐怕
“曲解”他的人太多了!
超人要照耀别人,就需要将观点强加给他人,他还要和流俗同流合污,作为强
者应该掠夺,这样才能提高人的质量,而同情是贬低他人的做法(这种观点时下在
我国也流行起来了)。另外人类不能拥有太多的价值观念(美国政客们就是这种心
态),因为“悬挂命运,一个绳结而已”,太多价值观是“蜘蛛的生活”。
不难看出,尼采哲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我们将之称为有革
命性的、有冲击性的然而也是轻浮狂躁的哲学应该不是污蔑。
尼采哲学是现代哲学和古典哲学的分水岭,西方哲学从尼采开始告别了本体论
巨人的时代,尼采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意见,但他已经背离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倾向,更多的将人生和情感问题纳入了哲学的范畴,这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思潮”,
作为反人道主义的哲学,他倡导暴力,作为法西斯哲学的鼻祖,他鼓吹人种差异,
而这种暴力和种族歧视在西方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从好莱坞的垃圾片中处处都能
找到它。
尼采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十九世纪末,一些人们开始厌
倦理性盲目崇拜(这是一种心理现象),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更加意识
到理性对精神的摧残作用。英国有些人就认为铁是文明的使者,也是杀戮的祸根。
在这种情况下,尼采的思想便迎合了这种时代的潮流,使20世纪作家分别寻找自我
的价值观念,这对于小说的创新,形成各种不同的审美风格,是有很大影响的。另
外尼采哲学直接影响了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的诞生,这两种思潮是20世纪小说
创作中的主流思想。
非理性主义逐步取代批判现实主义与尼采的哲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没有
条条框框的思想方式,思想的严密性在这里遭到了冷遇,个人感觉和个人的权利被
夸大到可笑的地步,因此想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了解尼采是不行的。
(以下属文学讨论,从略)
----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